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木板人”的人生涅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0:20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李云虹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的词作者,是一位身体无法自由弯曲的“木板人”,在19年的时间内,他经历了人生的 跌宕起伏,终于破茧化蝶,书写了600余首歌词,自强不息成为了他的人生写照。

  2007年12月5日,记者拨通了远在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义丰村汪晓林的电话。躺在病榻上的他,刚做完手术不 久。在老家静养的他在电话中显得很兴奋,但气息却有些微弱,话语中显出一些疲倦。

  一个噩耗

  出生于1964年4月的汪晓林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汉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义丰村四组是他的家乡。他家 共有4个孩子,他排行老大,自小分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大河镇位于黄梅县西北部,与武穴市、蕲春县接壤,是黄梅的“西大门”。2001年2月由历史上有“粮仓”之称 的原王枫乡与有“山码头”之称的大河镇合并而成。农业成为大河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为244 3元。

  汪晓林一家也不例外,依靠土地为生。

  1979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汪晓林已然出落得高大威猛,15岁的他拥有1.80米的个头。他的学习成绩也颇为 优秀,那年,他考取了黄梅县师范学校。

  就在汪晓林即将毕业,打算大展宏图之时,1981年,他感觉下肢有些疼痛,在毕业体检时,被误诊为结核病,“ 发配”回家。

  汪晓林在家治疗疾病,但却未见好转,且肢体疼痛得越发厉害,甚至连站立都有困难。

  1985年,硬撑了5年之后的他,被父母用担架抬着来到了位于武汉的大医院。在这里,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

  从医生的口中,他得知:强直性脊柱炎又名类风湿脊柱炎。它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 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 ,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

  从武汉回到家中,汪晓林被这一噩耗击倒了。从武汉带回来的药物尽管还在按时吃,但他心中却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随着这种病肆意地侵袭着汪晓林的身体,他的双腿膝关节、双髋关节、腰椎关节慢慢变得全部强直,丧失了弯曲、偏 转的功能,整个人如同一副门板,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一切依赖父母照顾。失去了父母的帮忙,他简直寸步难行。

  此时的汪晓林,24岁。

  “我甚至想到了死亡!在那段时间,我简直丧失了一切斗志!感觉生命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折磨。尤其是看到父母为 了照顾我,累得满头大汗时,我生不如死。”汪晓林用颤抖的声息告诉记者。

  汪晓林的床边有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的树梢,当时的他尤其羡慕在枝头肆意歌唱的小鸟。“我觉得它们 很自由,很幸福,我梦想着变成小鸟,飞往大江南北。”他对记者说。

  汪晓林的母亲每次给他喂饭时,都能看到顺着儿子脸颊淌下的两行泪痕,早已干涸的泪痕深深刺痛了母亲的心。“我 母亲每次都是强忍着泪水给我喂饭,她什么都不会跟我说,就是静静地喂我吃饭。我知道,等我吃过饭后,她就会躲在角落哭 泣。”

  要强的父母甚至没有在汪晓林的面前流过一滴泪。“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更加难过。”整个家都笼罩在了汪晓林疾 病的阴霾中。

  生命转机

  挫折和成功,就像两驾逆向行驶的马车,要么是挫折这驾马车将你拉向灭亡的泥潭,要么是成功的马车带你抵达辉煌 的巅峰。泥潭与巅峰往往就只在人的一念之间。

  对生命丧失勇气的汪晓林在自怨自艾中度日,自闭的他不愿面对陌生人,更不想与家人说话。

  汪晓林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她用卖鸡蛋攒了一年多的钱,给儿子买回来了一台收音机。

  “在当时,在我们农村,收音机绝对算是个奢侈品。”在汪晓林的记忆中,那台陪伴了他十多年的收音机是台“方方 正正的、栗色的”老式收音机。

  从母亲手中接过它时,母亲什么话都没有说,但那投向汪晓林的期望的眼神却深深刺痛了他。

  “我知道,这是母亲最后的一点希望了。除此之外,她想不到任何办法能令我振作了。”汪晓林对记者说。

  自此,解闷的收音机成为了汪晓林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成为了汪晓林唯一的倾诉对象,变成了引领汪晓林走出困 境的纽带。

