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代包法利夫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48 新世纪周刊
-特约记者/梅倩 男版林志玲倍受追捧、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时隐时现——香港导演林奕华在话剧舞台上对当代名流和传媒进行跨时空嘲 讽。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法国小说家。写作风格受拜伦、歌德的影响。自言心中住着两个人:一个习惯大声谈吐、喜爱抒情、喜欢一 切响亮的句子;另一个是尽可能地挖掘事实,把细小事物的力量放大以同等巨大的事件。1856年完成的《包法利夫人》是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包法利夫人》灵感来源于1848年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名为黛尔芬·德拉玛的年轻女子,由于婚姻生活乏味, 而大量借高利贷挥霍,并且有婚外情,结果因承受不了情感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吞食砒霜自杀。小说《包法利夫人》讲述了 对浪漫生活充满幻想的农村少女爱玛,嫁给医生夏尔后,生活陷入一片沉闷。为摆脱这种生活,她先后与年轻的律师书记雷昂 、情场老手罗多尔夫发生私情。为了维持挥霍的生活,爱玛不断向高利贷商人借钱。当她债台高筑的同时,私情也开始曝光, 最后爱玛选择吞食砒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历时9个月,辗转港、澳、台三地,香港导演林奕华执导的舞台剧《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终于在5月 18日至20日于北京解放军剧场公演。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舞台、浑身ChristianDior和LV的演员、一段段 电视访谈节目、对当代名流的尖刻讽刺,都在提醒观众,这出戏绝不可能是对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的简单复制。 名媛是符号 原著小说诞生于19世纪,在21世纪的今天,林奕华为这个古典文本找到了一个与当下社会的切入点。 整出戏采取双线并行的复调结构。一条主线是演员们轮流诵读小说文本,展现了小说中爱玛在欲望、堕落中走向死亡 的过程,充满悲凉的意味。在另一主线中,演员化身林志玲、许纯美、利菁、琼瑶、蔡康永等社会名流粉墨登场。以15场电 视谈话性节目的形式,在嬉笑怒骂中探讨了爱情与婚姻、幸福与道德、欲望与幻想、媒体与大众等尖锐话题。 然而,这出戏绝对不是要为每一种女人画一幅素描像,也不是要借名人之“名”来哗众取宠。“我不是在演‘全民大 闷锅’,所以虽然舞台上有林志玲、利菁、许纯美这些身影与令人捧腹的时事八卦,但请不要对号入座”,在剧中“那些名女 人只是爱情与欲望、奢华与堕落的符号罢了”,林奕华如是说。 在林奕华看来,“包法利夫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150年前女人对幸福和爱情与物质追求,与现在 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现代社会,人们把无法满足的欲望转化为对“名媛”、“明星”的幻想,而媒体热衷偷窥、 炒作、挖隐私,则将这种幻想无限地放大。 剧场如战场 去年9月,《包法利夫人们》在香港首演,旋即在澳门、台北、北京三地展开漫游之旅。今年4月,台北诚品书店成 为《包法利夫人们》的第三站,连演18场,创造了台北同类剧场的观众纪录。今年,适逢“话剧百年”,第七届“相约北京 ”联欢活动专门开辟了话剧板块,《包法利夫人们》才得以与台湾李国修的《莎姆雷特》、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北京孟 京辉的《两条狗的生活意见》等“同场竞技”。 这出戏的演出时间长达3个小时且没有中间休息,这对某些观众而言真是一种耐力的挑战。如果说5月18日北京首 演当晚,演员们的表现还略带紧张、观众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放开,那么到5月20日最后一场的时候,台上、台下已是水乳交 融,笑声、鼓掌声、口哨声此起彼伏。 继续解构 在内地,听说过林奕华名头的人多,但真正看过他作品的人却很少。从1982年投身戏剧创作至今,林奕华编导的 剧场作品已超过40出,然而直到2005年,他的作品才第一次在内地公演,那便是与香港实验戏剧团体“进念·二十面体 ”的导演胡恩威合作的舞台剧《半生缘》。 《半生缘》被赞誉为最好的、改编自张爱玲的舞台剧,再加上近年来的《快乐王子》、《恋人絮语》、《包法利夫人 们》,许多人都已认定林奕华是用现代手法结解构经典的高手。 但任何一个文本到了林奕华手中都会变得“面目全非”。他告诉记者,与其用舞台的形式复制文本,不如对传统经典 进行大胆的探索,但改编的前提是,经典文本“必须和现实有所串连”。 接下来几年,林奕华的工作重心仍将放在改编名著上,这次他试图找到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契合点 。当“红楼”忙于选秀,“赤壁”举棋不定的时候,“非常林奕华”剧团出品的现代解构版《水浒传》已于2006年底率先 在台北登场。今年9月1日,《西游记》也将在台北首演,通过一群被困在机场、百无聊赖的旅人,折射出现代人逃避压力, 寻找精神“范特西”的奇异旅程。后年是《三国演义》,大后年是《红楼梦》。林奕华跟记者讲,他其实非常希望这些戏都能 够来内地上演。不知那时,他又将带着怎样的尖锐问题来刺痛观众们的神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