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迷你商业王国 小众和它的三个商业样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17:32 新周刊

  在这个小众的商业王国里,长尾聚金效应最为成功的行业是互联网、时尚和媒体出版业,在2000年创建了IT写 作社区Donews的刘韧,在2006年主编人文MOOK《读库》的张立宪,在1999年将CAT和MERRELL工 装、户外鞋领入中国的创库国际,无疑是最先抓住长尾并吮吸其商业利润的那群人

  文/何雄飞

  “根本就没有大众,谁是大众?我只看到一个个小众,一个个鲜活的人。”刘韧说。

  已经是晚上8点半,千橡集团副总裁、Donews制作人刘韧还泡在办公室里,他正忙着写《长尾理论》学习笔记 ,“长尾”最近成了他嘴上风暴的热词,刘韧说,第二天晚上8点,他还要参加一档读书节目的录制,继续揪着“小众”和“ 长尾”唠嗑。在接受《新周刊》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寻找Donews收支平衡点多年的IT名角,声音里满是疲惫。

  比刘韧悠闲的是人文MOOK《读库》的主编张立宪,他在一个懒洋洋的下午接受了《新周刊》的采访,其间品着一 位绍兴读者寄来的清明新茶。在京城文化圈里,“老六”的外号要比“张立宪”更为人所知,老六说,因为《读库》,浙江的 一位读者给他寄来了山核桃,生怕他敲不开,里面还带了把钳子;有读者去美国玩,专门给他寄来一个美国“66号公路”的 纪念徽章。老六说,他很享受现在这种因气质相投所生的友谊。

  同一天下午,创库国际中国区副总经理赖晓涛陷在8楼会议室的沙发里,让她和所有公司中层头疼的是:今年脾气莫 测的天气以及被打折、送券宠坏了的顾客。赖晓涛对《新周刊》坦言,不好的天气严重影响到了鞋类的销售,CAT和MER RELL鞋在美国是知名的小众工装、户外鞋,但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养成还有个过程,在1999年成为CAT和MERRE LL中国总代理的创库,在2007年面临的难题是,怎样才能在五一旺季让旗下230个销售点创造的2亿元年销售额提到 一个新高度。

  刘韧、老六和赖晓涛们的今天,早在27年前就被美国知名社会思想家托夫勒所预见,“不会再有大规模生产,不会 再有大众消费,不会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生产、创造和消费。”这段出自《第三次浪潮》的 句子正在得到印证,2005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在《长尾》中劝戒那些在人海中无所适从的企业:“别再想征 服大众市场了,那边有太多的强敌与竞争。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商业窄门,只要能够把一群小众消费者照顾好,你就会有很大 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要照顾小众趣味?

  “做小众产品,纯粹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几乎所有的小众粉丝都有这样的天真想法,刘韧亦不例外。早在199 8年,他就有做Donews的想法,“只不过当时会写程序的人太少,服务器太贵,所以才拖到了2000年4月”。

  互联网走过一条从“小众”到“大众”,又从“大众”走向“小众”的路径,“就像当年数学和文学只为贵族所掌握 一样,互联网开始也是掌握在教授和科学家的手上。后来,商业推动了互联网的大众化,就像现在会数学的是小学生一样普及 。但人们的趣味又促使它走向以自我为中心,互联网天生就是一个彼此之间独立的、不存在谁说了算的家伙。”作为中国IT 业见证者的刘韧说,Donews恰恰是互联网小众时代下的蛋,与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这些大众论坛不同,它不是BBS, 而是一个IT从业者(记者、编辑、撰稿人、CEO、市场人员)的真实社交圈和工作平台。

  “当时没什么钱投入,就是朋友帮忙,很困难很辛苦,3个人做30个人的事,除了睡觉都在办网站”,刘韧回想当 年,“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5G办公楼里,为自己烧水喝,收发快递、传真时,我必须同时完成广告提案,广告管理,广告执 行;技术需求、技术管理、技术测试;同时还要为用户开通账号、直通车设置、删除垃圾贴。”半年后,Donews很快“ 团结了3.2万名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以及IT从业人员成为它的专栏作者或论坛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 。

  不融资不上市,是刘韧、洪波、老白三个创办人的初衷。“不是我不想,而是我认为商业化没有可能,那时商业对互 联网的投入还很少,办网站的成本还是很高,就是说它达不到一个盈亏的平衡点。”刘韧坦诚当时的考虑。

