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河北老人守护左权将军墓18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3:52 国际在线

  

河北老人守护左权将军墓18年(图)

  杨爱公正在清扫墓区。

  

河北老人守护左权将军墓18年(图)

  杨爱公修剪墓区的灌木。

  

河北老人守护左权将军墓18年(图)

  与韩国友人的合影是老人的珍藏。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在涉县左权将军墓地就会出现一位老人,老人弯着腰、驼着背为将军墓清扫、修剪花草,清扫得很仔细,每一处都要反复检查一遍,生怕墓碑上有落叶和杂物。

  老人是涉县石门村的老党员杨爱公,今年78岁,已义务看护墓区18年。直到2003年,县里给文物义务保护员建档,老人每月才开始有了一些补贴。

  那是1942年10月10日,涉县莲花山下一块风景秀丽的地方,八路军总部为左权将军举行公葬。

  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军民。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在参加公葬的五千军民中,有一名13岁少年看着英勇抗日的左权将军饮恨入土,听着罗瑞卿主任的复仇悲歌,少年的血在沸腾。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少年的生命轨迹和左权将军墓紧紧交叉在了一起,少年名叫杨爱公。谁也没有想到,在今天,少年已成为一位垂垂老者,而这位老人守护左权将军墓已整整18个春秋。

   莽莽太行山 巍巍将军墓

  1942年5月25日凌晨,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今山西省左权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被包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及其党校、新华日报社等机关数千人。敌人很快发现了目标,敌机开始疯狂地扫射投弹,很多同志中弹牺牲。

  危急时刻,彭德怀、左权立即召开了简短会议,果断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左权坚决要求由自己担负掩护和断后及带领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及北方局党校突围的重任。于是,彭总率部向西北,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率部向东南,总后勤部长杨立三率部向北,各路人马立即行动。

  根据后来对当时突围战的书籍描述,在突围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可能的机会可以保证左权的安全:第一个机会是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护卫彭总突围的总部直属部队连长唐万成率部返回专程接应左权。唐说彭总已经突围出去了,北方局及党校的领导骨干也突围出去了,左权的掩护断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作为高级指挥员,左权应迅速撤离战场,并一再恳请左权跟他走,但被左权拒绝了,并严令他原路返回保护好总部首长,唐只好遵命。

  其实左权正在为几件事焦急:一是清点人员时发现,挑文件的同志没有到,他已经让贴身卫士去寻找,尚无消息;二是机要科的部分同志还没有冲出去,丢了文件就是丢了总部的机密,有一个机要员落在敌手,我方的密码就可能被日军破译;三是敌包围圈内尚有一些北方局机关、党校、新华社等单位的同志,左权认为自己此时离开是失职。

  第二次机会是左权率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十字岭顶峰十几米时,敌炮火十分密集,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作为—个老兵,他应知道紧接着会有第二颗炮弹射来,他应该有准备。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腰都没有弯一下,站在高地上一直大声喊着指挥突围,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他的喊声戛然而止,硝烟过后,他的身影也从山口处消失了,而他当时所带领的同志都因他的嘱咐而安全突围。

  发现和处理左权遗体的是三名北方局党校的青年学生。他们在突围时发现了牺牲的左权将军。左权的左额、胸部、腿都被日军的弹片击中,鲜血涂地。他身上穿灰斜纹布军夏装,前胸有两个口袋,腰扎宽皮带,打着整齐绑腿,脚上是布鞋,右手紧握一支左轮手枪。他们将左权的手枪取下,将遗体抬到了荆棘处,拿一床军被盖好,又遮盖一些树枝。他们突围出去后在一个村子里找到了彭总,告诉他左参谋长牺牲了,并呈上了跟随左权多年的左轮手枪,彭总难过得没有转身更没有接枪。

  同年10月10日,左权将军以及同时牺牲的朝鲜义勇军战士陈光华和石鼎,原冀南银行总行第一、二任行长高捷成、赖勤,《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人的忠骨安葬在距邯郸市西113公里处涉县石门村西的青春岭上,称为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因左权将军影响最大,故群众习惯地称为左权将军墓。

  将军下葬的那一天,时年13岁的杨爱公全程目睹,热血沸腾。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