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祖孙三代 为麻风病人守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5: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无论时代变迁,无论身处何方,始终都有这样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远离城市,坚守山林;他们拒绝物质的诱惑,听从内心的召唤———

  ■曹峻川本报记者陈宇余向华文/图 9月27日一大早,易朝福和儿子易光荣就起了身,准备上山。马上就要过节了,他们为山上的麻风病人准备了慰问品:30公斤猪肉,15公斤白菜,30公斤挂面,还有15袋洗衣粉。

  不要以为这些东西太过平常,对于那些远离社会、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人来说,这些慰问品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它们的物质表象。

  易朝福父子俩要去的地方,是乐山市金口河区吉星乡联合村,一个叫白泥凼的地方。

  这个海拔1800多米几乎与世隔绝的山上,就是乐山市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所在地,所长就是易朝福。从1959年成立至今,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共收麻风病人263人,其中出院118人,死亡132人,现在防治所还有13人。

  由于山路崎岖,至今未通汽车,从山下的乡政府到山上的病区,要走近三个小时,来回差不多就是一整天。

  “像你们这种很少走山路的人,上山需要更长的时间。”易朝福对记者说。

  易之友对易朝福说———

  党的工作,你不去做谁去做?

  易朝福今年54岁,担任防治所所长已经有25个年头了。但只要说起麻风病人,本不想接受采访的易朝福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朴实的言语,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热情,还有似乎永远都不会磨灭的耐心。

  “为啥能够坚持下来?麻风病人太可怜!”易朝福想都没想就说。只要得上了这个病,就要被隔离,远离社会、无家可归不说,由于疾病的伤害,他们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还有的歪嘴、脱眉……“他们最大的痛苦,就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将心比心,如果是我,怎么办?他们的痛,就是我们的痛;他们的急,就是我们的急。我没有大的理想,我就是想为他们分担。”

  还有一个原因使他坚持,那就是他的父亲易之友。1982年,当时29岁的易朝福来到了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在这之前,他曾经在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后来,在防治所工作了5年的父亲要退休了,需要接班人,区劳动局和民政局领导与父亲商量,决定将他调到防治所工作。父亲对他说:“党的工作,你不去做,谁去做?”

  易朝福说,父亲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去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之前,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易之友一直担任建设公社(现在的吉星乡)党委副书记。由于长期在山区工作,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就在这时,他竟然主动要求到防治所为麻风病人工作。

  “有一年,有两个麻风病人拿着猎枪去打猎,结果,其中一个病人炸伤了手和腿,当时就血流不止,情形非常吓人。得知情况后,父亲立即赶到出事现场,并和另外两位工作人员一起,赶了近4小时的山路,轮流将伤员背下山,送进了县医院,使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易朝福回忆。

  来到防治所后的第二天,易朝福就遇上了一件事儿。

  有两个病人因为言语不和,突然就打起来了。他们从男病房打到女病房,又从病区打到医院,谁都无法劝住他们,最后两人打得头破血流。易朝福知道了,赶忙去劝他们:“谁打死人,谁负责,麻风病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两人听了一惊,立即就住了手。事后,易朝福耐心地分别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心服口服。最后,他们俩手拉手,彼此表示:“我们听你的,以后再也不打架了。”事实证明,这件事情为易朝福今后开展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既然要为麻风病人工作,就得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此,易朝福买来有关书籍,学习麻风病防治的知识。他不仅自己学习,还把所里的工作人员送去金口河区人民医院、乐山市卫生防疫站,接受麻风病防治知识的专门培训。“自从建院以来,所里就没有专业医生,曾经从成都一皮炎所调过来两个医生,但不到两个月就走

  了。”易朝福说。

  为了改善防治所的生活医疗条件,他多方筹集资金,住房由篾笆房变成了砖瓦房,绳一拉,灯就亮,龙头一拧,清洁水就来,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饮用涵凼水、“天花水”的状况。

  易光荣———

  希望自己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令人惊异的是,步爷爷和父亲的后尘,两年前,27岁的易光荣也来到了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工作。为此,中专毕业的他放弃了在成都一家公司月薪1800多元的职位,而在防治所,他一个月只有800多元的工资。

