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他是传统道德回归的先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0:18 法制周报-e法网

  他是传统道德回归的先锋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社会学家在研究我国人群的时候,人为地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定义为“中国第五代人”。

  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了特定的“第五代人”。在许多人眼里,“第五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道德的下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许多人眼中,“第五代人”是“没有信仰的一代”,“抱大的一代”,“浅薄的一代”,甚至是“颓废的一代”。但李春华的出现,再次成为这种观点的反证。

  在对李春华事迹进行深入发掘之后,我们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与中国的传统道德有着惊人的一致。在今天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儒家的传统人格却如模板一样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

  传统之孝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赡养、送终等,是传统的基本道德。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许多言论。

  如今,儒家所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对于今天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李春华虽然出身贫寒,但对长辈一直尊奉“孝悌”两字,是个典型的孝子。李春华上大学后,能靠自己搞家教和兼职挣点钱,每次回家,他总要给爷爷奶奶带点吃的东西。奶奶知道李春华在外面省吃俭用,就对说他心意领了就行,不要买什么。但李春华仍然如故。

  出事的前一天,有同学在催李春华返校。当时家里还有一亩多地没有收割和插秧,所以他想着要帮父母把家里所有的农活干完才走,没想到却出事了。

  传统之忠

  何谓忠?查《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和事才能表现出来。

  对待君臣关系,孔孟都是从相对关系切入的。孟子谈到忠时,和孔子一样,绝没有认为忠是无原则地听从上司、君主之命。

  在孔孟那里,“忠”隶属于“仁”,忠是诚实的表现,它的精深内涵便是仁义。千百年来,在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多以为“忠”只是臣对于君而言,大不足取。

  忠,于今而言,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孙中山先生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照道理上说,我们还是要尽忠,要忠于国,忠于民。

  对同学的关怀,对遭遇困难者的捐助,在高考加分中的无私,把减免学费的机会让给他人,这就是李春华的忠。这种“忠”在于对人民,对集体,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传统之勇

  对通常所说的“勇”,孟老夫子有一个主次论:“勇德”为贵,“勇气”次之,“勇力”为轻。《说文解字》:“勇,气也。”“勇”是在某种信念驱动下,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及精神,真正的勇可冠之为“精神”二字。

  在《论语·为政》篇中有千古名句“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的勇原本就不是为了己身、私利,而是为了正义,为了公利,这也便是勇德。

  “勇”的可取,正是因为勇是在仁爱信念的驱使下,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及精神。勇本身所应具有的是仁爱这一道德思想,并符合仁爱的外在表现“礼”,再由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之最高原则的“义”来加以节制,这便成为大勇。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春华舍身救出落水少年,这种大义面前的大无畏,便是大勇李春华。正是这种“大勇”,使李春华的人格魅力得到最深刻的体现。

  传统美德永不过时

  专访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

  7月27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李春华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在大学生道德遭受质疑的今天,应该呼唤传统道德在大学里的回归。夏教授认为,物质富裕与道德下滑是伪相关的联系。舍生取义的“义”在新社会赋予了新的含义。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这几天,“80后”大学生李春华舍己救人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道德在其身上体现,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传统道德?

  夏学銮(以下简称“夏”):社会需要传统道德,大学生也需要传统道德。像媒体大量报道过的丛飞一样,舍毕生之力帮助贫困孩子,精神可嘉。李春华同样值得钦佩。

  传统道德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礼仪廉耻,做人的原则,保护弱者,等等。见死不能不救,这是一种人的本能,是人类善良的天性。

  记: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救一名老人而牺牲,这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讨论,现在看来,这种救人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夏:不能说不值得。张华也好,李春华也好,在他们救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会产生这样严重的后果。就算明知道有可能出现危险,但这种舍己救人的举动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是不能用经济来衡量的。假如当时见死不救了,可能遭受到的,便是良心的谴责,舆论的抨击,精神的折磨。

  记: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舍生取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吗?

  夏:舍生取义的“义”是关键,这种义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对祖国、对人民要有绝对的忠诚,在正义与邪恶面前,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这种“义”永远也不过时。如国家民族出现危难,急需你应征入伍,那你就得当仁不让,否则就是不义。我们现在仍然应以“舍生取义”为荣,用义的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记:您怎么看待当代大学校园中的“贫富两极”问题?

  夏:校园里的贫富分化是社会两极分化现象在大学里的反映。我认为,过度地追求奢侈生活,是与正确的消费观念相违背的。学校应对此类现象进行制止,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记:物质的富裕与道德的沦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双胞胎”吗?物质富裕会加速道德的腐败吗?

  夏:事实上,物质的富裕与道德的下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整个社会实践来看,这是一个金钱与理想的关联问题,两者是伪相关的联系。物质的富裕并不是导致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许多物质富裕的国家也做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关键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要抓。

  专家热评

  呼唤传统美德回归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受到金钱利欲的诱惑,一部分人容易偏离轨道,功利占据了他们的心理。从李春华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宽厚兼容、笃实求真的人格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学习。

  李春华从小就有一颗仁爱之心,他从小事做起,勤奋踏实、舍己利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价值观,正是这些传统美德和人格力量贯穿于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当代大学生急需加强传统美德和品格修养,大学要呼唤这种传统美德的回归,汲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大学教育中更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春华舍己救人的举动不是偶然的,他的品德和人格精神促使他不顾自己的危险做出生死抉择,把生还的机会让给别人。

  李春华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集中体现。通过他的英雄事迹,一方面我们要勉励大学生建立自己的道德品格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精英,每个人都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能只为了一己私利,要有天下为公、博大为怀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有在穷困中奋斗不止的精神,激发斗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生命不止,自强不息。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李育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教育面对的是“人”,大学教育面对的是高级人才。忘了人,就忘记了一切;忘记了人文教育,就忘记了人的思想、感情、人性、精神世界,从而也就忘记了一切。教育就是人的灵魂工程,大学教育就是人的高级灵魂工程。忘了人的灵魂,教育也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后果如何,不言而喻。

  人是世间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点也没有过时;不但不过时,在今天,在科技如此突飞猛进、日异月新的今天,更不过时,尤为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杨叔子)

  本报记者 刘俊/文 伏志勇/图

  同学感言

  他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而非自己。大学三年中,他对生活的乐观,对学习的执著,对工作的勤勉,对同学的关心照顾,在我脑海里依然那样清晰。春华是我们永远的好兄弟!

  ——李春华同学黄勇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稿件注明“本报”的所有作品(即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等),版权均属于法制周报,未经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法制周报社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法制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报注明“来源:XXX(非法制周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报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法制周报采编部

  邮箱:fzzb@vip.sina.com

  电话:0731-4802117 联系人:陈小姐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