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社会记录》专题 > 正文

社会记录:西出阳关见古人(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0:18 央视《社会记录》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5月29日播出节目《西出阳关见古人(一)》,以下为节目内容。

  纪实(陶先运手拿电筒看墙上的照片):这是我住的屋子,你看这水塘多漂亮,我看到这个心理就好舒服好舒服。

  阿邱:墙上的照片是这位老人自己拍的,她并不太懂摄影,但这些稻田、水塘、茅草屋,被她依次的拍下来,再仔细的拼贴在一起,居然没有太多的差错。她如此细致,如此精心,是因为,那是她故乡的家。陶先运,十五岁那年她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乡。当年,她并不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 55年后的今天,陶先运说,现在故乡已经成了异乡,而异乡变成了故乡。

  纪实:天山湘女回故乡 走出机场 湘女石留影

  解说:

  今年1月20号,陶先运和另外十四位同伴一起回到了故乡长沙,那一天,十几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手里拿着自己当年风华正茂的照片,有的欢天喜地,有的热泪盈眶,也有的抱头痛哭。在五十五年后,陶先运她们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终于穿越关山,传回故乡。

  音乐

  当年的纪录片

  解说:那是一段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戈壁荒漠上的故事。 1950年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一个初春,毛主席号召驻守在新疆的二十万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考虑到这些热血男儿的终身大事,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说了一句(真性情的)掏心窝子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为解决男女比例的悬殊,将军向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写信,希望能在湖南招收志愿戍边的女兵。于是,从1950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里,约有8000名湘女志愿参军进疆。

  这段历史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也许是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掩盖了这些湖南女子清秀而坚强的身影。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这段历史中的湖南女子,这些目光里或许包藏着很多的涵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涵义就是:你在他乡还好吗?

  隐黑

  影像:新疆石河子;(字幕:新疆石河子市)

  纪实:陶先运翻出当年的破军装

  “这就是我的军装,袖子这都破了,我四十岁的时候还穿这个衣服。”

  解说:陶先运就是当年来到新疆的八千湘女中的一员。她今年70岁,到新疆参军那年,她只有15岁。1951年,从1950年开始的支援边疆的号召正在逐步落实中,《新湖南报》登出一条新疆军区的招聘启示。启示中说,新疆军区要招募一批女兵到新疆进工厂,上学校,开拖拉机。条件是16到25岁,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对年轻人来说,参军是最有号召力的召唤。在那样的时期,在那样的年龄,湖南女孩踊跃报名,身高不够的穿高跟鞋,体重不够的,口袋里揣几块大石头,年龄不够的,虚报上几岁。那一年,15岁的陶先运,为了能参上军,也把年龄虚报了两岁。

  陶先运:

  我报到的名数都是3千多名,别人都走了,我也走了,爸爸好难过,爸爸是一个汽车驾驶员,就到外面找邻居,说我女儿要到迪化去,那个时候不叫新疆,借一个两块钱,要到新疆去,人家说那个雪那么深,要冻死人的。我爸爸就唉声叹气,然后我就说爸爸我不要钱,不要钱,就这样子,我就走了,我走了以后,我爸爸心里难过。我15岁还不知道难过,15岁的孩子感情还没有现在这么脆弱,那天我的日记是哈哈,我参军了。

  解说:

  就是那样的简单,就是那样的激动。临行前,陶先运把家里做的花衣服送回家,穿上了统一的军装,坐上西去的火车。没有人多想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这样的离开,何时是归期。

  音乐:喜庆,雄壮;送行;

  解说: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新疆是最容易遭受外族入侵的地方。19世纪,沙俄入侵新疆,湖南人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在新疆,左宗棠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当时,左宗棠并没有想到,“湖湘子弟满天山”,一百年后竟然成了现实。20世纪50年代,八千名湘女来到了新疆,她们不仅补充了许多生产建设岗位,更在生活面貌上改变了这块不毛之地。

  陶先运:

  一个老乡走那个旁边,…大大的,亚克西,也不懂,他对着我笑笑,我也对着他笑笑,大大的,亚克西,是怎么一回事?前面就有一个斜的,战友用土块搭的板板,一累了以后就可以坐到那儿休息一下,休息的时候,我就问那个老兵我说大大的亚克西是什么?大大的是小,维族人的意思是小小的,亚克西是好样样的,就是你们小小的年纪,来参加边疆建设,好样的,以后就出来了,(唱)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西,湖南的妹子亚克西,哎呀,湖南妹子也有名了。

