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于丹学生出书《孔子很着急》 质疑老师误人子弟(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9:38 国际在线

  【质疑二】

  套书专业度有多高

  我从4岁开始背《论语》

  ●主要作者都是国学研究者

  记者:在套书的作者中,我看到了李悦、汤军、黎鸣等熟悉的名字,另外李剑是研究比较教育的,史云芬副教授是研究中文的。这些非国学专业研究者对质疑于丹是否有权威性?

  李剑:我的老师顾明远早就教导我们,要想研究好比较教育,首先得研究好本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怎样拿本国的文化教育去与西方文化对比?所以我们对国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的博士论文《教育审美与教育批判》就是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的。在国学方面的知识应该说还是比较扎实的。另外,文史哲不分家,史云芬副教授是研究中文的,研究先秦文学就必然要研究先秦哲学,因此史云芬副教授本身就是国学方面的专业学者。我们这里还有历史学博士王星光,他现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中国科技史和先秦史的研究。毕宝魁——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专业为先秦文化研究。他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唐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鄢圣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现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在北大读硕士时,师承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专家陈哲夫老先生。他本人长期致力于政治制度、孔学和老子哲学的研究,在大学中长期开设国学课程,并参加我开办的国学班授课活动,著有《中国政府体制》等专著。

  ●和于丹一样4岁开始背《论语》

  李剑:黎鸣、李悦、汤军等人在国学方面也很有些功力。例如黎鸣先生是研究哲学的,先秦哲学是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被称为“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李悦是一名文艺评论家、剧作家,人称“塞外李悦”。汤军在《庄子》方面很有水平,我们在写有关《庄子》的内容时,经常要请教他对《庄子》中某些章节的理解。

  李悦:我虽然是个作家,但是从小家中藏书很多。和于丹一样,4岁就开始背诵《论语》,所以才能最先在网上为《论语心得》纠错。

  【质疑三】

  套书有什么不同见解

  于丹解释“仁、信、快乐”有硬伤

  ●《论语》是约束统治者的

  记者:《孔子很着急》主要和于丹教授在哪方面有不同观点?

  李剑:《心得》中的许多硬伤,黎鸣先生、徐晋如博士、塞外李悦、汤军、马千里等早已经指出了。

  于丹老师在《心得》第16页中说:“关爱别人,就是仁。”我认为这一论断草率了。过度关爱是溺爱,不分对象就关爱是盲爱。溺爱是害人的,是不仁的。其实“仁”的根本绝不是简单地说“爱人”,而是要行“仁”,即去实践“仁”,做到“泛爱众”。“泛爱众”的前提是行善,善的基础是“真”。

  鄢圣华:《论语》中的信没有信仰之意。《论语》认为君主和封建官员讲信用,社会才会相信他们。另外,《论语》是一部“良官宗教”,是讲给封建统治者的,而于丹把这个误解为民众的“快乐主义”了。孔子不是讲所谓个人快乐的,而是讲政府、官员正己以正人的正道的。孔子针对的是古代专制政府官员恃权放纵、不加克制的现象,反对苛政,主张仁政,并没有要求百姓莫名其妙地用快乐来麻醉自己。

  史云芬:孔子说过,贫穷而没有怨言这很难做到,认为追求富足的生活是人的天性,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是统治者的最基本的任务,他说,百姓富足,国君不会贫穷;百姓贫穷,国君不可能富足,统治者也就会丧失管理权,因为只有民才能养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