  最近两年,小众趣味网站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迅雷、豆瓣、土豆,还有其他一些如手机癖聚集地、日本漫画迷社区 ,搞笑俱乐部FunnyJunk,专写“粉丝”小说的FanFiction.net,无不富有Web2.0特征。刘韧 归结原因是,“因为建立网站的服务器、带宽成本在迅速下降,进入互联网的知识也在呈几何级数地下降,另外,商业力量也 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愿意在上面投入更多的广告。”

  在目前,小众网站的生存上往往是举步维艰,它们的命运往往是被创业投资者相中融资上市,要么就是被大网站收购 。Donews亦逃不开这个宿命,“最近很多人说我老了,头发白了。父母每次来北京,都给我带来家乡熟人去世的消息, 这让我感伤”。在猫扑以百分之百换股方式收购Donews的消息公布前5天,刘韧在博客中写道,“我请陈一舟吃饭,陈 一舟的吃相,我很喜欢。他不端着,他尽情地吃。我喜欢脱鞋,陈一舟最终将袜子都脱掉,坐在地板上。此时,我们的合作就 成了。”收购声明正式发布,时间在2005年12月28日下午6点许。

  Donews从业余产品变成商业产品,让刘韧备感压力,他认为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限制成本,你要对 投资人负责,这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控制成本,一定要可以在预期的时间之内找到平衡点,因为你亏不起。不能纯粹靠概念 ,要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为了做好这个网站,刘韧放弃写作已近4年,他说Donews的平衡点最快可在2008年年底 找到,“在未来三五年内,所有小众网站都会挣钱,那时才是互联网的春天。我这辈子肯定还要做更多的网站,因为我很喜欢 。”

  不学Nike,我们依然有大空间

  与Donews相比,创库国际是长尾利益链中更商业化的小众销售公司。

  创库国际是香港美丽宝集团从新加坡收购的一家品牌代理公司,目前它是美国鞋业巨头渥弗林公司旗下品牌CAT、 MERRELL和SEBAGO的中国总代理,“进入中国头几年很苦,公司只有五六个人,却要监管在上海的10家直营店 ,零售额也不高”,赖晓涛回忆说,早在1999年,创库就将CAT鞋引入中国内地,然而西装革履的中国人一看到CAT ,认为这是灰头土脸的泥头鞋、工地鞋,并不买账,人们并未意识在中国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它与路边工地上喷着“CA T”标志的挖掘机有什么关系。

  CAT鞋不过是美国卡特彼勒这家大公司的小生意,老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卡特彼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 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及最大的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在1990年,为了配合工程师和技工的需要,卡 特彼勒决定研制一系列耐用、保护力强且舒适安全的工业皮靴,远处英伦吹起的一股时尚工作服风潮推波助澜,一时,工业靴 搭配工作服成为一小群时尚人士的另类流行。1994年,波及香港,刘德华、杜德伟、陈小春也成了CAT粉丝。为了展示 亲民形象,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大选中还特意穿了一双CAT经典款工鞋慰问了明尼苏达州的矿产工人。“深圳地铁成 了CAT工装鞋的用户,新疆油田也购买了许多双防静电、防油渍的特制工装鞋。”赖晓涛说起一个神奇的故事,加拿大一位 铁路工人穿着CAT的钢头鞋,火车从他脚面碾过,“能承受2500磅压力的钢头断了,但脚保住了”。2004年,CA T推出iTECH技术,从工装鞋进化为休闲鞋,这无疑透露出其从小众迈向大众的商业努力。而由登山狂热者Randy在 1982年创造的MERRELL户外鞋,最初只是私人定制,“售价达到500美元,而且订一双要五六个月才能拿到,小 范围内的登山爱好者都非常喜欢他的东西。”1997年MERRELL被美国渥弗林公司买下后,其产品线从登山拓展到攀 岩、徒步、溯溪、滑雪及休闲系列,“这种品牌的奠基,个性的形成,从小众产品进化为大众品牌,MERRELL是个很明 显的例子。”

  “2000年开始,中国休闲风起来了,首先是高尔夫球进入高薪阶层,人们开始热衷户外运动、自驾车游的健康生 活方式,我们感觉生意好做一点。”2003年,赖晓涛干脆从一家知名的女鞋公司跳槽至创库国际,她坚信,中国人未来的 生活方式将趋向于快乐、舒适、不张扬、不随大流,在她看来,作为大众品牌的NIKE过于张扬和强势,“我们不请明星代 言,我们推崇的生活态度是低调、舒适、个性,不一定要去爬,去跑,去征服什么,你就是到没有屋檐地方,去街上走走,到 楼下买瓶汽水,靠着墙发一会儿呆都行,享受一下这种感觉。”