  “当时,我特喜欢听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照我去战斗》、《牧丹之歌》 、《乡恋》等,尤其喜欢李谷一、李双江、蒋大为的歌曲。”汪晓林回忆道。同时,残疾人励志类的节目也成为了他的最爱。

  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内传来的悦耳音符,汪晓林绷紧的精神慢慢松弛了下来,自卑的心也渐渐重新投入到了阳光的 怀抱。

  汪晓林的母亲渐渐发现,他的话开始变得多了。

  每当晚上喂他吃饭时,汪晓林总会将白天从收音机内得到的信息一字不漏地告诉母亲。母亲从他的脸上看到的是神采 飞扬的神情,而不再是两道泪痕了。

  挫折的马车是用懦弱做的车轮,而成功的马车则是用坚强做的车轮。只要用坦荡的微笑直面挫折,懦弱便无以转动, 坚强则成为了助推器,完成着人生一次次的蜕变。

  躺在床上的汪晓林觉得,“我必须要运动,生活还很美好,我不能一辈子永远躺在这张小床上!”他开始有意识地锻 炼自己的手臂,慢慢移动、抬起。

  “有时,一个很简单的移动手臂的动作,我都会累得满头大汗。”汪晓林告诉记者锻炼之初的苦涩与艰辛。

  当汪晓林可以在床上侧卧时,他病后第一次拿起久违的圆珠笔,在白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字。这四个 字见证着汪晓林不再妄自菲薄,而是选择坚强的人生历程。

  谱写华章

  在纸上,汪晓林书写着歌词,对于歌曲如痴如醉的他突然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写歌!”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母亲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看着汪晓林对写歌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鼓励他说,“可以试试看”。

  母亲的这句话,给了汪晓林莫大的鼓励,由此,他开始了创作。

  “我写的第一首歌就是写给母亲的!在我生病的这些日子中,母亲的伟大深深感动着我。”汪晓林告诉记者,他写给 母亲的那首歌是“一气呵成”的,脑海中,“歌词如同泉涌”般,一股脑“喷射而出”,跃然纸上。

  妈妈,我该如何对你说

  你像一炷静静燃烧的烛火,柔和的光亮渐渐微弱

  你像一条涓涓流淌的爱河,甘甜的泉水渐渐干涸……

  发自内心的这首歌曲,成就了他的创作之路。

  1991年2月,汪晓林创作的这首歌颂母爱的歌词首次在《词刊》上发表,书写在白纸上的文字骤然变为了杂志上 的铅字,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记得我收到《词刊》时,第一个叫的就是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啊,我写的歌词发表了!’当时,我妈妈简直 不敢相信,将《词刊》拿在手里足足看了1分钟,尽管妈妈不认识字,但我从她的眼角看到了泪花。”汪晓林向记者讲述当时 的情景时说:“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作品发表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发了汪晓林的创作欲望,“因为,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不再是一个废人,无 所事事了。我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在众多作品中,最让汪晓林骄傲的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在创作之期,汪晓林正经历着人生的一个小低潮——失恋的阴影笼罩了他。

  “当时,邻村有一个女孩时常来看我,一来二去,我们产生了朦胧的感情。”汪晓林回忆道,他与女孩断断续续地来 往了一年多,但最终由于女孩的家人坚决反对他们两人来往,女孩便从汪晓林的身边消失了。

  意志坚强的汪晓林以平和达观的态度对待这一挫折,他发现,在这挫折背后蕴涵的希望之所在。

  1992年年底的某一天,有感而发的汪晓林一口气写下《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

  也不知道她为什么笑开怀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不知道她为什么闹喳喳

  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又发呆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你猜来猜去小心陷进来

  不期待她会难过鼻子会发酸

  笑起来她会让你心花开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你猜来猜去就会把她爱

  爱她的温柔善良和美丽

  爱她的开朗大方和纯洁

  1993年3月,《词刊》全文登载了这一作品。两年后,著名作曲家颂今为之谱曲,青年歌手周亮演唱,《女孩的 心思男孩你别猜》迅速传唱开来。人们惊叹于歌词作者对女孩心思把握的细腻,却不知这是一个终日躺在病榻上的残疾人,一 个未曾真正得到爱情眷顾的农民所写。

