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改变公羊同性取向的研究报道传遍全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3:15 南方周末
改变公羊同性取向的研究报道传遍全球
美国科学家发现,大约8%的公羊有同性恋行为

改变公羊同性取向的研究报道传遍全球
罗塞尼

  以讹传讹

  《星期日泰晤士报》对罗塞尼博士等人研究的报道迅速传遍全球。

  2007年1月11日,国内一家媒体首先报道说,“媒体报道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改变同性恋公羊的性取向。”国内这家媒体并没有指出其引用的媒体是哪家,但内容显然是来自2006年12月31日的《星期日泰晤士报》。随后,国内另一家报纸又在1月24日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消息来源是国内首先报道此事的媒体。不过,该媒体的报道更广泛,谈到了改变性取向的种种方式,而且对改变公羊同性取向的研究进行了伦理讨论。

  报道援引国内研究同性恋的专家张北川先生的观点:同性恋者对于同性的爱恋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美国精神病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没有“已出版的科学证据”显示治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人为的对同性恋者的性取向进行干预实际上是从文化中产生的。而这种落后的文化又是基于对于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上产生的。但是这种人为的干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人性的做法。

  然而,对于《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的公羊改变性取向科学研究的报道,也有一些媒体进行调查后指出其错误,其中就有英国本土的《卫报》。

  早在1月13日,《卫报》就发表了著名科学专栏作家本·戈德契(BenGoldacre)题为《同性恋羊?让我们来说明真相》的文章。戈德契在文章中指出,《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刊登的有关“改变公羊同性倾向的实验研究”的文章存在失实和错误,罗塞尔等人并没有获得改变公羊性倾向的结果。他对读者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话,就去看看美国2006年第6期的《内分泌》杂志吧!

  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会去看那篇发表在《内分泌》杂志上的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学术文章。结果自然是以讹传讹。

  余音缭绕

  罗塞尼认为,他和他的研究受到人们的误解。然而,他们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对什么确定性取向的更广泛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而且他们的研究并非是瞄准“治疗”同性恋。事实上,几项研究已经证明,确信同性恋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人比那些相信性取向是后天获得的人更少讨厌同性恋。

  罗塞尼也指出,《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在羊脑中植入电极完全是虚假的。但他们承认,在研究完成后杀死了这些羊,为的是分析它们的大脑结构。但是操作过程完全遵循动物福利指南,以防止它们受到虐待。

  纳芙拉蒂诺娃同样收到了俄勒冈卫生和科学大学的解释,但她仍然保持(对大学)的不信任。她说,我们扮演上帝试图改善自然母亲越多,我们所做的所有试验造成的伤害也越多,无论是已经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噩梦。

  PETA的代表沙林·加纳坚持认为,罗塞尼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控制或改变性取向。与罗塞尼一道来平息这场事件的俄勒冈卫生和科学宣传员吉姆·纽曼先生则解释说,“控制”这个词在科学意义上是指身体内部的控制,而非(有人)试图去控制性取向。而罗塞尼则说,(研究)可能涉及人的基础研究是与试图在人身上做试验是完全不同的。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沈孝宙长期从事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转基因研究,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发育生物学、生物的性别等辞条。他认为,即使弄清了人和动物的性取向的生物原因,也不能对人进行干预。对动物可以有一定的干预,因为人类要利用动物,但也要谨慎。因为生物的性取向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有几个层次的原因,一是遗传的(包括基因和分子的),二是生理的,三是外在表现型的。在人类还有心理和社会的复杂原因。仅仅是由于这些原因就没有必要对生物的性取向进行人为的干预,应顺其自然。更何况对于人来说应当尊重他或她个人的选择。

  针对实验有可能最终为消除人类同性恋倾向而铺平道路的离奇说法———这一说法在许多报道中被反复提及,或许还是戈德契的讥讽来得更有力:“这里(需要)对事件做个回放:在100多年前,人们就认清了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假如你认为那是正确的,那就请你想想让乳房增大的产品是否也会使后代的乳房更大吧。”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