  陶先运:

  那个时候呢?不是懒,每天太忙,劳动也就顾不得了大家都长虱子,身上不长虱子,头上都长虱子,那些江西的女兵,我们一坐下休息的时候,来,看看你头上,我给你抓革命虫,我们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抓革命虫,就给他抓革命虫。

  音乐:。。。。。。

  隐黑

  影像:石河子;

  解说词:今天的石河子市,被称为戈壁明珠,2000年,联合国授予石河子市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而50多年前,当陶先运他们这些十几岁的湖南少女,经过几个月的漫漫旅程来到石河子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沼泽,渺无人烟。

  阮衡、刘功辉夫妇在家里活动的镜头

  刘功辉:

  那个苇湖子比这房子还要高呢,那是多少年的老苇子,把他烧掉,烧掉完以后开始犁地了,那烧掉以后那地上呢就一层黑灰,你拖拉机后面带了一个犁,一犁进去那个根本看不到人,那个灰尘,脸上身上,往这里面抓全身都是黑的,只有牙齿是白的。别人叫我们黑人牙膏,黑人牙膏就是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

  解说:

  刘功辉,1951年参军的湘女,她因为个子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女拖拉机手,刘功辉说,在那个年代,当拖拉机手就像现在当宇航员一样光荣。当时,她的工作是开荒种地,现在新疆石河子市区方圆几千亩的土地就是她和姐妹们开出来的,

  。

  隐黑

  军垦第一连影像

  解说词:这里是距离石河子市区30多公里的新疆兵团农八师152团驻地,三年前,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纪念馆,复建了几个地窝子进行展览。当年屯垦戍边初期,因为没有房子,人们就在地上挖一个坑,上面铺上稻草遮风挡雨。来这里参观过的湘女们说,用来展览的地窝子比当年她们实际住过的要好很多。当时,爱干净的湖南少女,一星期才能擦洗一次身体,冬天要到河里凿冰才有水喝。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50多年前,那些青春少女所经历的苦难。

  华淑媛:

  那个时候我们来月经,从这个腿顺着流,当时怕人家看到,怕领导们看到,也怕同志们看到,一看到就不让你干了,可是谁不愿意干,谁不干,谁干少了,自己感到不光彩,只有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多干出成绩来,自己感觉到心里踏实,脸上才感到有光彩那时候人人都是这样比着。

  解说:

  华淑媛,她和刘功辉一样,也是一名女拖拉机手,华淑媛1952年来新疆,那一年她十六岁,三年后,华淑媛结了婚,20岁那年,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当时的法定产假是56天,但没等孩子满月,华淑媛就上岗工作了。有一天,拖拉机出了故障,华淑媛和同事们用了整整一天才修好,修完机器,华淑媛才想到家里的儿子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吃奶了。

  华淑媛:

  我就什么都不顾了,赶紧那个时候特别快,边擦着手边走,我走了我跟他们打招呼,我说赶紧走,走,我们拖拉机在野地里面,我要回到我的作业站,作业站等于个营部一样的,我回到我们的驻地去,回到驻地去,要翻两个小沙包,,,快要上第二个沙包的时候,我就看到,感觉到那边有一个东西过去了,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是狗,不对,是狼吧,我再一看,果然是一个大尾巴,是狼,我的头发马上支起来了,,我们离的大概没有多远,大概几公尺,那个狼走的快,我也走的快,他嗤一下过去,我脚步也是快的很,年轻,那个时候加上儿子要吃奶,我奶胀,我心急,就那样,我越走,走,走的比竞走还快,小跑一样的,一跑到家里面,我傻傻的我赶快抱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都不知道哭了,那个泪痕就流到这儿,流到耳朵这儿,都不知道哭了。屁股底下屎尿一大摊子,

