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教授工资单引发知识分子德性与学术争论(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1:35 国际在线 | |||||||||
以学术为志业 葛耘娜 这个事件揭示出的恐怕不仅是大学教师待遇不够好的问题,更让人看到了一些大学教师对自身职业和物质生活期许的认识。 大学与按照资本主义逻辑运作的企业不同,大学教师的职业价值以及给从事者带来
如果真的把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与研究视为天职,那么对外部的成功与各种条件就不会太在意。况且,即使说大学教师要“安贫乐道”,这一群体恐怕也不可能被贴上“贫”的标签。那么,“挣外快合理”这句口号有多少物质欲望和对这一职业价值的误解在里面呢? 马克斯·韦伯警告说:“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这是大学教师该做好的心理准备。 既是志业 也是职业 戴志勇 哈耶克曾把政治思想家作为现代社会的特殊群体。把他们看作是可以在多数同意式的民主制度下依然保持独立判断能力,并因此像苏格拉底那样,在基本方向问题上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式的考察,并做出提醒的人。以学术作为志业,意味着知识分子在类似这样的高度来体认自己在现代社会的角色感。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是圣人或者是神仙。商业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定价的社会。知识分子不仅仅需要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反思或者抵抗,同时也生活在这样一个“包括艺术和科学的成果,思想家、学者、艺术家、政治家、民族、党派乃至整个时代的成就”(尼采语)都被定价的环境中。对于以授课收钱为基本特征的“智者”式的知识分子,要么政府为其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否则他们就会在社会中获取“必须且合理”的收入。 像维特根斯坦那样不仅不争工资的多少,还将继承的巨额遗产“千金散尽”的知识分子,从来都是极其罕见的。这是一个“平等”的时代,在抹平一切职业的高低之时,也在抹平着昔日对知识分子“特殊德性”的要求。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