  同易光荣爷爷和父亲的时代相比,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了机遇和诱惑的时代,年轻的易光荣为何做出如此选择?他今后是否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

  这也是易光荣周围很多人的不解,包括他的同龄人,甚至他过去的女朋友。

  可是,面对这样的疑问,清秀斯文的易光荣坚定地说:“我是心甘情愿的。”

  因为选择去防治所工作,易光荣以前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

  去年,一个在金口河区委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同学听说了易光荣的事后,辗转找到了他,说:“你怎么会干这个?你不怕被传染吗?”易光荣沉默良久,然后说:“其实你不了解。”

  记得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易光荣和父亲一起上山去看麻风病人。当时,几十个麻风病人全都在病区的坝子上坐着,很多人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有些连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这一场景,一直深深地埋在少年易光荣的心里。

  “只要是善良的人,只要你见过麻风病人,你就会从心里觉得他们可怜,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易光荣说。

  当然,他也矛盾过。虽然爷爷和父亲都在防治所工作,但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加入其中。

  在易光荣记忆中,因为父亲在防治所工作,他们一家都遭受着来自周围人群的歧视,还有儿时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心理,这些都曾使他驻足不前。

  但是父亲易朝福要找接班人,自然地就想到了儿子易光荣。

  父亲对易光荣说:“人生几十年,不能只说钱,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易光荣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在他的眼中,“父亲非常称职,非常伟大。”父亲很辛苦,1989年前,父亲长年住在山上,他和母亲个把月才能见父亲一面。父亲每次回家,都是匆匆而过,为病人买好药后,就又上山了。

  易光荣希望自己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易光荣———

  一代传一代,我会一直干下去

  祖孙三人,不为名利,都心甘情愿留在防治所工作。但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海拔1810米的白泥凼山上,每年10月以后,就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且要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为了赶在大雪封山前把生活物资运上山,每年11、12月开始,就得陆续做好过冬的准备。但由于未通汽车,多年来,所有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全靠人背马驼运送上山。

  除了自然环境的险恶外,最难以忍受的,还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对大多数人来说,长久以来,说起麻风病总是谈虎色变。有一次,防治所的一个病人请假到峨边赶场,因途中口渴,喝了村民水井里的水。村民知道后,当即把他扣下,并对他进行辱骂,要求重新打一口井。

  麻风病人遭受歧视,防治所的工作人员也在所难免。一次,易朝福去金口河区粮店领粮食,因为晚上回

  不了山上,他便到一家旅店住宿。可旅店接待人员一看他的介绍信是麻风病防治所的,就马上脸露恐惧,说:“床位满了!”接下来,他一连找了几家,都是这样。后来,他去区民政局重新开了证明,才总算住下来。

  面对各种困境,也许因为是个性单纯宽厚开朗,也许是因为病人一直视他为亲人,易朝福始终默默坚持自己“想为病人分担”的初衷。

  如今,令易朝福欣慰的是,儿子也安下心来,防治所工作后继有人了。他说,“麻风病现在还没有完全消灭,麻风病防治工作总还需要有人做。”

  今年5月,易光荣结婚了,结婚前,妻子就知道他的工作,而且很支持。现在,新婚的小两口日子过的清贫,但却很幸福。

  不久前,易光荣通过考试,拿到了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大专文凭。他说,“我会一直干下去,今后,我还会让我的儿子也为麻风病人工作———只要麻风病还存在。”

  背景链接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麻风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年,有的甚至更长。

  麻风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最重的有25个国家,有1200多万登记病人,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病人约有50万。但我国目前仅有5000多现症病人,但治愈留有残疾的病人有12万之多,这些病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广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

  乐山市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是目前乐山仅存的两家麻风病防治所之一。根据1993年8月30日卫生部发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人考核验收办法》,金口河区已于199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并通过有关验收。现在仍在住院的13位患者都是老年人,他们有的是因为无家可归,有的则是还处于监测期。

  2002年11月,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的患者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从去年开始,金口河区皮肤病防治所的住院患者,每月都会得到金口河区民政部门210元的生活补助(以前是130元/月),并且会定期领到免费药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