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好人林秀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22:09 CCTV-焦点访谈

  2006年8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好人林秀贞》,以下是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画面中的这位妇女叫林秀贞,是河北衡水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共产党员。她开着两家很小的家庭企业,赚不了什么钱,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美好。一个人的善良到底能够改变些什么呢?好人林秀贞的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解说:

  这个正在愉快工作的人名叫吴如水,是河北省衡水市南臣赞的村民,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幼时患过小儿麻痹,双腿落下了残疾,但他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吴如水 残疾职工:

  一个月(挣)400-500呢。

  记者:

  400-500元?

  吴如水:

  嗯。

  记者:

  那赶得上城里打工了。

  吴如水:

  就是,你瞧我活得多轻松啊。

  解说:

  可就在两年前,吴如水还是村里的困难户,独自一人靠捡破烂、给人修鞋勉强度日,让他生活发生变化的是同村的大姐林秀贞。林秀贞今年60岁了,是村里有名的好心人,她家里开着两个小厂子,分别生产玻璃钢制品和橡胶制品。2004年,林秀贞主动找上了他家的门。

  林秀贞 河北省衡水市南臣赞村村民:

  我说兄弟,我跟你说个事儿,他说怎么了?姐姐。我说我们这个厂子里有点儿轻活,你不愿不愿意上我厂子里来呀。他把眼一瞪说:我可是愿意呀!

  解说:

  林秀贞在厂子里为吴如水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41岁的吴如水娶上了媳妇,他现在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吴如水:

  以前咱是社会的累赘,我这下子觉得我在社会上是有用的人了。

  解说:

  在林秀贞不大的厂里,我们先后见到了八位残疾工人,他们的故事大同小异。林秀贞不是把人招进厂里养起来就不管了,而是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干不了重活的就干轻活,技术不行的就手把手地教,没有家就建起职工宿舍,让他们住得舒心,万一生病了,林秀贞还会像照料自己的亲人一样照料他们。

  仉长胜 残疾职工:

  我觉得她比我父母对我还好呢。

  记者:

  比父母对你都好?

  仉长胜:

  嗯。

  记者:

  那现在在这里就像找到家了?

  仉长胜:

  对,比在家里还自在,还好呢。

  吴如水:

  我不怕人家笑话,就是这种思想,父母没给我的关爱,我从贞姐这儿得到了。

  解说:

  林秀贞开始招收残疾工人的时候,她的厂并不是福利工厂,而她那么主动地招收残疾工人,只是希望这些生活困难的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林秀贞:

  你资助的钱只是暂时的,不能得到长远利益,像他到我厂子里上班,每月都有工资,每年都有收入,他生活能够更好地改善,并且花着(钱)心里非常踏实,咱何必不这样做呢。

  解说:

  一个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活,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这几个工人身上,画面中这位老人也是这样。他叫朱书常,今年76岁,先天性智力低下,现在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他28岁那年父母双亡,成了村里最年轻的五保户,守着父母留下的一间破房,他过一天算一天。1981年,他51岁了,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忙着分生产资料的时候,只有他似懂非懂的独自一人蹲在会场外,这个情景被善良的林秀贞注意到了。

  林秀贞:

  就在这一天,朱书常老人他蹲在生产队里牲口棚那个墙角里,他就掉眼泪,哭,眼看着没有集体(生产队)了,他就认为没有依靠了,当时我也看他挺可怜的。

  解说:

  征得丈夫的同意,林秀贞决定把照顾朱书常的担子担起来,当时林秀贞30岁出头,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而且她已经在照顾村里另几位孤寡老人了,再加上一个她还能照顾好吗?一直支持他的老生产队长也曾表示过担心。

  刘丙岩 河北省衡水市南臣赞村原生产队长:

  这不是小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他高兴活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能活,我伺候两天都能坚持过去,那天长了怎么办?她当时说我下定决心了,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我喝什么他就喝什么,我吃面条就叫他吃面条,屋里我还不能叫他冻着。

  解说:

  就这样,林秀贞把朱书常老人的生活管了起来,多年来,林秀贞不仅管他吃、管他住、管他穿,有时他在外面闯了祸,林秀贞还得帮他去道歉。

  林秀贞:

  我就得像自己家的小孩一样,给对方赔不是,就给人家说了,不管怎样,别看他的,看我的吧,别跟他一样,别生气了,就给人家道几句歉,经常的。

  解说:

  一晃26年过去了,当年病病歪歪的朱书常壮壮实实地活了下来,现在每顿饭还得喝上一小盅呢。其实,在过去30年里,林秀贞还赡养了五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

