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行动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渭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6:07 三秦都市报

  10月20日10时,本报四路记者沿渭河在陕西境内的流向分别在宝鸡虢镇、咸阳秦都区、西安高陵、渭南上张渡水文观测点采集水样,用行动告诉公众我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渭河,聆听在渭河边生长的百姓们讲述“母亲河”辉煌的过去,以及他们对重现清清渭水的无限企盼。

  宝鸡峡 一道绿水倾泻而下

  时间:10月20日10时

  地点:宝鸡峡林家村

  水质:3类

  10月20日上午,记者在宝鸡峡林家村采访时,眼前的渭河不知要比印象中的样子好多少倍,如果没有下游沿岸人为的逐渐污染,一直保持着这种姿态入黄,人们可能永远保持着对渭河的依赖。不知道多少人会扬着笑脸,忙时用河水浇园,闲时到河边钓鱼、捉虾。

  在宝鸡采访期间,宝鸡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称,因为宝鸡峡水利枢纽大量蓄水,渭河在宝鸡很长一段距离仅有一股细流。也就是说,在这一河段看到的只是干枯的河床,沙石裸露。上游来水只有1/10流入了渭河,而其他的水全部进入了灌溉渠。但是记者在林家村却很意外地看到一道绿水从高耸的宝鸡峡水利枢纽泄洪口奔涌而下。沿着数十米宽的河床铺展开来,一路向下游流淌。见到这种情景,宝鸡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也感到很欣慰,多亏了那几场绵绵秋雨,使宝鸡峡水利枢纽的库容大增,才将富余的水泄进渭河。

  记者随同宝鸡市环保局的几位工作人员来到渭河虢镇段,经过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净化过的水就流经这里。站在桥上往下看,这里的渭河河面较宽,清亮的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

  将一瓢水盛进壶内,看一看、闻一闻,无色无味,果真与自来水没有什么区别。经过检测部门的检测,记者在虢镇渭河监测断面采集的水样属3类水质。这就意味着这个断面的水可以用作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泾渭”早已不再分明

  时间:10月20日10时

  地点:“泾渭分明”处

  水质:4类

  “泾渭分明”,指的是渭河的支流——泾河的清水与渭河的浊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场景长达数里。清代平凉知府胡纪漠曾在他的《泾水真源记》中赋诗赞泾河是“不至高陵不受污”,说的是泾河水在流经高陵(县)段前都没有受到污染。然而近年来,由于沿岸工业污染和人为生态破坏等原因,两条河流都被污染?熏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泾渭分明”实际上清浊早已不分明了。

  10月20日,记者在高陵县环保局环境监理站工作人员赵满利的引导下,从泾渭堡村附近进入河滩,河道边的水呈黑褐色,漂浮着杂物。无水处裸露着泥沙,踩上去像沼泽地,泛起的也是黑褐色的污水。泾河从西向东流,渭河从南向北流,找到史载的“泾渭分明”处时,在阳光的照耀下还能看到黄浊的泾河与黑臭的渭河在短短数十米内黑黄交汇的场景,清浊早已不分明了,再往下游,渭河的水就更让人不忍目睹了。

  赵满利为了帮记者取到“泾渭分明”处的水,赤脚下入淤泥中,取出的水样中有大量的悬浮物,沉淀后也是混浊一片。据西安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泾河的水质还算好的,能够达到4类水,已经很不容易了。

  儿时的渭河一辈子难忘

  从虢镇再往下游走大约10公里,记者看到有采砂车在河道里来回穿梭,一车接着一车的河沙被运往建筑工地,发挥另外一种作用。40多岁的杨永刚是陈仓区的居民,他是在渭河边上长大的,见证了渭河这些年的变迁。杨师傅回忆说,渭河的本来面目比现在要繁忙多了,那个时候河水清澈无比,不断有人来到河边洗菜。小时候他和伙伴几乎每天都要下河摸鱼捉虾、玩耍嬉戏。渭河承载着他幸福的童年,那种情景他一辈子难忘。

  杨师傅说,他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渭河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污染,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下河了。即使有人走到河边,也是非去不可的时候,平时渭河很安静。渭河失去了往日的喧闹?熏也就失去了动人之处。

  “臭水渠”昔日也曾杨柳依依

  漕运明渠是渭河的一条支流。10月20日黄昏时,记者在草滩农场沿漕运明渠渠坝向北走,在一个桥口看到了站在被称为“臭水渠”的漕运明渠渠底阶梯上的方新会,他正朝污水流去的方向观望。这样的观望已数不清多少次了。

  今年50岁的方新会是草滩东五村的村民。村子附近的这条渠在他的记忆里曾是何等的美好:渠水清清,柳树依岸,夏天他常和光腚的伙伴们在渠里捉鱼虾、嬉戏。冬天,渠坝被白雪覆盖,渠水依然无声无息地流淌,景色十分美,现在的夏天这个渠边连青蛙都没有了。“不说远的,七八年前这里还能种莲菜,现在连莲菜也种不成了。以前来草滩钓鱼的人非常多,而如今的鱼池蓄的是深井水。给蔬菜、庄稼灌溉的水也都是从深井取的水。”方新会痛心地说。他十分希望漕运明渠能够再现当年渠水清清的场景,他也因此很关注各级政府治理渭河污染的消息,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报道都让他受鼓舞。他也常常站在渠边畅想漕运明渠的未来,像所有草滩群众一样,他希望来到田地里看到漕运明渠杨柳依依,渠水可以洗衣,而不再有刺鼻的臭味。

