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孔子遭“乐搞” 变身成全球仁爱精神代言人(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8:38 国际在线

  网友观点

  支持派

  曼佗罗:这样一来,孔子还像个人,否则简直是墩泥胎。

  沧海:佩服作者的睿智,真的,他若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论语》,怎么能把这些拗口的道理用这么诙谐幽默而又不失原味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nana:怎么说呢,开始看时觉得你简直是在糟蹋孔子,但是慢慢地看到后面发现好多事情确实有那么一回事,只是你是用一种轻松搞笑的现代网络语言表达出来的。

  反对派

  C:用天津话讲“你界银比较2”,你是不是受过专业的搞笑训练啊,真受不了你啊……

  弱:你就这么糟蹋中国的传统文化啊!!为了方便历史流传也不能这样啊!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你瞎说:想出名想疯了吧你?孔子他老人家都去了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折腾他……

  “乐搞”不当也是“恶搞”

  “恶搞”流行过后,出现了拨乱反正的“乐搞”,令人欢喜。“乐搞”也许比幽默、搞笑、模仿、颠覆、恶作剧、无厘头、“后现代主义”的恶搞历史更悠久,应该是基于人们对一种文化传统的喜欢与尊重的积极、正面态度,这也是与“恶搞”的最大不同。可令人忧虑的是,“乐搞”如果不当,也会陷入“恶搞”泥潭。

  我想,这名长春男子确实是喜欢孔子,但不一定深入研究过孔子。懂得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历史事件都有着客观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条件,即使历史与当今有着相似之处,但历史终究不等于当今。爱好音乐放在当今也许可成为歌手,出游讲学也许是签名售书,而《春秋》二字不是指季节,古人是怎么成为歌手,出游讲学不签名售书又做什么,《春秋》是怎么创作的,这些基本事实需要搞清楚,而不是为了让人喜欢而喜欢,让人记忆方便而方便。“乐搞”与“恶搞”仅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诠释方式或传播方式,把握不好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变。

  该名男子是反对当今一些经典传播方式的刻板严肃风格,而如果找不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易接受方式,“乐搞”也没有多大希望。从该名男子的几个基本历史事实的通俗诠释可见,历史的广阔背景似乎被淡漠,历史鲜活庞大的躯体就仅剩下简单的属于当今社会的碎片,是还原历史,还是描述当今?经典需要形象生动,贴近人心的传播方式,这固然重要,但也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也要先深入研究历史,再谈传播。我想,每一位重视传播经典发扬传统的人们,必然是一位治学有方、传授有方的人,否则,借着对孔子的喜欢掺加自我的理解方式,“乐搞”不再“乐”而成“搞”,成了以“乐搞”的名义“恶搞”。

  当然,我们对“乐搞”表示一定的肯定,起码比“恶搞”要好。有诗人说过,“颠覆太容易,这个秘密其实我们都心照不宣,困难的是怎样解决下一步。”“乐搞”的作者与受众比“恶搞”还多,下一步“恶搞”会不会借着“乐搞”抬头,需要我们重视,“乐搞”同样需要引导,毕竟传播好经典、让人们更喜欢经典是传播文明之重责,如何采取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如何贴近人心,是我们时刻面临并需要解决的文化课题。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