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卡拉麦里荒原上的“马语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1:02 乌鲁木齐晚报

  

卡拉麦里荒原上的“马语者”

   山东汉子率真性情

  

卡拉麦里荒原上的“马语者”

  每月8日,是野马中心野放点职工交接班的日子。每到这天,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都会亲自开着中心的越野车,在后备厢里放着买好的米面油和一些新鲜蔬菜,驱车300多公里,前往位于恰库尔图镇附近的野放点安排交接班。

  10月8日,他给野放点带去了他认为很好的挂面:“煮起来筋道,而且怎么泡都不烂,真正的好面。比其他挂面每把贵一毛钱呢。”说完哈哈大笑,两只眼睛眯成了一道弯弯的缝。

  其实10月1日晚,他才从野放点回来。9月29日,德国科隆动物园和美国斯密桑纳国家动物园为野马中心提供了价值20万元的两个野马监测项圈。

  9月29日和30日,国外专家分别为野放繁殖群84号群体内等级最高的母马准噶尔12号及公马群内头马准噶尔147号佩戴上了监测项圈。这是国内野马首次戴上监测项圈。

  刚佩戴上监测项圈的野马,到底适应了项圈没有,项圈工作情况如何,还是让他担心。所以他安排完交接班后,立即要求工作人员上车追踪野马。

  在一块高地上,工作人员拿出监测设备,慢慢转动天线。这个项圈在平地上,能监测到五公里范围内野马的动向。不一会儿,天线里发出嘟嘟嘟的声音,仿佛野马微弱的心跳。

  顺着天线指的方向,大家很快看到了野马的踪影。野马在一大群野驴的附近,悠闲地吃草。车子喷着烟摇晃着向野马驶去,野驴立刻奔腾而去,不明真相的野马也跟着从另一条路飞驰过山梁。

  曹杰看到这里高兴地笑了,他用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说:“它们又不知道啥情况,跟着驴子瞎跑啥嘛。”情况正常,曹杰心情很好,以前也许要找三两天的野马,这会只一个小时就可以监测到它们的地点,进而了解到它们的采食状况,与家畜或者野驴的交流情况,再形成数据和图谱,野马野外监测的数据会更真实客观的反映野马在野外的生存状况。

  “自力更生”看护野马

  

卡拉麦里荒原上的“马语者”

  曹杰是1996年调到野马中心的,当时野马正值最艰难的时候。马匹繁殖数量增加到67匹,存栏55匹,但经费仍维持在建场初期的12匹野马的数量上。野马中心一度难以为继,人心浮动。

  曹杰上任伊始,便提出要“自力更生”的口号。他带头要求干部职工不休假,为建设野马中心做基础建设。再加上当时因经费紧张,工资待遇低,临时工每月仅70余元,所以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工作不得不由技术人员和领导一起干。中心的道路夏天一身土,雨天两脚烂泥,曹杰带人拉来石子铺路。

  中心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树木,曹杰便带人挖树坑,从几十公里外拉来土,拌上马粪,填到树坑里,再栽上树苗。职工王振彪打趣:除了马粪是自产的,其他的全部要外援。

  为了干好工作,曹杰给妻子下了死命令:没有大事,不许打电话!他亲自去铲马粪,喂草,挑水,切萝卜,野马中心搞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

  中心技术人员张赫凡说,那时候,中心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穿着一件蓝灰色工作服,早晨早早起来放羊,“哪像个干部,就是一个羊倌。”

  这身衣服,一直到2005年野马中心每人都换了一套迷彩工装,曹杰才让它“光荣”退役。

  2000年,时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的马福来疆视察,看到野马中心萧条破败的场景,认为中心工作做得差,曾扭头就走。被劝回后,看到野马个个膘肥体壮,繁殖率世界第一,马场亚洲第一,大为感慨,感叹野马中心所作的非凡的贡献。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野马中心的境况逐渐改善。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其实工作都是大家干的,我一个人能起什么作用?”提起往事,曹杰说:“我经常说,野马比人重要。野马是国宝,我们是看护国宝的人,担子不轻。”说完,他笑了。

  卡拉麦里雪地找马

  2001年,野马中心迎来了建场以来的一件大事——头马“大帅”的群体被放归野外。到现在,野放已经五周年,野放马的数量增加到了45匹,野外产驹成活18匹。2006年,野放的野马迎来了生育高峰,当年产驹11匹,全部成活。

  9月30日,给马群戴项圈时,曹杰指着野外生产的第一匹小驹野一号“希望”说:“那就是野1号,快四岁了。长得多快,这些马是野放真正的希望。”

