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十位博士有点搞怪在炒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6:24 新浪嘉宾访谈 | |||||||||
网友:你们过不过圣诞节? 李文:我是美籍华人,我一定要过,我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圣诞节是新年,我在大陆四年都过中国新年。在美国,中国的新年气氛不是很多,你要去一些唐人街或者中国人区域的地方才行。
主持人马骧:李文怎么过圣诞节? 李文:我们开始过是12月24号,真正的圣诞节是圣诞夜,就是跟家人一起过,吃一个很好的圣诞大餐,像感恩节一样。到了12点的时候,小孩子们不想睡觉,赶他们去楼上睡觉,他们一大早起来礼物就在圣诞树下面,早上五六点起来跟家人一起打开这些礼物。 当然有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可能是一年想要的东西,都不是金钱,他们会想很多办法买到这个礼物,最想要的什么东西。圣诞节基本上不太过,25号那天大家很放轻松,不上班。可是很多犹太人不过圣诞节,有很多朋友抵制圣诞节,也不过圣诞节。 主持人马骧:在您所处环境中,有没有听到过抵制其他国家和民族节日的声音?就在您的周围环境中。 李文:不会,整个美国都有不同民族的人住在那边,特别是大都市。有不同的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所以美国人会觉得每个文化就是制造出来美国人,所以不会抵制。他们的月历上面也有墨西哥的节日,也有中国人的节日,也有穆斯林的,还有法国的节日,会尊重每个国家的节日,他们的整个月历会看到满满的不同国家节日。 主持人马骧:接下来的问题,我可能会被网友骂崇洋媚外,但我得问。就是说如果您作为一个美籍华人,在那个环境中成长,你和你周围的朋友得知中国人现在有抵制的风潮,而且很多人响应,成为当下的小热点,你觉得你和身边的朋友会怎么想? 李文:本身中国人在外面是二等公民,三等公民,我不希望起这种敌意。当然我知道抵制圣诞的启发点不是怪事,希望我们不要老过西洋的节。我理解这十位博士们,可是这样一讲出去,不管是媒体、国外的人,你们瞧不起美国人的节日,是不是也瞧不起印度人的节日,日本人的节日?我觉得有时候民主意识太高的话,不是一件好事情,要客观看整个全球化国际视野的方式看整个事情比较好一点。 我想说日本,他们很“洋化”的,什么都听洋歌,看所有好莱坞的大片,他们会崇洋,英文讲得不怎么好拼命学英文。你看他们整个国家还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也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印度也是,他们也是会庆祝很多不同国家的节日,特别是美国的。到了中国,十个博士有点在搞怪,在炒作,我不晓得在干吗。觉得有点不太适当。 主持人马骧:李文的话中提到炒作这个词了,有在线的网友说。 网友:我觉得这些博士不应该用北大、清华的名义冠在前面做宣传,我也是一个北大学生,我强烈反对,我们的校训是兼容并蓄,不要忘掉这一点。 主持人马骧:听了这个话李楯老师有何感想? 李文:我觉得提得更尖锐一些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只是他的一种表达自由而已,关键是我们社会有这么多人有这个心态,我们应该想想。比如这位女士谈到是过圣诞节,我恰恰是不过圣诞节的,除非朋友们请我去,我60岁了,恐怕没过个两三个圣诞节。 李文:你到我家过,我邀请。 李楯:除非朋友请我,我一般不会过,但我并不认为圣诞节是一个不好的节日,也并不反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我觉得这是两回事,我们应该区分开来,看这样一些不同的问题,比如我说商业炒作或者文化传承的问题。刚才提到日本,日本恰恰是在它的发展上,拖亚入欧,日本的文化传承是保留得相当好的,我们去看看它民间东西,它那些实际上远没有我们历史悠久的东西都保存得很好,我总是讲这点,我们破坏了自己的东西,我们对不起老祖宗。 主持人马骧:怎么才能对得起? 李文:好深的话题。 李楯:我觉得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吧。儒家讲人,最主要讲人,中国字“从人从二”,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就达到做人的最高水准。我们先从亲情之间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从友情之间,从师生之情,从一个民族的人,从国家的人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太冷落了,包括执政党的一个文件,包括和谐的文件中也提到,我们道德缺失行为失范,我们能不能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 第二点,儒家讲“乐”,孔子那个年代有那么多烦心的事怎么会乐呢?我们今天很多人有很大的重负,他讲乐讲到两点,第一自己不和自己较劲,第二自己能够控制自己,我们之所以受商业大潮的侵袭,我们受消费主义的引诱,不外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能有一种非常快乐的,非常平和的心情。 而我们自己有了这些文化传承之后,当我们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和主张不同、利益不同的人和平相处呢?