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乐观的老年人给病房带来生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6:33 SMG《深度105》

  采访:李美珍(73岁)

  没有报酬,我们经常来要摸钱出来,今天买东西,我们都要自己摸钱出来,比如说生日蛋糕、花,我们都一个人要摸几块钱呢!安慰他们,他们好好走了我们就有信心了,就得到安慰了,我们就高兴了。

  陪着病人说说话,聊聊天,七位乐观的老姐妹给病房带来了不少生气。不过,在七年前,她们刚刚开始决定走进这个特殊病房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很多困难。就说这位张高杏张阿姨吧,当初为了她参加志愿者小组的事,家里可是没少闹矛盾。

  张高杏的丈夫马松柏

  因为去和病人接触,这个病人不是一般的平平常常的病人,他们都是老了要过世的,都是癌症病人,所以不给她去。

  张高杏的女儿马智萍

  因为这个场景怎么说呢,因为她整天就是面对这种死亡的阴影。

  张高杏的丈夫马松柏

  假如传染过来怎么办,所以不肯给她去。

  主持人李涛:

  唉,毕竟是去临终关怀病房啊,非亲非故,家里人有点忌讳也挺正常的。张阿姨跟我的同事说,当时家里是特别反对,自己心里也多少有点恐惧,有一段时间,她也挺犹豫的。不过在其他姐妹的再三鼓动下,张阿姨还是决定,先去看看这临终病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她说,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99年的5月份,她没告诉老伴和女儿,悄悄和其他三十几位街道里的老人,作为志愿者第一次走进了安宁病房。而她的这次擅自行动,招来了家人更强烈的反对。

  张高杏的女儿马智萍

  我们有段时间就是大吵,吵了之后就是我妈妈流眼泪了。//本身她就是刚开完刀,心情不是很好,身体不是很好,然后再是整天面对这种死亡的情景,生怕给她带来身体健康(影响),心理有负担,所以还是不同意。

  但自从第一次去过临终关怀病房后,张阿姨就坚定了做志愿者的决心,因为她看到的临终老人们太需要精神安慰了。这种重病中难耐的寂寞,让她想起了自己生病的时候。

  张高杏

  我在

医院的时候,我就渴望最好有人来看我,没人看我的时候我就感到很孤单,就感到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这种心情就让我亲身体会到临汾医院的病人也是这样,所以我就坚持下来了。

  七年中,原来的三十几位志愿者中,大多数人都由于各种原因陆续退出,只有这七位姐妹坚持了下来。七年里,她们先后送走了两三百位临终病人,她们的爱心故事也在这座城市里被广为传播。

  如今,张阿姨的老伴也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不仅不再反对她参加临终关怀行动,还报名成为了七姐妹的候补队员。

  张高杏的丈夫马松柏

  我们也要走这条路的,不是说一生一世不走的。到一定年纪,人家会关心我们,我关心人家,人家也会关心我的,总归将来有这样一个好的回报。

    主持人李涛

  七年,不能说短暂,眼看着七姐妹的年岁也越来越大了,腿脚也一天不如一天灵便了,但她们却依然信守着这个不变的承诺。老阿姨们说,她们唯一期待的回报就是让临终病人能平静地体会人生的美好。不过,她们也总有跑不动的一天,到那时,这份充满爱心的工作又由谁来继续做下去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