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成安 烈士墓前61年"守护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40 河北日报

  ■寻找身边的感动

  成安县3个村庄的两代人61年义务守护烈士墓群,演绎了一场场感人至深的"精神接力"--

  烈士墓前61年"守护接力"

  村民安葬百位烈士

  61年很短,弹指一挥间;61年又很长,特别是对那些承担着守护烈士英灵重任的成安县长巷乡闫长巷、马长巷、后长巷三个村庄的村民来讲。61年来,三个村的两代人义务守护邯郸战役烈士墓群,而这种“精神的接力”还将会永远继续下去。

  邯郸战役烈士墓群位于闫长巷村南,马长巷村西。墓群占地约5亩,东西20行,南北5列。墓虽然都是土堆的,但保存完好,特别是那座邯郸战役烈士纪念碑干净整洁,“毫发”无损。

  “每天清晨,我都要来这里走走,看看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守护烈士墓的“主力”村民之一、闫长巷村75岁的徐振学老人告诉我们。“邯郸战役后,有101位烈士长眠于此,如今已有3位烈士被亲人‘接回’老家。烈士中职务最高的是129师一纵三旅20团团长王大顺。”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徐振学抚摸烈士墓碑的手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

  老人说,他当时只有13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曾参与掩埋烈士遗体。1945年10月24日,邯郸战役打响,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我军全歼国民党106师,但也付出了巨大伤亡,许多烈士的遗体被运送到后方掩埋,其中101位烈士被安葬在这里。

  “当年马长巷村村民张保清带领包括我在内的3个村庄的60多名村民,就在这里安葬了从前线运回来的101位烈士的遗体,党组织从肥乡、魏县等地拉来101口棺材盛殓了烈士。”说起那段伤心往事,徐振学老泪纵横。

  义务担起守墓重任

  从安葬烈士的那一天起,守护烈士墓的念头便在村民心中生了根。

  “当时我清楚地看到,一位烈士身上竟有27处刀伤啊!”徐振学老人哽咽着告诉我们:“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那么英勇顽强,不怕搭上自己的命,如果连他们的墓地也保护不好,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啊!”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和徐振学一样,深受英烈精神感染的村民便义务承担起了守护烈士墓群的重任。张保清(马长巷村村民,1975年去世)、连任堂(后长巷村村民,1990年去世),李功(闫长巷村村民,2000年去世)等坚持为墓地培土、拔草、清理杂物,尽量让墓群保持原貌。每逢清明、春节,他们还会携妻带子到墓群祭拜……

  1966年,在村民们的提议下,长巷乡为烈士墓群树了一块邯郸战役烈士纪念碑,一直保存至今。

  “小时候,伯父就经常给我讲述当年邯郸战役的故事。每天干完农活他都要到烈士墓转转,给墓群添添新土、拔拔坟头上的杂草,有时就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抽上一袋烟。每年清明,还带我们来拜祭先烈、为烈士扫墓。”张保清的侄子、现已67岁的张树荣老人告诉我们。张保清膝下无子,张树荣从小就跟伯父一起生活,对伯父几十年的守墓情结,体会尤深。

  由于烈士墓群的地势较低,每到雨季,最北边的几个烈士墓就会被雨水冲毁,每次张保清都是冒着大雨,带领家人和其他村民为墓群挖沟排水。大雨停后,他又会为被损毁的墓地培上新土。

  “村民们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地守护烈士墓群,正是缘于英烈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啊!”今年50岁的马长巷村党支部书记岳登河深有感触,在他当村支书十几年的记忆中,村民清扫烈士墓、祭拜烈士从来不用组织、动员。

  守护“接力”永不终结

  1975年,张保清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之路,弥留之际,他叮嘱侄子张树荣、张树林:“烈士们用鲜血换来家乡的解放,他们葬在这儿,没亲没故,不管环境千变万变,对烈士的敬重不能变。你们以后要经常到烈士墓看看,哪里坏了就修哪里,该上坟就去上坟……”两兄弟就这样接过了守护烈士墓的“接力棒”。

  徐振学老人说,当年曾参与运送和掩埋烈士遗体的村民,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在世,但已卧病在床,言语困难。令老人欣慰的是,守护墓群的“接力棒”已被稳稳地传了下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有个别村民把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堆到烈士墓群周围。为此,以张树林、张树荣兄弟为主的村民放下自家的农活,轮流守在墓群周围,有人堆秸秆,他们便制止和教育。有一次,张树荣为守护墓群甚至耽误了自家麦子的收割,未来得及收割的麦子全被突降的大雨淋透。

  2002年春,一位村民为扩大耕地面积,把与耕地相邻的十几个烈士墓耕掉了一半。张树林、张树荣兄弟知道后,立即对这位村民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最终该村民不但认识到了错误,还与两兄弟一起把毁坏的墓地恢复原貌,并加入到了义务守墓的行列。从此之后,英雄的安息地就再也没有被打扰过。

  “由于村民们的自发保护,该墓群已成为目前邯郸战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烈士墓群。”长巷乡党委书记刘瑞峡介绍说。

  2004年3月,邯郸战役革命烈士墓群管理处正式成立。当年7月,成安县政府将此处定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周围20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都要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行入团、入党宣誓仪式。几位守墓老人则轮流为青少年讲解邯郸战役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几十年来,他们共接待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达10万多人次。目前,成安县已准备建设邯郸战役烈士纪念馆。

  现在,三个村庄守墓队伍的“主力”已达14人,还有了第三代、第四代守墓人。“只要烈士墓在这里,我们就会世世代代守护下去。”徐振学老人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刘剑英 马国胜 本报通讯员 张志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