  这是她1976年赡养的第一对孤寡老人住的房子,补房子用的这些瓶子,还是林秀贞夫妇走街串巷好不容易捡来的。

  1981年开始,她又陆续赡养了朱金玲老人、朱淑芬老人和张振起老人,这五位老人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他们大多活过了80岁,孤寡老人这么长寿,在当地并不多见,村里人说这是林秀贞精心照料的结果。

  字幕显示:

  朱书贵 享年86岁

  刘秀焕 享年84岁

  张振起 享年88岁

  林秀贞:

  要说我图什么,我就是看他怪可怜的,我把他养起来,起码能吃饱饭,冻不着,饿不着,我就让他幸福点儿,给国家减轻点儿负担,是这样,没有别的意思。

  解说:

  赡养孤寡、辅助残疾,这些年,村里头人都知道,不论谁有难处,只要林秀贞知道了,都会尽量帮忙。

  走访中,住在村北头的刘桂君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故事。那是2000年,她家二儿子考上大学,需要几千元的学费,那年大旱,地里收成不好,再加上她丈夫生病住院,钱一下子紧张起来,正当她愁得不行的时候,林秀贞上门了。

  刘桂君 村民:

  她说我听说咱二小子考上大学了,我挺喜欢,我资助孩子两千块钱。

  解说:

  更让刘桂君高兴的是,林秀贞送来了钱还特别交代了一句话,而那句话正是她心里所希望的。

  刘桂君:

  她当时给我送来以后,她说,你可别说,别给我往外吆喝这个,我也不愿往外说。

  记者:

  为什么呢?

  刘桂君:

  因为我家里太穷了,到时候出门(怕)人家怕咱。

  解说:

  刘桂君的想法可以理解,可林秀贞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来呢?这得从林秀贞资助的第一个孩子说起,有一年,林秀贞拿出5500元,资助一个贫困孩子上大学,不久,那个孩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了一个请求,请林秀贞不要把捐助的事儿说出去,否则,同学会看不起他。

  林秀贞:

  马上我就他回电话了,我说小子,你放心,姨资助你的这5500块钱,一定不向任何人说。我就把它当成一种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就当成一种承诺,不管我以后资助多少学生,我一定不说。

  解说:

  林秀贞说到做到,现在人们只知道她先后资助了14个学生,其中两个还在读,但他们到底是谁,林秀贞从来不说,这一次,如果不是刘桂君主动说出来,我们还是不知道林秀贞和她家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呢。

  这些年来,林秀贞做好事不图回报,她到底做了多少好事,她自己说不清,可村里人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得清清楚楚。

  吴发群 村民:

  你看这条路,这是秀贞拿出一半的钱,15000元修的这条路。

  刘龙站 村民:

  村里成立架鼓队,她给添了一大部分资金。

  刘涛 村民:

  在1991年的时候,她家安了一部电话,也是附近村里唯一的一部电话,也成了公用电话了,附近村民打进打出她从来没有收过钱,尤其是外地打进的电话,不管刮风下雨她都要送到,有时候还要跑十几里的路。

  刘宝镇 尊民:

  按说这事儿吧,虽然看起来并不大,她坚持了好几十年,她真不容易。

  解说: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想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林秀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图名不图利,尽量帮助他人呢?

  林秀贞:

  我妈有一个格言,好人做好事儿,好事儿做到底,当然咱要当好人啦。

  解说:

  这句格言解释不了我们心里的疑问,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这么一个善待他人的老人,早年生活并不顺利。和她照料的残疾人一样,她小时候因病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左眼失明,因为这个生理原因,她明明考上了中专,却并没有被录取,因为这个生理原因,她填了三次转干的表,三次却都被刷了下来,生活给了她苦难,而她却用友善来回报生活。

  林秀贞:

  自己的遭遇不能凌驾于别人身上,我就是不愿意看到他们有了困难瞪着眼看着他们不管,不是,主要是心软,看着他们可怜觉得心里不舒服。

  景春华 河北省衡水市委书记:

  她把村民、邻里之间这些平凡的小事不是做一件两件,她是一种长期性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实属不易的,这也是她能够深深地赢得村民的爱戴和拥护的原因。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30多年来,林秀贞始终坚持把乡亲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她自己受了很多苦,但她从来不说。她只说,看到残疾工人开心,她就开心,看到孤寡老人幸福,她就幸福。她用辛勤和汗水在为他人谋幸福中获得了快乐,在他人的快乐中得到了幸福。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共产党员高尚的追求。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