我们能不能共生共存呢 ,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提的双赢,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呢?我觉得我们在改革开放经济上已经走得很快了,已经有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想想,我们中国人的心态究竟如何,我们在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上,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如果没有一种观念能把在大陆的人凝聚起来,把在港台澳的人凝聚在一起,把中国的本土人凝聚起来,包括华裔华人血统的人凝聚起来,如果没有文化认同,我们的结果是相当糟糕的。 主持人马骧:您的这种担忧,您对这种现状的担忧,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否持乐观态度?这种情况有否可能得到改变? 李楯:我不太乐观,我们自己毁得太厉害了。不是大学要开课,大学培养的是解决你职业问题,就业问题。国学讲儒家这套东西,当年是行的学问,不是混饭吃的学问,我们要使中国人,或者使华人有一种认同,有一种凝聚,同时能和其他各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中的人能够共生共处,我们需要什么,这我们需要考虑的。 主持人马骧:您觉得从大方向来说需要什么? 李楯:就是我说的,从基本的人际关系调整起,这就有一个问题,谁先做?父母子女之间当然父母先做,老师学生之间当然老师先做,做老师当然身教胜于言传,如果我们做的和我们说的完全不是一套,我们能把人教好吗? 网友:老师,学生,父母,子女,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当然博士生先做,人家做出来,最起码他们认为是该做的事情。 李文: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人开始,我在这边革命了四年,公众人物,不管是名人、知识分子、明星都要出来为社会做点事情,社会的责任,人文教育、艺术教育、道德素质教育,都要赶快加把劲了。我今天告诉你每个人都要做公益的事情,那我今天行动了,你今天人际关系就要搞好,尊重别人的环境,每个人都要做一点事情出来,不能一直讲,靠老师、国家、新浪,我们每个人应该出来做点实事,这些博士生应该出来做点博士生的榜样。 李楯: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把他们请到这里,大家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李文:他们不要来啊。 李楯:我们总是对立,我觉得恰恰应该大家静下心来谈谈我们到底有哪些不同,我们是不是真正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我们能不能先和这些观点不同的人求得一种基本的共识,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 主持人马骧:这也是我们节目追求的感觉,昨天我们联系了相关的人,尽力联系了相关的人,可能他们由于性格或者自己做学问、做事情的方式不同,不太愿意走到镜头前或者在网络上跟大家做这样的沟通,但是稍后我们会和发起人王达山进行一个沟通,我们会把他的声音反馈到平台上。 网友:两位老师说得好,是否有一些可以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借鉴,比如说港台文化比我们保持得好。 主持人马骧:确实香港和台湾比我们大陆做得好。我们今天提出来,这也是一个老话题了。 李楯:其实并不是他们比我们做得好,只是我们文化大革命一段时期内做得太糟了,按说这种东西应该更多地表现在中原地带,表现在中国大陆,而不是表现在一些边远地带,之所以在港台留下一些,主要是那里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那里没有被毁的过程。 李文:可是我也觉得现在年轻人也没有经过文革,现在年轻人怎么那么浮躁,有些心胸狭隘,怎么不豁达一些。 李楯:两回事,第一他没有经过文革,第二点讲浮躁之心,那是商业大潮引起的,那是消费主义引起来的,与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没关系。 李文:现在年轻人有不同资讯的导向,有网络、有新闻,很多外地人不跟父母在一起,可以有这种判决的能力,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这是不道德的。 李楯:恰恰连一个比较的可能都没有。比如像我说,我为什么现在提到昆曲,因为明天我要主持这个纪念活动,现在相当多的人,包括白先勇把它推到大学,大家认为这是一种戏剧,忘了当年那代人,比如于平博先生,昆曲是他的生活组成部分,不是他要看的一个表演而是自己的生活组成部分,是与他的思维方式和记忆表达相关的。 李文:我觉得有时候也可以有一个引导点,因为年轻人很浮躁,或者思想判断能力不好的话,我们就可以用一个事件推广出去,让他知道有这种声音,不再搞炒作的话就没有机会听了。 李楯:恰恰年轻人没有看,就像您穿的衣服是假古董,我们这些年做的是毁真文物,造假古董。 李文:你说旗袍和唐装都是假的吗? 李楯:我问你,唐装什么时候出来的? 主持人马骧:这两年才有吧,2000年之后。 