  “当然,要赢得大众市场很难,除了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快速消费品能赢得大众市场以外,像服装、鞋子,必须要在大 众市场的金字塔里找到属于我们的层面。”赖晓涛坦言,小众市场最初的开掘并不顺利,许多时装鞋经销商甚至不知户外鞋为 何物,他们不得不转而寻找另外那些有户外用品销售经验的人,“2003年,我们正式在中国进行招商,开辟特许销售渠道 ,到2006、2007年,我们开店速度以100%的速度递增,一共有230个销售点,年销售额达2亿元人民币。”

  “我们不期望做到NIKE那样的营业额”,赖晓涛认为,CAT、MERRELL和NIKE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而是一种互补,“平时我们说笑,让ADIDAS和NIKE去打吧,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在那里,也知道将来怎么走,在未 来的5到10年内,在全球的户外品牌中,我们希望能排到5到10位,尤其是MERRELL。”

  在赖晓涛眼中,黄色的CAT和橙色的MERRELL就像两个性格各异的小孩,一个时尚,一个灵巧,“当时选它 们很有远瞻性,在商言商,我们从生意上赚到了想要的利润,还有就是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和稳定的渠道。与8 年前非常艰苦的10家店和走过的弯路相比,我们最大的商业收获是,学会了怎么在中国进行小众品牌或个性户外品牌的推广 。”

  职业快感很重要

  如果说Donews是互联网的小众代表,《读库》则是传统出版领域的小众代表。

  “首先是饭碗问题,我要给自己的专业找一个出口。另外是市场上这一块内容平台的缺乏。”张立宪解释他做《读库 》的缘由,他的理想是把它做成一个“有趣,有料,有种”的人文社科“大型阅读仓库”。

  类似《读库》的Mook(Magazine+Book)杂志书,最早是出现在日本,1994年,陈平原逛东京 书店,就发现日本书店里铺天盖地满是讲求专题与时效的“杂志书”,快节奏,大容量,粗加工,浅阅读,非常符合都市人的 阅读趣味。1998年,Mook的概念从日本引入中国台湾地区,内容多与旅游、时尚、图像、音乐、动漫相关,台湾出版 界称其为“热力现象”。中国大陆的杂志书则是从1996年底的《老照片》系列发端,到2000年,《经济学家茶座》又 兴趣了一股“茶座热”和“讲座热”。到今天,人们如果再提Mook热,就绝不能放过张立宪的《读库》和郭敬明的《最小 说》。

  “这本书只有我一个人在折腾,首先省下来的就是办公开支和人员开支”,张立宪说,《读库》从策划、组稿、编稿 、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销售诸领域都是他一个人在张罗。《读库》两个月一辑,目前已经出到 第8辑。“最大的开支一是稿费,按版税来算的话,《读库》的稿费占到了15%-20%,一般的图书肯定占不了这个比例 。第二个就是印费贵,《读库》用的是市面上最贵的纯质纸,7800元一吨,如果换成普遍用的蒙肯纸,可能就5000多 ,差了三分之一,我们在这块上还是比较奢侈的。”

  除了靠传统书店和网络书店销售外,张立宪更大的营销平台是来自于他的私人博客,他一边要汇报每辑《读库》的出 版进展和幕后故事,一边要给那些唤他作“老六”的网民及时补寄丢失的书刊,另外还要随时应付来自邮箱和电话的咨询,甚 至是替人寻找某家小饭馆和帮人找工作。“长尾”的几个要素,如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流行,把冷门产品转化为热卖产品,使非 主流的厂商共享主流市场等,在《读库》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立宪说,现在《读库》每期能卖出一两万本,能维持到他正常上班的收入水平。但对读者,他还只能用“他们没有 特别明显的收入或地域特征,但肯定都是舍得花钱买书看书,还能够安安静静看些书的人”来作描述。“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 多元和个性的社会,人们还是被裹挟在潮流中,你每天读的书,看的新闻,消费的东西,都是在迎合一些被制造的概念。比如 你不去丽江就好像对不起人;不看哪本书就好像你没有身份;张艺谋的电影你就必须要去看,甚至连骂他都是一种潮流。”与 大众畅销书不同,有着个人强烈风格、不饰雕琢的《读库》成为一个另类的小众读本。

