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蒯乐昊
卫道士这样评点交谊舞:“自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搂住女人的腰肢起,这个世界就堕落了。”那么,当女人可以名正 言顺地穿上仅遮羞处的三点式比基尼后,这世界怎样了呢?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岛(BikiniAtoll)上爆炸了原子弹,18天后,一位名叫路易 ·雷亚尔(LouisReard)的法国人推出了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 仅用了不足30英寸的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只火柴盒中。这项爆炸性的创新让人回想起了原子弹的威力,于是用“比基尼 ”称呼这种泳装。
中世纪,人们用一系列理由阻止妇女游泳甚至洗澡。17世纪,妇女们洗澡时必须穿上及踝的厚衬衫,外加一顶帽子 来保持体面。她们一浮出水面,侍者就马上为其披上长袍。到了19世纪,妇女穿起一种配有皮带、长度及膝的新式泳装,她 们头戴泳帽,脚蹬系带拖鞋,泳装下面还穿着裤子和丝袜,这全套设备的湿重可达40磅以上。
穿着这样的盔甲跃入水中,不啻于背着一只煤气罐在游泳——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直到1912年,女子游 泳才首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此前,哪有女人能在这样沉重的运动中创出速度?她们连享受这项运动都很艰难。可怜的澳大 利亚女选手安妮特·凯勒曼(AnnetteKellerman),1907年在某场比赛中穿了件大胆的连体泳装,结果 生生叫警方给逮捕了。
令人惊讶的是,诞生在法国的比基尼并非绝对原创。早在公元前1600年,壁画中就已出现比基尼式样的泳衣!看 来摆脱衣物束缚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又或者,在时尚的轮回外,早已有了一个更大的轮回——道德与文明的轮回。
保守的比基尼已渐行渐远,但沉重的比基尼又见回潮。2008Chanel春夏发布会,出现了厚重的牛仔布比基 尼。牛仔和比基尼同属时尚界两大发明,它们的碰撞,当然具有符号性意义。不过,但凡有过穿着牛仔裤被雨淋透的经历的人 都可以想象,裹着这样的泳衣下水,恐怕并不舒服。Chanel不是傻子,模特的衣装已在暗示:牛仔比基尼不过是穿在外 衣里的配衬,并不具备泳装的功能。
另一款不宜下水的,是针织比基尼。《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斯琴高娃扮演的姨妈,在周润发热辣辣的眼神里,穿 一件自家手工编织的红色棒针游泳衣,羞涩出场。“扑通”一声下水后,毛线吃水变重,同时开始掉色,眼见着这枚大红秤砣 往池底坠去,热辣辣的情郎早窘吓得不知去向。救生员奋勇出头,在晕红的池水中一边打捞一边数落:“阿姨,来例假了还下 水游泳啊?!”
尽管如此,各种各样的针织比基尼依然热销:麻质的、棉线的、羊毛的,甚至羊绒的——真正的美利奴羊绒!因为游 泳并不是比基尼的唯一目的,女人们还需要比基尼来享受阳光、男人的目光和照相机的闪光……那些不宜下水的比基尼,在沙 滩上它们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