  我就赶紧弄抱着我的儿子吃奶,吃奶,我的儿子吃奶,我那个眼泪,这一下子我心里痛了起来,我想看看小脸蛋,我就想我差一点儿见不到我的儿子了,如果那个狼要“吃”我的话会是什么结果?我想,我好幸运,我好幸运,眼泪就掉在他的小脸蛋上,我觉得那一次非常幸运。(哭)

  音乐:戈壁,地窝子;当年工作的照片;

  阿丘:

  在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旗帜下,再大的苦累在这些新女性心里都获得了一种红色的解读,她们的付出和担当,被火热的年代和她们的精神赋予了某种光荣和骄傲,曾经,那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是一种红色记忆里的时尚。奉献,牺牲,以苦为乐,巾帼不让须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今天在我们看来有点像口号的词,在当年的那一代人心里,不仅是庄重的誓言,更是生存的意义。这是背靠理想、寻找意义的一代人。

  隐黑

  解说:

  1962年,参军十年的陶先运获得一次探亲假,陶先运进疆之后,一直在25师卫生队做卫生员。一晃十年过去,当年那个15岁的少女,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说,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情景,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陶先运:

  听说报告批了好高兴,睡不着觉,我那个时候,62年,这个小的姑娘才一岁多,我的婆婆说你把她带上吧,她还吃你一点奶,我说不带不带,她说孩子才一岁多,你怎么就不带孩子走,你这是什么妈妈呀,我说顾不得那么多了,赶快就找车子,赶快找车子。

  过了郑州山清水秀多了,这个就山多了,水多了,好高兴,疲劳一点都没有了,过了湖南,我坐不住了,我就不坐了我要站起来,我要站到这个地方,看看,我们里面的什么山、水,河下的毛毛雨,哪里还有水牛,小船,我也看不清楚,人家都不知道我干什么,我真想喊,我回家了,人家会说我神经病,那个列车员说旅客同志,到长沙还有几十分钟了,请你坐下,请你坐下,我哪里听得见,我十年没有回家了,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到长沙站,后来进长沙站了,到了长沙东站,下了车了我走不动了,我说东站台你还记得吧,十年前,我就是从你这儿走的,人家都慌慌张张的,下车了,我不走,我还在那个车站上面左顾右盼,说东站台你记得吗?我十年前从你这里走的,你还没有,我现在想起来,我说不知道那种当时是什么心态?家人就在门口接我,说你怎么最后一个出站,我说爸爸、姐姐,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大家都不说话,那个眼泪都含在眼里面。

  解说:陶先运说,当时的湖南女兵参军满十年才有一次探亲假。而因为路途遥远,有些女兵直到现在也没有回过湖南。她说,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新疆还没有通铁路,回一趟湖南,路上来回就要花掉两周时间。那时,她的探亲假是40天,所以,她在家住了20天左右,就又该准备回新疆了。

  陶先运:

  走前的一个礼拜,我姐姐也不说话,我爸爸也不说话了,谁也不说话了,我也不说话,就害怕哪一句话说的不好,引起的泪就止不住,都不说话,我的姐夫好生气,跺脚,你们说句话行不行?大家不说话,哪里有现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说话,结果上车了,那一天车要走了,我一上到车上,爸爸不说,姐姐,姐夫弟弟妹妹十几个人就在车箱跟前,我妈眼里面全是泪,不说话,我的妹妹一句话运满姐姐,到新疆了来信啊!这一句话大家都憋不住了,哭,哭,赶紧放声大哭,也不要憋了,太难过了,,。火车启动了无情的很,不让我们多待一会儿,我一直到兰州我的泪都没有干。

  画面:雕塑 女人手里抱着小孩

  解说:

  在新疆石河子市的中心广场,有一座名为《边塞新乐章》的雕塑。石河子的人们都知道这座雕塑的含义,他们说,没有建国初期第一代母亲来新疆,就没有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代代相传的繁荣,也不会有石河子今天的美丽和富饶。

  闪回到老影像:当年湘女参军 劳动老纪录片

  阿邱:

  陶先运说,参军,进疆!这是她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的梦想,她们这8000多湘女,用50多年的岁月,演绎了为梦想生存的人生。也许今天,这种梦想对我们来说有些遥远,也许有些生疏,但我相信,面对他们,没有人能不肃然起敬。好,明天请继续收看8000湘女在天山的故事。

  音乐:照片。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