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离农民工还有多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2:17 内蒙古晨报
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离农民工还有多远(图)

农民工出事谁来维权 晨报记者 冯程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刘慧敏)又一个法制宣传日到来。每到这个季节,也是农民工开始讨薪,准备还家的日子,我们不由得把焦点对准那些辛苦了一年,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关注他们在讨薪路上的艰难和挣扎,探究法制维权中他们的尴尬和无奈。——希望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日子里,有更多的人去体味他们的内心和他们的困惑,伸出手去帮上他们一把。

  ★事件

  一个农民工兄弟的来信

  “刘记者,我就要回家了,在离开包头之前,我给你写下我的心里话,希望你能理解我们内心的辛酸……”这是一个乌兰察布市来包打工的农民工11月30日临别包头时,写给记者的一封信,字里行间透着无奈和伤心。

  认识这位农民工兄弟何二,是在今年的6月份。当满身挂满白泥点、头发乱糟糟夹杂着白泥的何二和他的同伴走进晨报包头工作站时,着实将记者吓了一跳。

  “我来找你们就是想让你们帮帮我们。你看,我们给一家大饭店

装修,现在大饭店早就开业了,可是我们的工资5000多元还没拿到手,我们要了好多次,他们都以各种理由不给,所以我们几个人凑钱到法院把他们告了……”何二说。

  记者见到了何二一方和包工头方签下的协议,这份协议本身就签得不合规范:线条很粗,而且用的是民间的算法,后来追加的工作量也没明确写到协议里。包工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在开庭中,何二一方尽管找了个证人证明,可是,由于证据不足,法院还是没有全额判定,只支持了3000元。

  “3000元就3000元吧!吃一堑长一智,反正我们也算是赢了。”何二对法院的判决基本上表示满意。拿到判决书那天,他高兴地找到记者说,他们终于为自己讨了个说法!

  可半个月后,他又来找记者了,说“官司白打了”。记者问他缘由,他叹了口气说,包工头态度很恶劣,根本不给钱。

  ★现象

  农民工权利保障问题不容乐观

  “农民工依法

维权的代价到底是多大?为了讨回微薄的薪水,他们需要付出怎样的时间和金钱?”内蒙古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的教授王立东说。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总数要在1.5亿以上,80%的农村家庭有人在外打工,随着城市化以及农村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要向城市转移。也就是说,农民工的数量还要增加。这些农民工权利保障的状况如何,不但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子女的教育,而且必将关系到我国的民主和法治化进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农民工维权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执行等多种原因,目前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利保障问题尚不容乐观。

  ★观点

  农民工面前 还有几座大山

  一直活跃在民间义务为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进行不懈努力的维权战士于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农民工维权前面还有几座大山,可谓困难重重。首先,农民工的经济实力实在有限,用人单位是看到农民工的维权成本大于他们的违法成本,所以敢于违法去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再则,农民工前面的另一座大山是包工头。按理说,农民工应该和用人单位直接签署协议,可是单个的农民工无法接触到用人单位,农民工一般是通过包工头来承揽活。包工头有时候和用人单位也不签订合同,而包工头雇佣农民工,往往不会和农民工签订协议,农民工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比如欠薪、恣意延长劳动时间等,往往无法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第三,农民工维权官司难打。没有经济实力,加上农民工没有相应的法律常识和相关的证据,农民工打官司简直是难上加难。尤其遭遇到工伤,农民工更没有能力打官司,往往会和用人单位私了解决岂知私了损害了农民工更大的利益。所以,建议农民工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应该找专业人士参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