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于丹学生出书《孔子很着急》 质疑老师误人子弟(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9:38 国际在线

  ●孔子自己其实并不快乐

  记者:质疑于丹套书和于丹教授在哪方面有不同观点?

  李剑: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一个统治者能够受到约束,并能行仁于天下的社会秩序而奋斗,他终生到处奔波,临死前他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就是说“我的人生价值不能实现了”。这是他因为无法实现其人生理想而发出的最后悲叹。孔子是带着遗憾进入坟墓的,孔子本人不快乐,可以说孔子终生追求正义与真理,追求创建和谐社会,为天下安定,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奋斗。《论语》的真谛是告诉人们怎样才是完美人格,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怎样做才能使天下太平和谐。

  鄢圣华: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怎么能是快乐的呢?如果为政者和士大夫不去设法建设一个对每个人的利益都对等看待(将心比心、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有道的社会,民众怎么可能是快乐的呢?当人民遭受不幸时,不去质问为政者的责任,而要人们去忍受,这不成阿Q了吗?

  阎新华:这套书除了部分内容是与于丹教授探讨,还有一部分是这些国学专业人士对《论语》与《庄子》部分重要内容的正解。

  【质疑四】

  套书能否有人买账

  让国学专业人员表达观点

  记者:近一段时期,大众当中支持于丹教授的声音似乎占据主流,那么科技文献出版社本月即将推出的这两本书能得到大众认可吗?

  阎新华:于丹《心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出现了两种声音。一般的普通读者听众对于于丹的讲座和著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同时也有一批人对于丹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包括于丹对原著词句的解释,也包括于丹对原著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表达出更多的不同意见。

  对于专业研究人员的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给予重视。因为他们比普通的受众更有发言权。他们至少读过原著,系统研究过原著。没有读过原著,就不可能发现于丹在解释方面发生的差错;没有研究过原著,同样就不可能发现于丹在理解方面出现的偏颇。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我相信他们不仅读过原著,解释过原著,而且还理解过原著,甚至研究过与原著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史学资料。总之,我相信他们更有发言权。

  记者:现在跟风出的书很多,您觉得这套书会得到读者关注吗?

  阎新华:我们发现,目前跟风出的书主要还是立足于讲解《论语》与《庄子》的,而国学专业研究者发出质疑声音的著作还没有。围绕于丹的是是非非,公众都希望获得一个确定的结论,所以这两本书应该是能得到读者关注的。整个策划过程已经有将近半年,多位作者参与了写作,加上这些专家学者以前就有相类似的文章,因此成书很顺利。

  我们分析认为,支持于丹的人,都想弄清于丹是否真的有错,她错在哪里,这些错误仅仅是枝节性的失误,无伤大局,还是结构性的硬伤,根本站不住脚,这直接关系到粉丝们对偶像的信心。反对于丹的人,则希望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否能够得到受众的关注和重视。当然,他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可能更严重一些。在他们看来,它不仅关系到捍卫国学的纯粹性,而且还关系到学者求真的学术态度,关系到教育的职业精神,关系到现代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底线。这也正是我们出版集团决定出版他们著作的原因。我们要给国学方面专业人员表达观点的场所。

  于丹回应

  我要看了书再说

  4月8日,记者将万博科传媒集团即将推出《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这两本书的消息通知了于丹教授。

  于丹教授简短地告诉记者:毕竟现在这两本书还没出来,等出来后她先看看再说,是否一定发表相应的看法还不能定。

  

  于丹最近非常忙

  ■在新加坡大学演讲

  3月25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三楼大礼堂座无虚席,来自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以行云流水般的风格,与400多名观众一起分享了她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的《论语》心得。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安身立命之道与伦理理念跨越千山万水、打破几千年时间阻隔,再次征服了今天的人们。听众纷纷表示,讲座是一趟让人享受的“文化之旅”。

  ■为中国女乒开讲座

  4月初,在河北正定封闭集训的中国女乒在抵达前,曾在北京邀请了著名学者于丹来给近百名国乒队员上了一堂“论语心得”课。女乒主教练施之皓认为,这种讲座对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以后会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施之皓在评价于丹的讲座时说:“非常精彩,讲课内容也都与乒乓球队的实际较为贴近,拓宽了队员的知识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走进监狱讲《论语》

  4月5日下午,明星学者于丹走进位于渤海之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前进监狱,面对六千多名罪犯和全体警官,做了一场题为“发现心灵,道德人生”——于丹《论语》心得讲座。于丹说,虽然目前她的工作和事务非常繁忙,但她还是抽出时间,来到位于180公里以外天津茶淀的清河监管分局前进监狱,是因为她觉得“这个地方更需要建设,这里比其他的地方更迫切更需要春天。”

  ■在昆明东川演讲

  4月6日,从央视《百家讲坛》走来的于丹走进了昆明东川区影剧院,与数百读者见面,并做了题为“发现我们的心灵”的主题演讲。

  出书批于丹渐成风

  ■《当(论语)遭遇于丹》

  借助在《百家讲坛》品读《论语》,于丹现在名声大振。名气大了,盯着她的人也多了,不少人开始给她挑错,甚至有人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错误专门写了本书出版。记者2007年3月16日获悉,4月份一本名为《当(论语)遭遇于丹》的书籍将问世,作者是一位国学爱好者——37岁的深圳人马千里。而于丹听说这本书的消息后表示,“我会关注这本书的,好好跟人家学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王萱表示,这本书正在编辑过程中,有望4月出版。马千里告诉记者,这本书共12万字,完全按《于丹(论语)心得》的结构来写。正文是7篇,后附“《于丹(论语)心得》引用经文硬伤大观”。在正文中,他以纠错和指正于丹书中硬伤为主。

  ■《解“毒”于丹》

  该书收录了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的师弟、师妹们给《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二书挑错的文章。然而,与网友们挑错的文章不同的是,对于孔子和庄子的微言大义,该书倒颇做了一点发挥。读过原著的朋友,不妨看一看,该书的解释,是否有曲解甚至硬伤之处。(北京晨报 作者:马多思)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