  “我现在感到很快乐”,张立宪说,做《读库》一是让他找到了职业荣誉感,二是得到了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帮气质相投的朋友,这一年中,我手机上存的电话有很大变化,我自己体会到的职业快感非常强烈,我想 ,这种快感我还会继续得到。”

  交流、商业、阶层、规则、派系

  小众圈子的N个属性

  中国小众正在茁壮,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成长之路和不同的商业之道,属性的比例不同,决定了它们的走向。

  文/胡尧熙

  邓波在广州的小众圈子当中名气很响,除了Cosplay,大部分圈子他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参与史。上中学的时候 ,他最大的爱好是反复拆装家里的收音机,技术升级之后,理所当然地加入了Hi-Fi圈子,时间久了他嫌闷,又跑去玩摄 影,过了几年,他又不声不响地转投模型阵营。“没有人会介意你玩得杂,关键是够不够好。”

  圈子规则的演变

  玩Hi-Fi和玩摄影的经历让邓波很难忘,最初开始摆弄照相机的时候,他天天在盘算上哪儿去弄一部莱卡,“只 是自己喜欢而已,圈子里没有要求新人必须用什么器材。摄影圈内部有硬件派和软件派之分,前者动不动就拿着几万元的镜头 到处显摆,后者里经常有人拿着手机到处拍。两个派别彼此之间有交流,也会集体活动,但对别人用什么器材基本不管,大家 都很宽容。我到离开圈子的那一天也没有搞到莱卡,但还是一玩就几年。”

  邓波离开的时候,留着一头长发的唐小平进入了圈子,因为给林志玲拍过封面照,在4A公司摄影大赛中得过一等奖 ,他很快成为摄影圈的骨干人物,经过几年,他发觉圈子,他回忆说,最初的时候,新人要想迅速地融入群体显得相当困难, “大家可以一起玩,但相互之间防备的心理很重。后来逐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人不许擅动别人的器材,说明彼此还是缺 乏信任感。”这种情况得到改善是在最近两年,大家相互之间已经可以不忌讳地借用器材,“经过那么多年,新人也成了老人 ,有了话语权,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善待那些刚进圈子的人。还有一个问题是钱,摄影圈是很容易商业化的圈子,有名气的人都 会多多少少被请去拍商业作品,有了钱,人的观念也会变,外壳会软化,不会像以前那样缺乏安全感。”

  邓波和唐小平此前在私下没有说过话,两个人都是小众玩家门户网的用户,是各自圈子的圈主,彼此听说过对方的名 号,后来由门户网的CEO张明把他们约出来喝茶,大家才算正式见面。张明经常把网站上的小众圈子请出来吃饭,如果遇到 出差,他也会叮嘱技术总监令狐铁军要每天和圈主们保持联络。这其中一方面是为了解小众们对网站有没有新的要求,以便随 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是为以后做线下活动展开铺垫,“互联网有好处,也有局限,不同城市的相同趣味者可以认识,但因为 距离远,大家基本上不会出来见面。我们想做些这方面的工作,把他们的交流拉到地面。”对于那些小众里面的小众,张明的 观点被印证得更明显,黄粤是全国玩Cosplay玩得最早的人之一,她认为即便是同一个城市的小众圈子,圈友的联络也 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紧密,“那些经常联络的人都是几年前就认识了,慢慢熟络起来的,对于网上的圈友,很少有把对方约出 来的冲动,除非是在表演上撞到了,才聊上几句。”

  黄粤认为这种彼此之间的沟通不积极其实可以反映出圈子里的一些潜规则:“Cosplay是比较低龄化的小众趣 味,很多人玩到25岁以后就会自动退出,因为家人朋友都会给你压力,社会上也把你当成猎奇对象。”而年轻的玩家通常很 有积极性,人数更多,但又不被老资格的玩家接受,这当中,后者更有影响力,“这个圈子很奇怪,好多新人都没看过动漫, 只是看了一场Cosplay表演,觉得衣服漂亮,然后就决定参与了。但喜欢动漫是玩Cosplay的前提和原则,因此 ,他们通常会被老玩家排斥。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没那么强烈的沟通欲望。”

  张明认为这种交往潜规则会影响圈子的发展和走向,圈友们会因此而分化,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有些圈子尽管看上 去很壮大,但永远都只有几个元老在撑场面,这是中国小众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小众部落的自我商业开发

