包头固阳县的生态移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15:41 内蒙古晨报 | |||||||||
王秀云老人住进了新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内蒙古晨报记者 穆向薇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张彩霞)坐在宽敞明亮的新砖瓦房里,今年68岁的王秀云老人心里也像她新家600平米的院子一样敞亮,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住上砖瓦房,而且还是“免费”的。就在十几天前,她还吃住在她原来黑乎乎、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子里。她以为她一辈子都要在那个土房子里度过。 大约从4月中旬开始,水、电一接通,包头市固阳县兴顺西乡二分子村的村民们就陆续
600平米的大院,28平米的住房、78平米的草料房带牲畜圈,要多敞亮有多敞亮,住在这样的大正房里,他们的心情比他们的大院还要舒坦。 4月26日记者走近了这些喜形于色的村民,从他们的精神头,从他们朴实的言谈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感谢。 有了自来水,顶如生了好儿子 根据固阳县生态移民工程的相关规定,王秀云老人将老伴、儿子、儿媳、孙子算在一起共5口人。每人4000多元的补贴,共计20000元,这些补贴让她白白得到了一处独门独院的新房子,不仅如此,最让王秀云老人感觉顺心的是她新房子里的自来水。活了大半辈子,她还是有生以来头一次不出门就有水吃。 在以前的旧村子,他们一般是几户人家共用一口井,井挖在院子里,露天的,也不卫生。大家一般用桶往上吊水,或者用泵抽。王秀云老人家门前正好没有井,他们老两口只能让儿子从别人家院里的井中往家里的大缸担水,可有时儿子实在忙不过来时,他们就只能求邻居们给担,否则他们就会没水吃。现在可好了,自来水管接到了她家的水缸里,只要一拧水龙头,自来水就会流到缸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这真应了他们村里流传的一句老话:有了自来水,顶如生了个好儿子。 好日子从此开了头 据固阳县兴顺西乡余太河村党支部张勇书记介绍,原来的二分子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50亩,每到雨季,村子就会受到来自西南、东南、正东3个方向水流的夹攻,情况十分危险。 他们村里的人早盼望着能住上宽宽敞敞的砖房了,今年4月份,他们终于实现了祖辈们的梦想。 建在离包白公路65公里处仅30米之远的新村包括24户正房及24户门脸房,想做生意的还可以因地制宜做些小买卖。 此次搬迁中,他们乡又投资90万铺了1000米的水管,水既可以饮用,又可以浇地。通过对水道的改造,使300多亩旱田变成了水田,种植条件极大地改善,改变了村民们“靠天吃饭”的窘境,村民们种地有了好收成。农民们从此摆脱了喝高氟水的危害。 生态移民:投资3000多万,让4000多人受益 据固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的王主任介绍,二分子村的生态移民只是固阳县生态移民工程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兴顺西乡实施移民搬迁的第四个村子。生态移民工程预计投资3000多万(包括国家投资和地方以工代赈),将使4000多村民受益,涉及40多个自然村。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