  1998年的春节晚会上,这首歌一炮走红。词坛泰斗乔羽得知汪晓林的境遇后,从北京发来信函:

  晓林同志:

  如果歌词创作能给病榻上的你带来安慰,那么此事也会为我们的歌词界带来安慰的。真佩服毅力为你带来的成就。

  在乔羽先生的帮助下,汪晓林成为中国音乐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收到乔羽老先生充满鼓励和温情的信后,我感动极了。我没有想到他会给我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写信,鼓励我。 这封信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汪晓林告诉记者。

  汪晓林不能弯腰写字,他把空开水瓶放在桌子上,上面再放一个木板当写字台——这恰恰与他胸部等高。就是在这样 的写字台上,他又写出了一两百首歌词。

  收获爱情

  汪晓林自强不息的事迹传遍了当地的乡镇。

  在黄梅县烟草局工作的临时工张梅(化名)从报纸上得知了汪晓林的事迹,被他的坚强深深打动了。此时的她,正经 历着感情的低谷。

  张梅本来有个幸福和美的家庭,丈夫是某单位的干部,家庭收入也不错。可幸福却被第三者破坏了,丈夫的出轨导致 婚姻的破灭。最终,她与丈夫离婚了,女儿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而留给她的就是目前居住的那套楼房。

  张梅给汪晓林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想要见见他。汪晓林欣然同意。那天见面后,骨瘦如柴的张梅向汪晓林袒露了自 己的处境与遭遇,汪晓林用温情的话语开导着她。临走前,张梅偷偷将100元钱塞入信封,留在了汪晓林家。

  从此,每逢节假日、双休日,张梅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汪晓林的家中,得知汪晓林爱看书,每次去都会为他带去各种书 籍。渐渐地,张梅也开始分担照顾汪晓林的重担,帮着汪晓林的父母种地拔草、给汪晓林洗脚……

  有一天,张梅坐在汪晓林的床头,问他:“你父母的岁数越来越大了,你想过没有,万一他们去世了,将来谁来照顾 你?”

  汪晓林不敢想象,自己能收获到爱情的果实。他不语。

  张梅继续对他说:“你想不想找个人来做你的拐杖?”

  汪晓林无语。“我内心想要如此,但我不能,我完全不能自理,得需要别人照顾,怎么让这份重担压在柔弱的女子身 上呢?我当时很犹豫。”汪晓林回忆,“我拒绝了她。”

  她依旧如往常一般来汪晓林家照顾他。

  汪晓林的母亲过生日时,张梅特意拿出自己以前的一条金项链,给汪晓林的母亲“打了一对耳环”,“我们全家人都 被她感动了”。

  汪晓林的父亲还单独找张梅谈话,明确地告知她:“若与汪晓林一起生活,你将面对三座大山:来自家庭的压力、街 坊邻居的流言蜚语以及将来生活的经济重担。”

  张梅斩钉截铁地回答:“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汪晓林的!”

  这句话,至今还令汪晓林感动不已。

  2001年2月18日,汪晓林与张梅结婚了。之前,汪晓林的两个弟弟将张梅所居住的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汪晓 林带着两床棉被,被弟弟送到了位于县城的新房内。

  “人家都说是我嫁给了张梅,而不是张梅嫁给了我,我确实亏欠她很多。”汪晓林动情地说。

  19年间,“我自己创作的歌词有600余首,已经在报纸杂志上登载的有300余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 会的临近,他还书写了《相约北京》、《China北京》等奥运题材的歌曲。

  湖北省中医研究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斌表示,汪晓林的病情适宜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该院无偿为其提供价值4万元 的两套人工髋关节。对于3万余元的手术费,汪晓林表示,“愿意用自己创作的歌词来换”。

  在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汪晓林筹集到了手术款。手术非常成功,他目前正在老家修养。

  汪晓林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梦想是能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1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