  张明向记者介绍邓波之前,特意提醒:“他在圈子里很火,通过自己的模型店,去年赚了700多万。”这种经济条 件让邓波除了玩弄模型之外,也有自己的私家车,还购了房,他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圈子里的绝大多数。

  “很多人以为小众圈子里是没有阶层划分的,只说对了一方面。”邓波说。不同职业、身份的人可以享有同一个趣味 ,但很快会在玩的过程中拉开等级差距,这个现象在邓波的圈子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玩动态模型一定要玩国外的,中国的好 产品不多,出来都一个样子,没有个性。”现在在圈子里最受推崇的是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的模型,美国货被认为结实耐用 ,发动机够劲,日本货胜在外观设计一流,“车身很飘逸,材质很好”,邓波喜爱的英国货价钱最高,可以去到10多万,“ 完全是艺术品,各方面都无可挑剔,英国人做出来就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表示制作者的生活理念已经去到另一个层次。”玩 物的档次往往可以把模型部落划分成两群,一群是学生和普通收入者,只能买得起500元钱的国产模型,另一群是邓波这样 的人,同时拥有10多款价格上万的模型,他们是圈子里的强势群体。邓波也承认,模型圈里的主力都是“30岁以上,绝对 的中产”。

  6年前,邓波在黄沙大道开了自己的第一间模型店,店名很有气势,叫“天下模型”。他的大学专业是航天飞机原理 ,工作后又从事过IT业,所以对模型的技术趋势把握很好,很快就在行业里打开了名气,生意不错。一年之后,他又在中山 八路租了一间更大的店面,把总店迁到那里。现在他已经开始做全国的生意,并发现其中有规律可循。“玩模型的花费高,但 有些事情也出人意料,像西安、乌鲁木齐、昆明这种消费力不高的城市反而是我们的重要市场。”他后来和人讨论过这个现象 ,发现小众趣味的成长点通常存在于节奏不快的城市,那些经济实力强,但节奏快、压力大的城市并不是太好搞定,只有北京 和上海例外,原因是北京人爱玩,有小众的文化土壤,上海人喜欢追潮流,对奢侈品情有独钟。至于他的大本营广州,模型圈 子规模有限。

  张明的小众玩家门户网去年10月上线,没有任何宣传,但邓波这样的玩家还是找了上去,现在网站的注册用户有1 0万人,不过张明承认,网站还没有实现盈利。因此他觉得邓波能够通过兴趣赚到钱很不容易,不过他强调,邓波的商业经验 不能用于所有小众圈子。“一些小众趣味会越来越大众,从而有大开的商业趋势,例如摄影、户外产品等等。而有一些小众趣 味则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只是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流行,例如Cosplay、改装车等等。”那些被张明认为难以进行商 业开发的小众圈子各自情况也不尽相同,Cosplay是因为太边缘化,改装车则是成本太高,一旦进去就出不来,只属于 富人阶层。邓波见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海南的航模圈友搞私募基金起家,身家丰厚,因此玩的都是可以真人驾驶的小 飞机,最初,他付给军用飞机场一定费用,然后把自己的飞机运过去,借用对方的跑道来满足自己的航天梦。后来他觉得太麻 烦,狠下心买了一座山头,雇了一个工程队把整座山铲平,建了一个小型飞机场,没事就跑去飞。“像这种人就不可能赚钱, 他比任何人都有头脑,但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不想再用商业来抹杀自己的兴趣。”现在,那个私人机场成了圈子内的聚点。

  小众的基础在于民主

  张明不肯透露小众玩家门户网的资产额,不过他很有信心地表示,网站的运作资金很充足,因此他可以有耐心地等下 去,他说:“新浪这样的门户到盈利之前也经过了五六年的潜伏期,就像一个人,你首先要等他长大,18岁以后再让他来负 担赚钱的任务。”他觉得所有小众网站当中,最可惜的是YouTube,因为有亲戚在里面工作,所以张明了解得更多:“ 被收购的时候,他们的流量已经排到第三位,如果能够再坚持久一点,日子就会好起来。”事后他做了个分析,认为是180 0万的融资太少,才导致YouTube没能捱下去,而这其中,牵扯到VC对小众趣味的期望定位。“没有一个科学的回报 判断,太激进,是很多VC的毛病。他们的责任是帮助企业成长,不是投完钱就甩手等回报。那些针对小众趣味的企业选择投 资商时要比其他人更谨慎,不能丢了主导权。”