李文:我爸爸在大学就穿长袍。 李楯:那是长衫,并不是汉民族的服装,那是满族的。我穿蒙古的服装、藏族的服装也是中国,恰恰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民族,它的文化传承或缺最厉害,当需要穿民族服装的时候想找什么,不是找不到。 网友:我是一个中学老师,现在我的学生流行送“平安果”。互相送,一个中学生有十几个老师,要送十几个“平安果”,同学之间还要相互送,这个钱从哪儿来呢?我不反对过圣诞节,我作为一名老师,我退还了学生的“平安果”,可是我无形中可能伤害了学生的一份情。 主持人马骧: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平安夜准备的,我也不知道“平安果”是什么。 李楯:第一,美国送不送“平安果”我没听说过,美国和欧洲过圣诞节的过法不一样,经济上过于奢费,过中国节也会出现。君子之交淡如水,师生的情谊表现在哪儿,我们老师家的活都是我干的,那个年代冬天要装炉子,搞卫生都是我干,不在于我送了他多少东西。 主持人马骧:您说这个特别有意思,中国节过得不好还不如圣诞节买东西呢。比如中秋节,真的把中秋节法定了,做的传统意味更浓了,如果相互送月饼用于交际这个事情,不如不过,个人观点。 李文:很多人家中有些人会唱圣诞歌,就有喝的用蛋浓出来的热喷喷的东西,挨家挨户唱圣诞歌,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所以我觉得也有好的东西,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国家,你要知道真正的圣诞节怎么过的?非洲的圣诞节,中国的圣诞节,没有人送果子就不要送,老师也有问题啊,这个中学老师可以教他,可以上网看看,已经有这个潮流了,要去丢点钱,要去写一个用自己所画的圣诞节看,去给老人院送也可以。 主持人马骧:我昨天晚上睡不着觉,自己想了很长时间,我脑海中对于圣诞节的印象其实挺美好的,家人团聚。刚才你说的送祝福,我真的觉得挺好的,回想自己小时候过春节也觉得很温馨,一大家子人在院里很快乐。当然这种亲情越来越淡了,我在想这两种东西其实是同质的,一样的温情,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为什么提起西方的圣诞来,在我们的博士和联名发起者,以及网友的评论中,西方文化侵略这几个字频频地出现。这个问题问两位,是否存在西方文化侵略现象? 李楯:如果我们的华侨或者华人把中国的节日带到纽约过,唐人街过,美国人会认为文化侵略吗? 李文:不会啊,很高兴的。 李楯:我觉得我们自己有些人底气不足。 网友:国情不同,为什么不同?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强大,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反过来对比的话,我们就不会担忧这个问题,可是情况不是这样。 李楯:那你为什么不强大,不强大只有检讨自己,数千年文化古国,你说你起步晚,你为什么起步晚,不要怪别人,只能怪自己。 主持人马骧:但是美国式的文化在全球的渗透确实让有些人不舒服? 李楯:当时的大唐,我们说轻工业对东亚的影响,对现在的朝鲜、韩国,对现在的越南,对与俄罗斯交界的地方影响,当年小吗? 主持人马骧:谁强大谁影响别人,当时朝鲜也可能有抵制唐朝文化这样难道错吗? 李楯:到现在天下一家的时代就应该改变一种心态了,我们不是讲今天世界的主流是发展和平合作吗,如果我们讲世界的主流是相互为敌,我们当然可以像原来那样做。过去就是相互为敌的时代。两次大战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伤害,人类观念才会改变,又过了几十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才提出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潮流的主要的内容。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有那种处处防备别人是自己的敌人,处处与人为敌的想法。 李文:还有刚才我讲的自卑感作祟,心胸狭隘,底气要多一点。 李楯:一句话,先把自己的事搞好。中国要先把自己的事搞好,从物质精神直到制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我们把自己搞好了,那么我们就不要再提这样一些问题了,在我们要把自己搞好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改变一种心态、一种思维方式 ,以合作的方式,相互尊重的方式能够考虑到共生共存,这是我们和改革开放之前,和计划经济年代大不相同的地方。 主持人马骧: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谈到这儿了,挺遗憾的,今天没有请到联名的博士到现场来,但是我们一会儿会跟王达山连线。非常感谢李楯老师,李文老师跟我们大家沟通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大家可能听到这一个小时的声音比较多的是批评这种做法,但是我想更多的话语里面渗透的思考值得大家仔细品位。 李楯:我觉得更需要的是交流和沟通。 主持人马骧:再次谢谢两位,谢谢各位亲爱的网友支持,希望大家把您的观点,发表在《锐话题》的留言板上,我是主持人马骧,我们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