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穷乡富镇合并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3:11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9月1日播出节目《穷乡富镇合并之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年年初,陪伴了朱美英50多年的丈夫去世了。按当地的殡葬管理,她的丈夫应该埋葬在村里的墓园,但她的丈夫临终时却有一个嘱托,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安置在自家的稻田边.

  李菊:“当时他走的时候,就吩咐他老伴,说老伴老伴你将来就把我埋在那边,我继续帮你看。”

  那么,朱美英的丈夫到底是为她看什么呢?

  这里是江苏省通州市的石港镇,以前是3个乡镇,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石南乡田多水少,人们大多依靠种植水稻为生;而五窑乡和石港镇则水塘相对较多,人们挖塘养蟹,经济相对发达,1997年,螃蟹养殖成了五窑乡和石港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江顺林:“我们这边养螃蟹的是比较多,原来基本上挨家挨户的都有小池塘的。”

  陈德:“有几个村,水源好的,地理环境好的这个,就开始搞起来这个养殖。”

  三窑村的陈德原来也是一个螃蟹养殖大户,看到当地的螃蟹养殖已经形成了规模,就把目光瞄向了螃蟹的种苗上。

  陈德:“当时我们这边没有苗种,是从外地引进过来的。我们这边的蟹苗比较紧张。我以后就开始搞苗了,搞苗种了。”

  2002年,陈德把养殖规模扩大到80亩,年产成蟹四五千只、种苗四五百万只,销往安徽,湖北等地。

  陈德:“我的苗种是卖给其他什么的,其他大湖里围网养殖的。”

  就这样,石港镇从1997年兴起的以螃蟹为主的水产养殖规模,达到了2万多亩.然而石港镇和五窑乡的养殖户继续养蟹,石南乡的种稻户继续种稻,人们依旧在各自的生活状态里互不干扰。

  后来,石港镇、五窑乡和石南乡共同合并为石港镇。为了改变贫富悬殊的状况,石港镇政府决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当时比较成熟的产业,就是养殖螃蟹。

  何站长:“我们考虑这个水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特种水产品一般的都比较高的,这个效益也比较好。”

  让种稻的开始养螃蟹,并没有像他们想像得那么简单,技术有、市场也有,难就难在石南乡世代种稻,并且人多地少。

  葛镇长:“我们刚刚开始就是搞一下池塘养殖,因为这部分面积毕竟有限。”

  何站长:“我们这个通州来讲,一共有五六十万亩稻田,我们水面呢,淡水水面就是不超过10万亩,所以我们就把眼光转移到这个稻田上来了。”

  石港镇政府在全镇推广稻田养殖,并把贫困落后的马道村作为示范方,但让石港镇政府感到棘手的还不是水面的问题。

  马道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种水稻,并不能接受在自家的稻田里养殖螃蟹,大多数村民都有顾虑。

  周广明:“他们刚刚过来的时候,我们不相信他们,认为他们讲的话我们怎么能听呢,我们这么好的地开出来养这个蟹,我们又没有经验。”

  王万胜:“我觉得我们自己下田又不好下田,要收割又不好收割,不好搞,还有这个我们又搞不来,不知道有收入没收入,这个没底。”

  村民们担心养殖技术,对没有把握的事,大多数村民都不愿冒险,通州市水产指导站的何志亮与石港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推广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却挨了村民不少骂。

  何站长:“烦得很,我们不是在这里单开会,还跑到一家一户去做工作,那个男人的工作做通了,女的工作又不通. ”

  周广明:“骂他们他们也不走。”

  王万胜:“有时候当面也骂呀. ”

  村民们强烈的抵触情绪成了一道难题摆在眼前,为了让村民们接受,镇政府特意组织村民们去螃蟹养殖发展较快的卞桥村参观。

  周广明:“他们那时候养殖收入四五千了,一亩地,我没有搞的时候这个田才合到1000多元钱的收入。我心里就热乎乎的要养了。”

  马道村的朱美英一家比较贫困,家里2亩的水稻是他们全部的收入来源.而上有年愈九旬的父母,下有等待成家的儿女,每年仅几百元钱的收入,让朱美英夫妇俩经济一直很拮据。

  朱美英:“只够我们一家5口人吃饭。”

  10年前,朱美英的一场病竟导致了和丈夫感情的破裂.

  朱美英:“我生病了,我儿子不给我钱看,之后我丈夫也听了我儿子的不给我钱看. ”

  因为贫穷,朱美英家里竟然连看病的1000多元钱都拿不出.朱美英埋怨丈夫不给自己花钱看病,病好后,便和丈夫分了居.当镇政府大力推广稻田养殖的时候,朱美英也和同村人一起,开始了稻田养蟹.这时候,朱美英的丈夫又悄悄地来到了她身边,帮她看护起了螃蟹.从此,一对反目夫妻共同盯上了稻田里的螃蟹。

  李菊:“第一年养得还可以,就齐心齐力了,两个人就住到一块儿去了,第二年就是更加认真了。一年比一年收入高。”

  朱美英:“1年是赚了8000多元钱,3亩田. ”

  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稻田养殖,镇政府不但免掉了除种植水稻外土地的农业税,还对突出养殖户进行奖励。2002年,村民们开始逐渐地在自家的稻田里试养起了螃蟹。

  周广明:“一亩田能赚3000多元钱。”

  王万胜:“品质比那个池塘里养的品质好。”

  记者:“为什么好?”

  王万胜:“它因为在稻田里,整个稻田里爬呀,活动范围大。”

  稻田养蟹是一种生态的立体养殖方式,不但每亩的水稻产量不变,而且由于螃蟹可以吃掉稻田李的害虫,几乎不施农药,水稻的米质比普通米质要好得多;而稻田里的螃蟹也因其自然的生长环境,肉质相较池塘养殖的蟹要鲜香。

  王万胜:“当地人,南通人,石港人,外地

上海人,就要吃这个小的,这个蟹结实,肉质嫩,肉质好,那个是空的,没有东西吃,肉质又不香,我们这个蟹就是香. ”

  到2006年,石港镇的稻田养殖发展到3万多亩,螃蟹养殖户6千多户,年产螃蟹2000多吨。为了方便农户出售螃蟹,石港镇政府还和养殖大户陈德一起,建立了通州市河蟹批发市场,每到河蟹上市的季节,不少收购商便云集石港。

  葛镇长:“我们建这个批发市场,一个就是解决本地的这个养殖户,市场销售问题。”

  何站长:“过去池塘养殖,只有有池塘的人家,承包了才能养,没有池塘的人家就不能养,这样就是每家每户都能搞,它有一亩地,两亩地就是一个小银行,2000元钱一亩,两亩就是4000元钱。”

  正当石港镇的稻田养蟹搞得红红火火,朱美英一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的时候,今年年初,丈夫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对妻子今后的生活做了最后的安排。

  李菊:“说老伴老伴你将来没有其它的收入了,你继续搞这一块,然后呢,你的生活来源呢,就从这一块来,我呢,就把我埋在那边,我继续帮你看蟹……”

  编导:李墨琳 摄像:张华君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7—13:07。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相关专题:CCTV7致富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