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他们用心理干预拽回自杀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02:1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他们用心理干预拽回自杀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每年约有6400人到8000人自杀未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当起“心灵守护神”

  近日,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齐聚岛城,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自杀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本周四,市心理危机干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如图),80名志愿者将成为首批“心灵守护者”……心理干预,一个新鲜的事物闯进市民的生活。记者走进已成立近一年
的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探访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数据。

  经历

  干预热线拉她“回头”

  前天上午10时,在该中心办公室里,心理专家王立刚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放下手中的电话,电话那端的女孩晓娟(化名)是个截瘫患者。她和王立刚已经是老友,但他们从未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电话。

  “这是我成功干预的第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女性。”王立刚回忆说,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值夜班,电话铃声响起,晓娟啜泣着说:“活着太难了,只有死是最好的解脱。”“是啊,活着是很难。你正在放的歌是谁唱的?”王立刚找着一个引子,和晓娟聊起了音乐。晓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吐露自己的遭遇。原来,晓娟是名截瘫患者。自从姐姐结婚后,晓娟就感觉自己成了姐姐、姐夫眼中的“累赘”,双方经常拌嘴。有一次和家人拌嘴后,晓娟打破杯子割腕自杀,所幸被抢救过来。

  当晚,她再次和家人发生矛盾,又冒出自杀的念头。于是她拨通了报纸上看到的自杀干预热线。现在,晓娟经常给他打来电话聊天,并彻底走出了心理阴影。

  经历

  三步唤回寻死的心

  去年12月4日中午12时许,佳木斯路一干休所院内,一座18层高楼的楼顶边缘,坐着一个孤独的女青年。求助电话很快打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下午1时30分,三名心理专家王冠军、高安民、李玉焕赶到现场。

  “都走开!”女青年大声地叫喊着,三名专家在离她十几米的地方站住了,微笑着说:“别紧张,我们是来帮你的。你肯定遇到很多麻烦,很难解决,才选择自杀。当然,这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别人不理解,我能理解。”听到这样的话,女青年不喊了,略带惊讶地回头看了看,她没有再坚持让他们离开。 第一步成功了,女青年逐渐接纳了心理专家。第二步就是交流,引导女青年宣泄自己的情绪。两轮“攻势”过后,她的敌对情绪明显减轻,心理专家捕捉到这一变化,立即启动情感攻势。“孩子,你坐在这里太冷了,我给你一件衣服吧。”高安民拿起一件警服,伸手递向女青年,“你看吧,这么多人帮助你。你这么年轻,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我们大家一起帮你……”看着心理专家伸来的手,女青年没有拒绝。在心理专家的协助下,营救人员最终救下了女青年。

  青少年最易“想不开”

  “存在自杀倾向的人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心理专家王冠军告诉记者,由于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且社会阅历浅,承受压力的能力弱,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外力,往往就会出现精神抑郁,甚至受不了精神重负而导致自杀。

  进入工作阶段的青年人则是自杀人群中的另一个“高危人群”。

  王冠军介绍说,存在自杀倾向的人一般以抑郁症为最初阶段,具体表现为情绪突然低迷、不爱说话、脾气突然变化等。“防止出现自杀倾向首先应该从积极缓解压力开始。”王冠军说,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与心理咨询师联系。

  拨个电话解“心结”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岛城的自杀死亡率为11.0/10万,按照我市700万人口计算,每年因自杀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800人。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自杀死亡率的8至10倍,如此算来,我市每年大约有6400-8000人自杀未遂。调查发现,自杀者中大部分是抑郁症患者,一般选择在凌晨2点左右结束生命。

  市精神卫生中心医政部主任高安民说,如果自杀者能及时拨通心理医生或知心朋友的电话,诉说心中的苦闷,一般能很快放弃自杀的念头。市民可以拨打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86669110或85659516,让心理专家帮你解“心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