  商业化的小众产品和小众圈子本身之间有差别,张明认为前者可以有具体的商业计划,而后者不要执著于商业,“那 样会伤害民主性,这是小众发展的前提。”他用自己的网站举例:“上面没有一条内容是我们自己发布的,我们也不负责推荐 内容。内容建设的权利是交给用户的,他们可以发表任何东西,然后根据用户的关注度,一些圈子的标签会在网站上变大。我 们就可以知道,不同的人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形成多对多的玩乐环境,而不是由编辑指定主题。同样 的问题可以在小众圈子里找到,张明说:“如果把商业排在兴趣前面,圈主会大力推崇产品,建立各种模式,用个人权力主导 圈子的走向。这样的圈子肯定要垮,首先要平等地玩,要每个人都有对话空间,赚钱只是附加品,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明对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奇奥?古泽曼的一句话很欣赏——“我们生活的世界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我们 呼吸的空气中都能嗅出来。我们通过别人的眼看世界,忘了自己的眼睛;我们听着巨资宣传活动推广的音乐,却不知道自己的 心跳声;我们买打广告的商品,吃推荐的菜。到头来,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由那无数我们不认识,甚至不意识到存在的力量主 宰时,我们是过着自己的人生吗?我们的生命是几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的物质在宇宙间存在的机会,地球形成不易,智 能生命形成不易,我们怎能浪费这宝贵的生命去过着别人的生活?”他认为这段话是对民主的最好诠释,一个个鲜活的选择排 列开,就是民主的含义。

  邓波和唐小平也认同张明的说法,他们的共同想法是把各自的圈子改造得更为大众化,但实现的前提不是引入商业, 而是创造氛围。“我之前说过,圈子里有阶层划分,但强势群体只是在玩的档次和境界上比其他人走得更远,大家相处的氛围 必须要融洽。和学生一起出去玩,我们也推行费用AA制,再有钱的人都没资格替大家埋单。平等、民主,是小众可以凝聚成 群的关键。”邓波说。

  小众网站排行榜

  土豆网(www.tudou.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一个电视剧迷每天都把工作扔下,她说她爱土豆网,因为在上面她找到了多年以来老偶像主演的电视剧。这就是We b2.0时代的魅力,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人人都可以做播客,人人都可以做导演,人人都可以做发行,每个人都可以轻 易地在网上发布自己的音频和视频作品,属于典型的中国版YouTube。

  豆瓣网(www.douban.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这是个在星巴克喝咖啡喝出来的网站,它会根据你的口味,从百万种书、电影、音乐中挑出你最可能感兴趣的东东, 并在成员中找到和你臭味相投的人,看上去,它是一个评论网站,但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 像是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更神奇的是,它还能为比较出同一本书在哪买最便宜。

  口碑网(www.koubei.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中国有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是个本土的分类信息网站,在上面,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小区物业、公交、电话 、地图等基本信息;小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可以自由发布公告;小区周边餐馆、干洗店等大量店铺信息也被收录在内。如果想 租个房,坐个车,对小区发点牢骚的话,上去试试吧。

  读秀(www.duxiu.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一个小众图书搜索网站,如果你是个书迷,那你无须去百度或Google搜索了,它的界面和它们一样干净,搜索 结果也很专一,任意一本图书的题录信息、目录、全文内容你都可以进行搜索,显然,如果想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想阅读的图 书和内容,值得一试。

  出气筒(www.cqTong.cn)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巴士阿叔说: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如果郁闷、烦、痛苦、孤独、失恋、生气了,怎么办?别再老土地去找“发泄 吧”了,砸椅子、桌子和冰箱是要赔钱的,弄不好还会砸伤了自己,到网上去出口恶气吧,免费的。

  小众玩家门户网(www.pepo.cn)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在上面可以找到60多个活跃的小众兴趣部落,有内容有人气,已经涵盖了模型、极限运动、动漫、旅游户外、音乐 、电影、摄影、宠物等等兴趣领域。网站目前主要提供兴趣论坛的精华搜索和免费论坛服务,可以说,用户首先是冲着内容来 的,觉得内容不错,就建了个论坛,拉着朋友开始玩了。

