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千余老人坐200桌拼成"寿"字 永福"千叟宴"庆盛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06:48 广西新闻网

  

千余老人坐200桌拼成"寿"字永福"千叟宴"庆盛世

  “千叟宴”开宴时的情景。

  

千余老人坐200桌拼成"寿"字永福"千叟宴"庆盛世

  千叟赴宴的壮观场面。

  

千余老人坐200桌拼成"寿"字永福"千叟宴"庆盛世

  满面春风的老人举杯共祝健康长寿。

  

千余老人坐200桌拼成"寿"字永福"千叟宴"庆盛世

  71岁的儿子为105岁的母亲端来一碗汤。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唐晓燕 黄启超 文/图

  200张餐桌拼成一个巨大的“寿”字,1199名老人围坐在桌前,快乐地享受着精心为他们制作的健康菜肴。10月28日下午5时许,在永福县中心广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盛世金秋“千叟宴””,以此拉开首届桂林永福福寿节的帷幕。主办方还准备将“千叟宴”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福寿文化源远流长

  据了解,永福县被称为福寿之乡古来有之。在距离县城北面50公里的百寿镇有一个闻名中外的百寿岩,岩内有一幅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代“百寿图”,与之相呼应的是县城凤山上一个“福”字石刻。悠久的历史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永福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寿之乡。

  据统计,目前全县70至79岁的老人有13160人,80至89岁老人有4676人,90至99岁有766人,100岁以上老人有32人。现在永福百岁老人每10万人中有11.9人,超过目前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有7.5名百岁老人这一世界长寿之乡评定的标准。

  据悉,该县正在申报中国长寿之乡。此次举办福寿文化节旨在充分挖掘全县深厚的福寿文化资源,打造“福寿文化”品牌,突出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敬老氛围。

  母子共赴“千叟宴”

  28日下午4时许,记者从广场附近的楼上俯视,只见宽敞的广场被密密麻麻的餐椅占据,远远看去,是一个“寿”字的形状。广场上,200套桌椅整齐地摆放着。每张桌子配6张椅子,红色的桌布上除了餐具酒水外,还有6顶专门给入席老人戴的红色帽子,宏大的场面给人喜庆吉祥的感觉。

  下午4时30分,“千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广场入席。每位老人胸前都挂着一张入席卡,上面写有他们名字、所居住的乡村、以及入席桌号。

  据主办方介绍,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年龄最小的70岁,最大105岁,100岁以上的5位,平均年龄为75岁。除了本县的老人外,还有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一位在桂林定居两年的台湾老人也在亲戚的陪同下赴宴。

  记者在第31桌见到了105岁的老人龙丽珍,她是“千叟宴”里年龄最长的。有趣的是在旁边一桌与她背对背坐着的是她儿子,母子俩一起参加“千叟宴”。71岁的儿子一边照顾老母,一边不忘让记者给他们母子俩合影留念。

  下午5时许,随着第一道菜“福禄寿禧金玉汤”上席,“千叟宴”正式开席,春风满面的老人们共同举杯为健康长寿干杯。

  吃饱吃好决不浪费

  对于“千叟宴”的菜肴的准备,让主办方花费了不少心思。他们专门对各乡镇长寿老人,尤其是百岁老人的起居饮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颇具匠心地打造出一份环保健康又极具永福地方特色地菜谱。

  菜肴用料全部产自永福,除了闻名于世的罗汉果外,还有三皇西红柿、百寿香茄、永安黄竹笋、苏桥马蹄、板峡竹鱼等一批永福特产,这些原料都选择环保无公害产品,并且在原料选择和制作过程中,都有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

  除了原料选择,菜名也别具匠心。每桌共10道菜,每道菜都与一个乡镇及特产有关,如金玉汤(永福镇)、寿桃(桃城)、麻菇献寿(百寿镇)、果汁鸡球(三皇乡)、佛果酿(龙江乡)、马蹄胶(苏桥镇)、常安宫丁(永安乡)、板峡竹鱼(堡里乡)、锦寿面(罗锦镇)、福敬亲人(广福乡)。

  菜肴设计者告诉记者:“虽然‘宴’字让人联想到丰盛无比的山珍海味和大鱼大肉,但这次‘千叟宴’每桌菜的成本不超过100元,200桌成本只有2万元。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除去过于油腻的大鱼大肉,采用蒸、煮等健康手法制作,数量上以吃饱吃好为前提,决不浪费。”

  沿街厕所免费使用

  在老人愉快用餐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默默地为他们做着服务。现场随处可见服务员、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广场旁有几个急诊小组,多名医务人员带着医疗设备随时待命。

  记者走在广场附近的街道发现,几乎所有的临街店面都贴出“厕所免费使用”的字样。据了解,这是沿街居民为老人们解决“后顾之忧”想出的办法,“这么多老人集中就餐,如果要上厕所,光靠几个公用厕所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把自家的厕所贡献出来,也算是尽点孝心吧。”编辑:韦怡作者:唐晓燕 黄启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