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夕阳红》今天推出“鞍山孝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9:53 千华网

  她是别人眼中的弱者,丈夫是盲人,两个儿子无业,十年前她又下了岗,一家人主要靠她卖包子维持,生活好像专对她刻薄,但善良、乐观的她,并没有被困难压倒,生活的艰辛并未使她冷漠身边有困难的人,当她看到邻居孤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面临困境时,勇敢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老人成了她眼中的妈妈,她就是宋学丽……

  央视《夕阳红》栏目组为鞍山孝星宋学丽的事迹感动,将她定为2006年全国“十佳
孝星”候选人,特派记者用两天时间,为她拍摄了一部15分钟的纪录片。今天8点50分,她的事迹将登陆央视一套《夕阳红》栏目,传递给全国的每一个电视观众。

  53岁“孝女”头发都花白了

  “鞍山孝星”纪录片拍摄当天,记者也来到了宋学丽家。

  面对央视记者的镜头,宋学丽没有特别的表现,还是像往常一样,为刘大妈洗漱、喂饭,然后包包子、卖包子……每一个细节都在讲述宋学丽十几年如一日的爱心。

  随着《夕阳红》的镜头,“母女”俩的故事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1989年,刘素芹和老伴搬到钢城街道申江社区,与宋学丽一家成了邻居。老式的房子里,两家共用一扇大门,关上门后两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关系一直挺近乎。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的,热心肠的宋学丽更是忙前忙后的。1997年,刘素芹的老伴病逝了。为了使老人尽快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宋学丽一有空就陪老人唠嗑,还特意找来几位邻居陪她玩扑克。怕老人寂寞,晚上把丈夫和两个儿子安顿好后,宋学丽干脆搬过去陪老人过夜……

  记者眼前的宋学丽,头发都花白了,可刘素芹告诉记者,“学丽才53岁!”又指着摆在床头的照片里那个乌黑头发的中年女子说,“那是学丽两年前的照片……”

  老妈咱回家,我给你养老送终

  怕自己拖累了宋学丽,后来刘素芹坚持搬回了自己妹妹的家。但没多久,老人就患了脉管炎,而且越来越严重,脚丫里的肉烂得露了骨头。2000年11月,刘素芹做了截肢手术。老人出院后,由于行动不便,生活中的一切琐事都要有人照料。“妹妹耳聋,干什么事都得用手势。到了晚上,干脆就在她手上拴条小绳,我要干什么就使劲拉拉绳。”

  回忆起那段日子,老人说,自己曾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是“闺女”宋学丽“救”了她——那时候宋学丽去看望老人,正赶上老人想上厕所,喊了半天没人听见,一眼看见宋学丽,老人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扶着老人去过厕所,宋学丽坐在板凳上沉默了半晌,突然对老人说了一句:“跟我回家吧,我伺候你!”

  “你可别说大话,这不是一天半天的,而且我还没有钱,”老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就说了这么一句。这下,宋学丽没有迟疑,很干脆地说:“大娘你这么说话可外道了,大爷活着的时候我照顾你们,也没要过钱啊!你放心吧,搬回去之后,我照顾你,给你养老送终。我妈也没有了,就当你是老妈。”那一刻,刘素芹又一次流下了泪水,是又见亲人的泪水。

  没有好闺女,我都死好几回了

  十几岁就有了吸烟习惯的老人,一有心事便烟不离手。在和记者聊起宋学丽的时候,她又习惯性地点了支烟,并重复着:“学丽,好人啊,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照顾我这么多年,从来没对我使过一次性子。我和她非亲非故,人家却对我这么好,我这辈子可怎么报答她啊!”……

  采访时,刘素芹想活动活动,老人还没说,宋学丽便麻利地上床,提起老人的肩膀。刘素芹老人告诉记者,她由于老不活动体重已经90多公斤了,而宋学丽只有40多公斤,但这个家却只有宋学丽才能摆弄她。“我这辈子真是遇到好人了,没有好闺女啊,我都不知道要死几回了。”

  “自幼贫穷离故乡,不幸父母早双亡,流浪折磨处处灾,没有儿女最凄凉,感谢党,给我送来钱和粮,那屋宋学丽帮我的忙,我才有幸福。”老人竟然还作了一首“诗”。

  学丽是好人,咱也得帮帮

  宋学丽17年来如一日地照顾大娘,也感动了周围的邻居。现在,一些老邻居有空就会来这个5口之家,帮着忙活。采访中,记者就在宋学丽家见到了一位邻居魏大妈。魏大妈告诉记者,她是宋学丽家的常客,看到宋学丽自己这么困难还坚持照顾老人,亲生儿女也不见得能做得这么好,打心眼里佩服她。

  老人不走我就一直照顾她

  两天生活的全记录,也让同是鞍山人的央视记者杨光深有感触。杨光告诉记者,宋学丽是她拍摄的最“实在”的孝星,“从她的眼神中,就知道她没有任何掩饰,这也是我们拍摄时最需要的……”

  目前,《夕阳红》栏目已向全国观众推出了7期各地“孝星”,到重阳节前还会推出40多位,重阳节当天将公布全国“十佳孝星”的评选结果。对于自己能否入选全国“十佳孝星”,宋学丽表现得很平静,她说,“能不能选上‘孝星’不算啥,只要每天能和老妈聊聊天,我就知足了。只要她不走我就一直照顾她。”

  今日,“鞍山孝星”宋学丽将于上午10:00-11:00,做客本报互动吧,讲述她和“老妈”之间的生活点滴。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鞍山孝星”的生活历程,可拨打0412—7123456-3-1-1参与或2旁听。

  见习记者 刘名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