  易物趣(www.ewuqu.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据说,当初有个外国男孩用别针换别墅计划居然成功了,这在国内引起了一场“蝴蝶效应”,有人乐此不疲地效仿, 类似的网站也是在一夜之间纷纷突现。现在,交换东西已经从便宜的物品发展到了贵重物品甚至是服务,无所不包的易物范围 充分体现了这类网站的广泛生存空间与强大生命力。

  糗事百科(www.qiushibaike.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这个世界人人都有糗事,无聊的话,分享一下你的糗事吧,因为“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不乐意,就 看看别人的糗事如何?你永远不会想到,这个星球上原来还有这么多爆笑的糗事。

  163888(www.163888.net)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全中国最大的伴奏曲库,全中国最火热的平民歌手集中营。在这个网站上下载一个音乐制作软件,你就可以录制自己 的歌曲上传到网站去打榜。谁还需要专业的录音棚,用一台电脑就可以过“歌星瘾”。不管你有天籁之声还是五音不全,都可 以在这里玩得有声有色,也许下一个香香就是你。

  斗牛网(www.donews.com)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这是门槛最高的网上社区,聚合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IT专业写手。在中国,它是个异类,在所有论坛都讲究大而全 的时候,它只向对网络贵族开放。无论如何,你必须认同它对中国IT业的贡献,从这里走出了很多声名显赫的IT评论者和 从业人员,另外,从技术上说,它是中国最好的社区。

  (辑/何雄飞)

  小众影像排行榜

  昆汀?塔伦蒂诺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自从《低俗小说》以后,这个流浪在好莱坞的痞子就成了邪典电影的教父级人物。以B级片的成本搞出一部混合着血 浆和浪漫的电影是他的招牌动作。好莱坞奉献的通常是满汉全席,如果在这上面还找不到吃的,那么可以尝试昆汀打造的茶餐 厅,粗俗和精致在他那里被融为一体。

  特里?吉列姆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12只猴子》是他给中国影迷的一个惊喜,很多人冲着明星去了,然后发现自己其实更喜欢这个故事。他的影片里 都有不着边际的幻想,可以让你激动,也可以让你无语,这种极端感受就是小众们喜欢吉列姆电影的原因。唯一不好的是,他 拍一部电影要耗时几年,这是个问题。

  戛纳影展的得奖片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关于这个,小众和大众经常混在一起,不能排除那些为了显示品位而硬着头皮上的勇敢人。戛纳的好处在于,当所有 人都厌倦视觉冲击的时候,至少可以从这个影展上找到一些平和的叙事。当然,如果你是个真正的戛纳粉丝,要找到志同道合 的人并不容易,虽然他们看上去很多。

  贾樟柯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他是第六代导演中风头最盛的人,与此相反的是,他的片子最没有卖相,起码在中国是这样。但不可否认,贾樟柯是 最关注社会的电影人,你可以透过他的镜头看到社会的底层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因为这点,我们不进电影院,甘愿淘碟。

  王家卫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不管人们对他评价如何,总有忠实的影迷追随他。不同的人可以在他的影片里找到不同的趣味,从文艺腔的台词到摇 晃的镜头,如果这两样都没有,至少还有漂亮的旗袍,王家卫的电影是唯一能够引发时尚潮流的小众电影。

  吉姆?贾木许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绝大多数人在开场5分钟之后就睡着了,但贾木许还是在一部接一部地拍着,还能间或拿奖,这是所有独立电影人的 一大共性。由此,你可以想象,独立电影人是专门为了一小部分人而存在的,他们的作品在感动小众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多数 人的睡眠质量。

  所有纪录片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这是一个争论,影像究竟是为了说故事还是为了还原生活?纪录片选择了后者,然后就不可避免地淡出大众视线。很 多长期观摩纪录片的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定理:描述动物生活的片子总是更具有观赏性,比如《鸟与梦飞行》和《帝企鹅日记 》,这说明我们的生活仍然被发掘得不够。

  YouTube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趁YouTube还没有转型成为唱片公司的发布平台之前,应该抓紧时间去多看它几眼,那些有趣的影像可能在远 程硬盘上待不了多久了。作为互联网上最大的视频库,它真正做到了跨越,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网民的追捧。

  《迷墙》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为特定的小众人群量身定做的影片,如果你足够愤怒或者摇滚,它是个好选择。阿伦?派克也拍过商业片,但奇妙的 是,他之所以被人记住,是因为这部小众电影的出现。除了那些漂亮的动画,这部电影不带任何趣味,它只负责把情绪传染给 你。

