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港澳视觉艺术展在京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14:28 青年参考

  文素素

  

  作为国际大型艺术拍卖会举办地,香港、澳门的艺术形象除了满纸黄金外,仍有其独特的世俗化精神支撑着,深入市 民精神内核是港澳艺术明显的特点。6月23日到29日,一批港澳本地艺术家携其代表性作品齐聚北京世界艺术馆,参加“ 相约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港澳艺术节”暨《2008港澳视觉艺术展》活动,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新媒 体艺术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两面性的港澳。

  一些人认为,除了吃喝玩乐外,香港无文化。其实,作为一个中西生活方式混杂、已经极度市民化的社会,香港的文 化正体现在其世俗化的市民精神上,勤奋、拼搏、乐观是香港人最积极的一面。但积极面的背后呢?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巨 大紧张的精神压力,构筑了香港人压抑、隐忍、无奈的另一面。

  参加展览的70余件作品多取材于香港、澳门特定的文化语境,充满了现实性。14位艺术家来自社会各界,其作品 代表了当下港澳的艺术特色,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港澳人眼中的世界。

  香港艺术家朱兴华原本是精神科护士,20多年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的经历,使他能够窥透对方的心理,他的绘画和 雕塑多以智障人士为主题。《我在庙街的日子》展示了陷入密码格中的生活,到处是字符和框框;《当我经过美孚》是人面对 高耸、密实如蜂窝般的大厦,那种震撼、压抑的感受,契合着曾经住在香港油麻地的朱兴华当时的心境。“我当时住在油麻地 ,可以说是很下层的社会,初看到大厦时,很震惊。”雕塑《抱头》、《小珠儿(粤语“侏儒”的发音)》以智障者和侏儒为 对象,直白的无知,裸露的哀伤,通过稍显简单粗糙的木头造型,狠狠地撞击观者的心灵。

  冯力仁是现职工程师,他也用木头雕塑来体现香港三四十岁男人的不易,“香港三四十岁的男人压力真的很大,每天 被不同的包袱压着,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这样,也不知道会飘向何方,很无奈。”他的《行李》、《漂流》是他业余时间 疏解工作压力的成果,特意用最原始、有手感的木头为材料,不用和人费心说话,只需要用力一刀一刀地刻。这位衣冠楚楚的 香港男人,正是典型的香港白领代表。

  当然,港澳人也是乐观的。万青力是香港大学文学院艺术系教授,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权威,浸淫香港生活多年 ,作品多是漫画式的小品,如《任何动物的屁股都摸不得》、《有话请您好好说》,充满乐观自嘲的意味。

  “靠艺术维生在香港澳门都是不可能的,但艺术到哪里都存在。”朱兴华和冯力仁向《青年参考》记者如此表示,港 澳人像一只只勤劳的蚂蚁,到处为找食奔忙。但勤劳的蚂蚁终有疲惫的时候,疲惫时,能找到缓解的方式,也许就成了艺术, 找不到时,就可能变成精神病患者,“香港精神病人很多呀!”做了20多年精神科护士的朱兴华半开玩笑地说。

  精神病也好,积极乐观也罢,物质发达的港澳人就喜欢贴近现实的艺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