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环球人物专题 > 正文

守护中国孤儿的美国村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9:28 环球人物

  因为他,500多个残障孤儿有了家,2700多个“兔唇”孤儿得到治疗

   本刊特约记者 穆 爽

  找到贝天牧很容易。

  你说去“儿童村”,河北廊坊市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脱口就一句:“是廊坊儿童村还是牧羊地儿童村?”这两处远近闻名的儿童村,“村长”都是贝天牧,一个在中国住了17年的美国人。

  走进“牧羊地儿童村”,游戏室里暖气开得足足的,几位刚做了唇腭裂(俗称“兔唇”)修复手术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小毛衫,咿咿呀呀地笑,阿姨拿着玩具在哄他们玩。“你好,欢迎啊!” 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微笑着招呼记者,金发碧眼白皮肤,黑色的休闲装平添几分活力。他就是贝天牧。因为他,500多个残障孤儿找到了家,2700多个“兔唇”孤儿得到修复治疗,“牧羊地儿童村”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残疾儿童救治机构。

  “问题少年”抚顺支教

  贝天牧的人生甚至超出了他自己的想像。

  1957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贝天牧是家中老幺,父母对他疼爱有加。10岁那年,父亲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临终前交待——要让孩子上大学。为了给家中6个孩子支付高昂的学费,母亲四处打工。

  即便如此,从小生性叛逆的贝天牧依旧不为所动。高中毕业,贝天牧被母亲送进商学院,“但我总让她老人家失望。”每到夜晚,贝天牧就骑着摩托,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跳舞、打群架⋯⋯大学第一年,贝天牧多门功课不及格,他逃离学校,报名参军。“进了海军才发现,日子也不好过。”艰苦的训练诱发了贝天牧的哮喘,好几次差点憋死在床上。贝天牧又一次选择“逃跑”。

  1978年,21岁的贝天牧仍旧混在“摩托帮”里,但接二连三的遭遇开始撞击他的人生。飙车玩闹时,一位同伴发生

车祸,当场死亡。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在短短几分钟离开人世,触目的惨状在贝天牧脑海挥之不去。又因闹事,他被关进拘留所,尝到铁窗内失去自由的滋味。这时,贝天牧才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的态度改变了,一切都跟着变化。”1980年,贝天牧遇到了漂亮贤惠的潘姆拉,一见钟情。在超市做部门经理的贝天牧决定和妻子一起重回校园,他要实现父亲的遗愿。大学生活彻底改变了贝天牧的人生方向。毕业前,老师随口的一句话触动了贝天牧:“许多国家急需英语教师”,他决定到中国支教一年。

  辞去公职收养孤儿

  1988年,贝天牧一家来到了东北抚顺。当时中国开放不久,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很稀罕,常常有人围观他们,但是人们的态度都非常友善。中国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让初为人师的贝天牧很有成就感。“过去,我驾驶摩托车穿街而过,投来的全是白眼儿;如今我是人民教师,走到哪里头都抬得高高的。”

  一年的支教生活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回国的日子,人们都认为贝天牧不会再回来了。然而,1991年,在美国读完教育硕士的他,又带着全家回到了中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天牧接触到中国孤儿。“我第一次是被邀请参观天津福利院,没想到那里有那么多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残疾孤儿,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年底,贝天牧在贵阳遇见了一个5个月大的残疾女孩。躺在小床上的女孩一见到贝天牧,就扬起了小手。贝天牧的心头一紧,“孩子很可爱,但也可怜,她就是想让我抱抱她,她渴望被爱。”此后的一年中,女孩儿扬手的表情总是在贝天牧的脑海里回荡。1992年,经过一年的考虑,贝天牧的太太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贵阳,把女孩接回了家,给她起名埃瑟。

  贝天牧出国度假时,将埃瑟委托给热心的美国小伙菲利浦·海德照顾。相处了3个月,女儿与菲利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开口管他叫爸爸。贝天牧非常欣慰,他终于在中国找到了知己。然而,让贝天牧没有料到的是,28岁的菲利浦却因心脏病发作,突然离开了人世。

  又一次直面年轻生命的逝去,贝天牧有了更多的感悟。1995年1月,为了纪念菲利浦,他毅然辞去了北航的工作,创立了菲利浦·海德基金会。这个非营利慈善机构开始救助中国的孤残儿童。

