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姜飞17年不回家行为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5:02 新世纪周刊

  孝道为何受质疑

  姜飞充分肯定发帖者是个孝子,但他同时也承认儒家的孝道正在遭受广泛质疑。古时候讲“孝道”,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统治阶级利用“孝”维系政权,《孝经》、《弟子规》等作为入门之学广为传诵。一些出名的孝子也可以凭借“举孝廉” 等制度谋个一官半职;古时的“孝道”还有明显的经济色彩,“养儿防老”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因而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等到人们对“孝道”耳濡目染、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和血液的时候,即由政治上的说教转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社会准则,主动地去践行和维护,此时,孝道又有了浓重的文化意味,进入了传统。

  如今,时代变了,孝道的政治、经济意义早已作古,唯一所剩的只有文化功能。据此,很多人认为现在讲孝道已经过时,所谓孝道早就应该终结了。但事实上,“孝”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在代代传承——虽然传承之间衰减和蜕变再所难免。

  姜飞分析,由对孝道的质疑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反思,我们从先辈继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是否适应当前这种不断变迁的社会,以及社会未来走向;当下,我们需要用怎样的观点去重新看待世界、他人以及个人,我们需要怎样的理性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并到道德重建这一总话题之下。

  “文艺复兴”还是“道德重建”?

  近来,有关道德重建的话题渐趋升温。2006年12月7日,学者刘军宁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一文,呼吁充分释放个体的价值和尊严。随后,一批学者围绕“复兴”抑或“重建”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

  姜飞更认同秋风所提出的在有限的个体自然理性解放基础上的“道德重建”这一思路。“文艺复兴,复兴什么?复兴哪段?依我看,与其说中国当前处于文艺复兴时代或需要文艺复兴,还不如说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解构时代。”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都将面临整体性的反思、批判、解构。这种解构已经开始了并将持续下去,有人质疑龙是否应该继续作为中华民族的形象标志;有人对中药的安全性、科学性提出疑问;有人发问“关公值得中国人崇拜吗?”,挑战中国传统英雄关公。

  “最近会有一个解构的热潮,即所谓语境批判阶段。因为以前该解构的没有解构掉,并且,解构的范式也在解构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现在,人们会把现象层面的问题一个一个拎出来,盘整之后就会出现理论上的提升。”姜飞解释说,之所以是 “如履薄冰的解构”,主要指在解构中要把握好尺度,要有底线观。“比如有人提废龙,我不认同。龙是全世界各个角落唯一能唤起中国人同根同种情感的文化符号。如果把这个废掉的话,就超越底线了。

  至于为什么有关道德重建的话题突然之间大热,姜飞的理解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问题开始凸显,凸显的方式是反思和重建,解构和建构。中国确实需要一场精神方面的反思和变革,这是转轨时期的必然,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朝向大规模所谓“复兴”或文化建设阶段之前,除了语境批判,还需要经历一个语境再造阶段。 “当然,不管是批判还是再造,任何围绕道德困惑和道德重建的话题都不可能绕过孝道这种传承千年的社会现象。”姜飞强调。(记者 刘军)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