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创智赢家》将邀心理医生,娱乐选秀亮起心理“红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2:3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台前风光无限,台后却站着一位心理医生在“伺候”。这看似荒诞的一幕,却是目前很多选秀节目面对的现实。东方卫视百万创业真人秀活动《创智赢家》入围16强的选手名单日前正式出炉。记者了解到,紧随其后的将是长达3个月的24小时全封闭贴身拍摄。主办方承认,为了缓解选手们的紧张和压力,才决定邀请心理医生助阵。在收视率的重压之下,选秀以愈发的残酷激烈挑战着心理极限,并在积极寻求一帖“灵丹妙药”。心理问题,成为选秀节目一道坎

  今年的《创智赢家》第二季将玩得更“狠”,并且颠覆去年的财经化定位,非常娱乐化。这16名选手将时刻处在摄像头的跟踪下,其一举一动通过电视、网络一览无余。节目组昨天还透露,选手们连打电话、上网、看报等都要接受控制和过滤,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外界干扰,杜绝有可能出现的作弊。“长期的封闭空间,还要执行商业任务,所以选手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据悉,比赛规则将尊重选手的选择,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确定下来。

  此前,央视《梦想中国》节目已首开选秀先河,针对选手的状态请来心理医生做辅导。紧接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节目受到“选手怀孕”等负面风波的冲击和影响,也邀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老师入组驻扎,缓解选手的迷惘和紧张情绪。《绝对唱响》节目还设有“选手组”,监控选手情绪变化和反常心理。“他们还是孩子,想哭就哭,比赛中有许多突发的未知因素等待他们面对。有些问题已超出他们应对的能力。我们不想让选秀带给孩子太多压力,催他们过于早熟。”该节目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不久前,央视《赢在中国》一位选手因为难以承受淘汰的处境,竟然在节目门户网站上写下要轻生的遗言——“生命中最后的博客”,引起了一场紧急拯救的大行动。虽然几经周折,该选手迷途知返,却沉重地敲响了选秀节目心理健康的警钟。急功近利,究竟要付出多大代价

  在选秀时代,急功近利无处不在。《绝对唱响》评委黄征认为:“综观这3年的选秀,前两年选手明显放松很多,他们知道这只是秀自己的舞台,网上谩骂也没有今年这么多,今年没有一个选秀节目不遭骂名。节目给选手太多压力,承诺只要进到前几强,就签约或者以多种方式合作。在这样的利诱下,选手的期许带了更多的功利性。”

  音乐才子高晓松在节目中以辛辣的点评著称,他奉劝选手们一定要正视现实,调整心态,光靠一时的头脑发热是没有用的。

  对此,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昨晚接受采访时,批评如今不少选秀节目的“异化”倾向:“选秀以前是给人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电视传媒强大的策划和操控下,比赛呈现无常性,选手们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产生无力的颠沛之感,进退两难。而另外一些人面对一夜成名,还尚未做好心理准备。”顾晓鸣感叹,在收视率追逐下,在“娱乐为王”旗帜下,人们仿佛都被逼成了猴子,所以才需要心理调教拉一把。专家质疑,最脆弱的环节在哪里

  心理问题并非真人秀节目独有,只不过通过荧屏被关注和放大了。面对心理医生和火爆的选秀节目结缘,找到了一块新阵地。记者昨晚在采访中却发现,业界人士依旧保持清醒,甚至还提出了质疑。

  沪上心理咨询师何风认为,将心理医生请进节目组,与其说给选手进行开导和帮助,不如说主办方本身更加需要缓解压力,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根据我的观察,选手们并没有那么脆弱,问题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倒是很多节目自己呈现出一种焦虑倾向,把游戏变得不再快乐,改变了原来良性的出发点。大家一旦卷进去就身不由己了。”

  顾晓鸣则将其称为商业和功利驱动下的无奈,因为如此众多的选秀活动夸大了一夜成名的捷径,不少选手的投机心理也变得膨胀起来。此外,节目的初衷也不再那么简单,除了娱乐,造星背后巨大商业价值往往更具诱惑力。“对选手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固然必要,但是千万要防止恶性循环的现象。”张建群

  (编辑木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