  四栋楼不花钱,一元钱买块地

  为了节省开支,贝天牧携全家离开北京,迁往河北廊坊,成为廊坊开发区的第一户外国人。“我和太太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栋可以照顾孤残儿童的大房子,建设一个充满家庭氛围的儿童村。”

  1999年,贝天牧终于等到了机会。“我和廊坊的房产开发商赵广才先生一起吃饭,赵先生慷慨地说,你看我能做点什么尽管提。”贝天牧张口就说:“我想要一栋房子。”或许赵先生只是随口一说,但他没有料到,第二天一大早,贝天牧就登门拜访了,“我告诉他挑好了房子,赵老板很惊讶。”

  三个月后,“廊坊儿童村”的牌子挂了起来,8个中国福利院的孤儿被接进来。赵先生是第一个登门拜访者。当孩子们见到这位给他们送房子的叔叔时,纷纷跑过来七嘴八舌地喊:“谢谢叔叔!谢谢叔叔!”赵先生被感动了,他找到贝天牧说:“你们做的这些事情太有意义了,我再给你们一栋房子。”

  就这样,这位

房地产老板先后捐出四栋房子,加上低价租来的另外两栋,“廊坊儿童村”有了6栋房子。“我们的5个小楼是5个家庭,由志愿者夫妻担任小楼的父母,这样每个小孩都有了爸爸妈妈,能在自家的院里玩耍。”儿童村还聘请了100多位阿姨,24小时帮助小楼“父母”照顾这些残疾孩子。另外的一栋楼是小学校,贝天牧还设立了医疗所,由全职医护人员给小朋友们提供医疗护理。“我们的信念就是帮助这些孩子恢复自信,给他们爱和希望。”

  然而,6栋楼和众多孤残儿童相比,空间还是太小了。没多久,廊坊儿童村就住进了80个孩子。2003年,贝天牧开始筹建第二个儿童村。“我来到距离廊坊不远的天津武清区大王古庄开发区。没想到开发区书记的话吓了我一跳。”贝天牧讲明来意后,书记说“一块地一元钱。”贝天牧怀疑自己听错了,“30亩的地一元钱?我再三问他是1元不是100万?他肯定地说一元钱,那我当然要买。”回忆起这个情节,贝天牧爽朗地笑了。“看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慈善事业的诚意,我更有信心了。”

  2003年“六一”,“牧羊地儿童村”奠基。贝天牧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他们纷纷添砖加瓦:美国一工公司免费做建筑规划和室内设计,法国拉法基集团捐助水泥,美国舒布洛克有限公司提供成本价建材,立邦漆公司捐助油漆,施耐德电气公司安装变压器,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送来

柴油发电机,廊坊热力供应中心免费给儿童村供暖⋯⋯2006年8月,牧羊地儿童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扶助机构。

  定居中国,感受幸福

  1997年,贝天牧夫妇俩收养了一对智力发育迟缓的双胞胎;2002年又收养了一个“兔唇”小男孩,再加上已收养的埃瑟,他们的家现在有九口人。3个亲生女儿和收养的弟弟妹妹相处非常融洽。父母多年来的行为影响着她们的人生选择:大女儿在北京当老师;二女儿刚结束助产士的学习,打算到非洲或者印度帮助贫困妇女接生;三女儿还在读高三,将来也想做慈善事业。

  如今,筹款依然是贝天牧在菲利浦·海德基金会工作的重点。儿童村里大约95%的孩子都身有残疾,需要治疗。贝天牧想筹集一个专项手术基金,让每个孩子都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救治一个“兔唇”小朋友需要5000元人民币,现在儿童村还有16个等待做“兔唇”手术的小朋友。因为健康原因,儿童村残疾孤儿的生活费高于普通孩子,每个小朋友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需要1500元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村的孩子也将面临新问题。贝天牧还想给14岁以上的残疾孤儿建一个职业培训中心,让他们接受特定技能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融入到社会中。贝天牧还希望有康复中心、活动中心⋯⋯他想为这些孩子们做得多些,再多些。

  “能吃饱穿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能帮助孤残孩子,我很满足了。”贝天牧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觉得自己的爱心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就是真正的幸福。临别时,贝天牧夫妇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定居中国,“永远和孤儿们在一起,直到走进天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