  但野马野放的希望,也曾遭遇重大挫折。2001年8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27匹野马即将野放,曹杰说:“那段时间我是既高兴,又紧张。”他担心野马离开人们的照料,在野外能不能吃饱,营养能不能跟上,野外的水源地非常少,它们能不能找到喝的?冬天的卡拉麦里寒冷异常,零下40多度,它们能不能挨过寒冷?野外还有野驴、黄羊争夺食物,野马能否竞争得过?还有狼……

  曹杰整夜整夜的失眠,像父母担心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曹杰恨不能亲身陪护着他的野马。

  野马放归后,当年冬天,因为牧民转场和一场风雪的侵袭,野马失踪了。曹杰带着职工,开着三辆车,疯了一样在荒原寻找。元旦前,野马找到了。但马群里的皇后——“绿花“失踪,它的孩子也奄奄一息,倒卧在雪地里。看到野马瘦削的身形,疲惫的样子和略带恐惧的眼神,曹杰心疼极了。他当时就不愿走,要住下来陪着野马。“其实就是害怕马再丢了。我们要是回去,马再转几道山梁,说不定我们又找不到了。不能再让马受到损失了。”提起当时的情况,曹杰的眼睛还微微发红。

  随后,他们开着车,在前面投料,野马边采食饲草,边往回走。卡拉麦里无边的斜阳,拉长了人和马共同回家的身影。40余公里路,他们走了三天四夜。晚上,就露天睡在冰冷的雪地里,早晨起来,人的头发都会被冻上。最终,野马回到了家园。但头马“大帅”,也因这次经历,最终倒下了。野马的第一步迈得艰难至极。

  9月30日,装项圈那天,曹杰回忆道:“当时如果我们有项圈,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他感慨万分。但当时,装项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野马戴上了“金项链”

  直到2004年,事情才起了转机。2004年,德国科隆动物园园长、国际野马保护组织相关负责人兹莫曼女士来新疆考察时,经人强烈推介,来到野马中心。此前,他们一直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新疆有野马的存在。当他们来到野马中心后,兹莫曼女士被深深震撼了。“这真是个奇迹!”兹莫曼大声赞叹。也就从这时开始,新疆的野马重回国际大家庭。开始了与国际合作的旅程。

  2005年9月8日,第一批6匹德国种野马来到野马中心,参与野马的种群复壮和基因改良工作。

  之后,中心的100匹野马,首次被采用冷烙法打上了印记,解决了认马难的问题。

  2006年9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野马戴上了项圈。“野马戴上了金项链,还不知道他们高兴不高兴。”曹杰笑呵呵地说。有人开玩笑说:“也许它还需要金耳环吧。”曹杰笑道:“慢慢都会有的。”

  “其实我们建设野马中心的所有努力,只有一个目的:让野马中心不再起繁殖基地的作用。”他眨眨眼,接着说,“到那时,所有的野马都在野外繁殖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野马中心大事记

  1986年建场,引进11匹野马,此后陆续引进18匹野马。

  1988年,引进野马产下准噶尔一号“红花”,度过子代繁殖关。

  1992年,野马度过子一代繁殖关。

  1995年,野马度过子二代繁殖关。

  2001年8月,首批27匹野马放归野外。

  2003年,野外野马繁殖成功,野一号被起名为“希望。”

  2004年,第四代野马繁殖成活。

  2004年7月,第二批10匹野马放归。

  2004年,野马中心与德国科隆动物园、美国斯密桑纳国家动物园等展开国际合作项目。

  2005年9月,6匹德国种野马抵达野马繁殖研究中心。

  2006年9月,野外野马佩戴两部监测项圈,野外野马数量达45匹。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共繁殖野马275匹,其中中心繁殖251匹,野外存栏45匹,野外繁殖24匹,成活18匹。目前中心存栏野马142匹,繁殖成活率85%以上,为世界第一。

  为野马写部图腾史

  野马,是一个象征。在卡拉麦里无边的荒原里,它应该恣意奔跑,长啸嘶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无惧面对。但在它的故乡,卡拉麦里的无边荒原里,却只有金雕直击长空,鹅喉羚轻盈地划过草原的海洋,粗犷的野驴擂响亘古荒原,却独独少了真正的草原英雄野马的英姿。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也许该有一本关于野马的荡气回肠的书,来昭示野马精神,并区别于狼的凶野和狗的媚顺了。

  法国科学家布丰说:马是人类最高贵的征服。它曾伴随了人类飞奔向更高的文明。而从未被人征服过的野马,当它们在荒原自在飞驰的时候,会给人类每个崇尚自由美感的心灵,带来无穷无尽的震撼。

  实习编辑:孙锐

作者:杨鹏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