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桔
我们回国乘坐的是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温哥华起飞,到韩国仁川机场转机一次再飞香港。因为从温哥华飞香港是顺着地球的转向飞行,所以整个航程如果直飞历时13小时。中途转机要看衔接的航班是否紧凑,如果衔接得好,比直航多三个多小时。虽然时间长点,但如果不是赶时间,我还是觉得转机飞行的好,既省钱又能下来活动一下筋骨,毕竟十几个小时窝在飞机上不是舒服的事情。还记得头一次坐飞机到加拿大,因为是直航,我在飞机上呆着没怎么运动,只是偶尔绕机舱走几圈,到下飞机的时候脚已经肿到靴子都穿不进去了。
飞机到香港机场已经是晚上10点多,那时候香港和深圳还没有实行24小时通关,我们从赤蜡角机场赶命似地赶到红堪火车站,也没赶上广九直通车。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想着第二天一大早就要乘车回广州,也不清楚香港酒店的价格如何,我们就决定在火车站里头呆一个晚上。谁知道到了十二点多的时候有工作人员来清场了,我们不能在候车室里呆着,只能拖着两个大箱子在火车站门口外面的屋檐下停留。一开始我们坐在箱子上,过了一会儿我觉得很累,就把身体蜷缩成一团躺在箱子上。天公也不可怜一下我这个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的孕妇,居然在九月底这种本来应该起秋风的时候刮起大风,下起暴雨来。幸亏火车站的屋檐比较宽,而我们在背风的一面,否则就淋成落汤鸡了。
早上六点多,我们坐车到了罗湖,又让我感受到久违了的人气。关口七点才开,但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等待过关的人,闸门一开,人流就像泄洪一样,稍不留意就会把我们冲散。我像梦游一样随着先生过了两道海关,进了深圳境内,终于又踏上祖国的土地了。
出了罗湖关口,对面就是罗湖火车站了。两地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米,但就是这一百米却耗费了我们两个小时才穿越过去,差不多抵上我从韩国飞香港的时间。
从海关到火车站首先要过一条马路,然后经过一个汽车站,接着再过一条马路就到了。过马路也可以选择走人行天桥,但大雨还在不停地下,只要一到没有遮掩的地方,行李马上就湿透,而且天桥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先生一个人肯定无法把两箱各重32公斤的行李从天桥上搬过去。我们一开始是选择从天桥底下穿过马路进入汽车站,但进到汽车站后发现去路因为修建地铁已经被围墙封住了,只得回头。因为靠近汽车站和火车站,所以来来往往的出租汽车特别多,我们扬手唤停了好几辆,却都因为我们的路程太近而被拒载了。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要过去必须通过天桥,凭我们自己的能力肯定没办法把行李搬过去。我们又琢磨着是否有第二条可以携带着行李靠步行就可以到达火车站的路,但经过先生走了好几趟的考察,都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就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来了一个说可以帮我们搬行李的民工,开价要30块,我们还价20块,那人同意了。100米的路程帮忙搬两箱行李收费20块在中国显然不是便宜的价钱,但我们考虑到帮人搬东西的是一个靠自己劳动赚钱的人,比起活跃在深圳的那一大批靠偷靠抢过日子的人,这种人值得我们去支持,再说如果有出租车愿意搭载我们的话也需要这价钱了。也幸亏有那人的帮忙,因为修地铁把原来的路已经封得让人找不到北了,没有他的带路,我想我们再花多一倍的时间也未必能到火车站。
好不容易到了火车站,买了火车票,以为这下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谁知道还是要不断地折腾。原来火车站候车室在二楼,而上二楼的电梯停止运作了,先生只能一步一台阶地把两大箱行李拉扯到候车室。上去没多久,要检票了,却又发现站台在一楼,而从候车室到站台连电梯都没有,先生又只好分两次把行李再从二楼搬到站台。
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当时的心情。环视着周围琳琅满目装修豪华的高楼大厦,脚踏铺着五颜六色的地砖的人行道时,我忍不住抱怨:为什么国内的大城市能耗费巨资把建筑装修得比加拿大富丽堂皇(温哥华的人行道基本都只是用水泥沙铺建),却赶不上加拿大的以人为本。我在温哥华就没遇到过因为建筑物的设计让携带行李者难以通行的情况。温哥华的天桥有两套电梯,一套是楼梯型的,一套是直上直下的。我所见的所有楼房都有残疾人通道,连公共汽车也有残疾人通道。当遇到残疾人或者用童车推着小孩的乘客要上车时,公共汽车会降低一级,然后从车门自动地伸出一道铁板,和公共汽车站路基搭成一座小桥,有需要的人很轻易就能上车。再看国内,2005年我回国的时候用小车推着儿子楞是没办法进入地铁里面。本来想着用小童车可以减轻我出门的负担,没想到却成了累赘。
虽然只在温哥华生活了短短的9个月,但那里优美舒适的环境令我回国有很多地方不适应,除了出门的不方便外,糟糕的空气、横冲直撞的汽车、吵吵嚷嚷的超市,一开始都让我觉得烦躁,甚至让我忘记了我们回来的目的和原因,觉得我只不过是回来探探亲而已。所以,我又开始扳着手指数着我再回温哥华的日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事情的增加,慢慢地我又感觉到了国内的好了。
和加拿大比较,国内让我觉得最舒服的地方是有一个让我可以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我们是第一代移民,英文就算再好如果不是和当地的人沾亲带故,很难在言语上做到无所不谈,更不用提感受当地的语言文化了。我的朋友对我说,好不容易他们夫妻一起重温浪漫去看了场电影,结果什么都看不明白,其他人都开怀大笑的时候他们却四目相视,莫名其妙。因为言语不通,让第一代移民在当地不能及时地获得各方面的资讯,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即便是有和国内相同的收入,也远远不能过得像国内那样丰富多彩。也因为语言不通,制约了移民的发展,所以很多人都说想在北美发展,语言关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把英文运用得像中文那么流利,即便没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也会混得不赖。
怀孕前期的反应让我在温哥华的时候每天基本是喝稀饭,能吃到的不想吃,想吃的找不到,基本都是空着肚子过日子,那种又饿又恶心的滋味让我回想起来都后怕。虽说温哥华的华人食物算是比较充裕,但和国内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回国后是想吃啥就有啥,单是带酸味的零食已经多到眼花缭乱了,更别提那些各地风味的小吃了。回国后,我几乎每天都吃离奇古怪的东西,令人难以忍受的怀孕反应一下就不翼而飞了。
先生回国后没花什么心思就找到了挺不错的工作,在加拿大望穿秋水都得不到的工作机会在国内轻而易举就获得了。由于出国前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处理了,所以回国后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但在加拿大的9个月后我们才把家建设得有点味道,而房子还是租的,可回国只一个月时间,我们却有看房子买房子的打算了。除了我还没找到工作外,想恢复我们出国前的生活也是指日可待了。所以,先生极力劝导我不要回温哥华生宝宝了,就当我们没有出去过。一开始我一口否决了他的想法,因为我对温哥华还是充满了梦想。但随着日子的增加,我慢慢也动摇起来,要不是因为我回温生宝宝可以领取EI,还可以马上把小孩的身份问题解决了这两点诱惑,还真有可能从此就远离加拿大了。
先生又一次对我妥协了,最终我还是回到温哥华生宝宝。本以为生完宝宝后我会在身体恢复后再回国的,没想到生完孩子后一切起了戏剧性的变化,不单我没回来,连先生也再次放弃了国内的工作,重投温哥华的怀抱了。
(下期请看:我的移民故事之十一——温哥华待产记)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5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