  《迷失东京》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很多人通过这部电影发现了一个远在美国的王家卫,索非亚?科波拉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感言证明了大家的判断。同 样暧昧,同样淡淡的忧伤,很多人因此而迷失在电影里。

  (文/胡尧熙)

  小众读物排行榜

  《读库》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在这个被畅销书所劫持的时代,《读库》能够存活,显然是个奇迹。“有趣、有料、有种”,不说教,不空谈,只还 原生活最本真的一面。传播依靠口口相传、朋友推荐、博客营销,然而影响力却已悄然蔓延,相信,在未来,类似满足少数人 阅读趣味的个人“杂志书”会异军突起。

  《中国盲》(meta-china)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香港回归十年,但香港青年到底了解中国多少呢?他们听过《新周刊》所制造的“飘一代”、“伪中产”,但对其内 涵不甚了了,这本由香港本土青年创办的小众杂志,试图打开一扇“中国窗”,集结两岸三地的青年学者,每期对一个话题进 行集中探讨,链接中国元素和香港形势,这一姿态对香港现实的处境有所裨益。

  《SOHO小报》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企业办刊,要么办成企业内部通讯,要么办成伪精英杂志,但老潘显然是个聪明人,他不卖房子,卖起了一种时代精 神和生活态度,一出世即被《新周刊》评为年度小众读物理所当然:“它的城市关怀触角早已超越了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内刊 的身份局限,广为网罗的知道分子们在此尽情展示对公共事物的意见和优良文笔。”

  《我爱摇滚乐》(《SoRock!》)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每月一期带CD的有声刊物《我爱摇滚乐》是非常规流行的地下杂志,它宣称自己是爱摇人士前进的正确方针路线的 参照。它通过游离于体制之外创造自由的手段来实现音乐理想,它代表着一个地下群体,由各行各业的人构成,他们提供彼此 所需的信息,“从寻找和他们一样的人们、发掘更多更好的小众音乐和音乐人、母带处理到免费食宿”,他们友好、互助的合 作和生活,这个组织没有名字没有章程,正在日渐扩大。

  《24格》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作为一本面向动画、影视爱好者的小众前卫读物,《24格》并没有像它的一些动漫杂志前辈们那样走入死胡同,不 仅学动画、做动画的人在看,也吸引了一群喜欢美术、地下电影的读者。忠实翻译外刊,也遵守了中国杂志的绝对生存法则。 从动漫资讯杂志蜕变出的《24格》,使混搭成为玩杂志的一种境地。

  《静》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当徐静蕾、杨澜热衷于办电子杂志的时候,2006年7月,主持人李静借道《男人装》,推出的国内第一本传统的 个人杂志。在《静》里,她聊自己的生活,朋友以及她所熟悉的那帮明星,你会突然发现明星生活本真的一面。《静》引领了 一种名人办刊的新潮流。

  《万象》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作为一本集结了美文与小品的文学杂志,《万象》的生存显得异常艰难,它自我定位为“可以卧读的知识分子文化休 闲杂志”,流露出快时代难得的文人气息。殷叙彝说它“庄寓于闲”,金克木说它是“京派精神海派装”,李欧梵说它是“中 年以上知识分子休闲读物”,朱大可说它是“那些正在向中产阶级阵营冲刺的小资们的识字课本”。在这个缺少精神气的物质 时代,来点纯真也无妨。

  《书城》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书城》活着,就是要和《万象》斗的,但他们两家都活得不易。很多人认为和《万象》相比,《书城》更大众化、 通俗化,但无论如何,人们阅读它们,都同样地本着对文字文化文学的热爱和兴趣。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在E时代,纯文学 杂志能够存活,本身就说明了趣味的多元化。

  《酒客》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台湾专业葡萄酒杂志《酒客》以“懂酒从酒客开始”,面向爱酒的小众,但由于定位准确,售价129元台币的一本 杂志单期平均发行量也在8000册以上,创刊十几年来,颇受欢迎。这表明,吃定了某一类有共同爱好的人群,你便可以活 得很好。

  《财富生活》

  商业含量★★★★

  小众含量★★

  影响力★★

  与《SOHO小报》一样,是本企业杂志,只不过它的东家是招商银行,所以显得更为入世。放眼中国都是疯狂的股 民,如何跻身既有理性而又有文化的财富阶层?或者可以看看这本有“金葵花”符记的

理财类生活杂志。

  (文/蓝晓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