  咸阳古渡 深褐河水异味浓烈

  时间:10月20日10时

  地点:渭河1号大桥南岸

  段村

  水质:劣5类

  中秋过后的渭河已经接近一年之中的枯水期。记者驱车沿咸阳渭阳路向东,沿路观看渭河水的变化,试图找到过去记载中,关中八景中“咸阳古渡”的印记,然而,这一切早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周围一些商店留下的“老渡口”的名字,和店中用来招徕生意用的古渡的老照片。老照片上船帆桨影客人如织的场面,不由让人遥想当年老码头的繁华。

  记者来到位于咸阳渭河1号大桥南岸的段村附近,放眼成片的渭河水面,上面漂着成片的白色泡沫,河水呈现深褐色,村里的人对记者说,这里就是原来的古渡所在,在河的对岸,咸阳人民修建了古渡公园。

  记者在这里提起水样,当手接触到河水时,感觉滑腻无比,异味浓烈,泡沫长久不能消失,不多时感觉手上发痒,有灼热感。随同而来的环保局工作人员称,他们检测水样时,曾发现这里的水由于污染而呈现碱性,属劣5类。

  渭河丧失了河流种种功能

  时间:10月20日10时

  地点:渭南上张渡水文观测点

  水质:劣5类

  混浊的河水打着一个个漩涡,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在环保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下到河滩从冰凉的河水中采集水样。

  如今的渭河水已不能用于灌溉,丧失了河流所具有的种种功能,严格地说,渭河已不能称为“河”了。记者扔一块石子进河里,水面上便浮出一串油腻的气泡,将手伸进水里再取出,手已经被染成了黑黄色,手上刺鼻的碱味久久不去。

  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记者采集到的水样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一段渭河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劣5类,也就是目前水质标准中最差的一类。家住临渭区的张志民说,在渭河边生活了几十年,他对渭河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河水越来越黑,气味越来越难闻。

  记者在渭富大桥段看到,渭河河水已经发黑,稍走近些,泥腥气夹杂着恶臭便扑鼻而来。渭南市环保局监测生态科的曹黎明科长告诉记者,渭南市在渭河的下游,污染情况也最严重。近年来,渭河两岸陆续开办了数百家造纸厂,而年产5000吨以下、不具备污水处理条件的小厂就占了大半,这些厂的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渭河。地处下游的交口抽渭灌区抽引的就是这种污水,目前灌区耕作层已经接近污染,近年来灌区多次发生灌溉后小麦死苗、西瓜烂秧的现象,经检测,铜、锌、铅、砷等元素含量均已超出陕西小麦中元素环境背景值。

  “至少20年前渭河不是这样。”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田海潮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渭河水源是充沛的,水质是纯净的,是可以饮用的。记者也不止一次地听到沿途老乡对清清“母亲河”的怀念。

  河水煮扯面曾是最香的美食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72岁的董治祥老人,谈起家门口的渭河,老人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段村人,渭河的变化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50年前这里河水宽阔,船只在渡口两岸往来,那时自己就在河中撑船。那时水草和鱼儿肥美,到了夏季常常有光着屁股的孩子下河游泳,村中平时常有妇女在河中洗菜、洗衣,周围菜田和庄稼地的灌溉及咸阳人的饮水都来自门前的渭河。让人记忆最清晰的是,这里的人有吃裤带面的习惯,那时从河道里挑回清澈的河水和自家种植的小麦面粉扯面条,吃起来爽滑又有筋道,那是乡党最羡慕的美食。老人说这美味来自河水,他说河水是来自山中的雪水和泉水,性甘甜,所以能做出美食就不奇怪了。

  而今,面对着被污染的河水,老人有些伤感地说,河上架起了大桥,如今古渡消失,渡船没有了?熏河水污染了,鱼儿没有了。

  渴了就趴在河沿喝口水

  听说记者采访家住渭河边的李向阳老人感慨万千。

  李大爷今年已经快70岁了,他家几辈人都住在渭河岸边地双王街办赵村,李大爷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在河里捞鱼的情景。他说,那时候河水非常清,河里的鱼、鳖多得很,他经常到河里去捕鱼。“那时候,我和同村的伙伴到河滩割猪草,渴了就趴在河沿边河上几口水。”

  而一提起渭河现在的状况,李大爷就直摇头。他说,现在别说鱼了,浇地都浇不成,一浇地就把菜烧死了。

  村民李忠魁告诉记者,由于渭河水污染,村里很早就转为靠打井吃水了,但最近几年发现,原来那些20到30米深的井打出的水也不能吃了。

  在渭富大桥上,记者巧遇74岁高龄的赵兴孝,老人是骑着自行车从30里外官路镇专门赶到这里来看看刚刚修建好的渭富大桥,还有那记忆中草长莺飞,渔歌唱晚的渭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