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人流行观念的变迁 从“摩登”到“时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15:49  青年参考

  作者陈丹燕

  上海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它的大街小巷也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东方出版中心最新推出的 《永不拓宽的道路》一书中,作家陈丹燕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上海著名街道中的18条,着力描写发生在这些街道上的具有 标志性的人和事。在本书的第9章,作者以上海第一条西式街道——南京西路的历史为切入点,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上海 居民对物质生活的态度与流行观念的演变。

  1.被称“世界大都市”让上海人受宠若惊

  上世纪30年代,有风声说上海与纽约、巴黎和伦敦一起,被人称为世界性大都市。这消息让一直很谦虚的上海人受 宠若惊。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城市比肩,这多年来不敢多想的热望,竟于此刻梦想成真。于国家,它标志着终于摆脱了东亚病夫 的贫弱之态,于个人,微小的生命终于在有限的生存里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多年来饱受创伤与怨恨的自尊心,终于得到真切的 安慰了。

  带着惴惴不安的惊喜,打量自己的城。南京西路开初是为平定太平军修的行军道,但转眼就成了上海第一条西式的马 路。一栋栋美国式的公寓大楼造了起来,有钢窗、打蜡地板、热水汀(暖气),两部电梯中间也装着椭圆形的长镜子,显得很 摩登。大楼就造在马路边,有轨电车的当当声被街道放大了,传上楼去,回荡在客厅、卧室和门厅里。

  大楼里的生活,总是让人联想起好莱坞电影里那些兴致勃勃、毫不拖泥带水的城市,特别是年末时,那里的人家,将 一棵顶上插了银色大星星的绿色小枞树放在窗边,老远就能看到。在餐馆的方桌前吃着鲜肉汤团,遥望着那些圣诞树,心中真 是惊异上海生活的西方化。

  在大楼的底楼,商店一家家排开,从西伯利亚皮草、西式女装鞋袜,到印度手工珠宝,什么都有。它们大多是西式商 店,没有中国人街市的嘈杂,卖的也都是昂贵的时兴货。最最有名的是,那条街上有两家白俄女人开的时装店,引领着全上海 的时髦。女客人进得店堂去,说自己想要如何打扮,女主人只消撩起眼睛来看你一眼,说:“噢,知道了。”就自己做主给你 从头到脚搭配好了,而且果然比你自己搭配的更得体。所以人们传说,一个传统的乡下小姐从时装店里走出来,就变成焕然一 新的都市丽人。

  30年代的上海,“摩登”是它最重要的追求。将modern一词翻译成带有洋泾浜英语遗韵的“摩登”,那里面 的含义,已从单纯的“现代”,生发成了富有上海特色的“现代性”。摩登,表示它不仅时兴,而且从西方文明世界舶来,是 那个工业社会的先锋,还带着世界主义的熠熠光华。它是与中国古老的一切腐朽针锋相对的词,一种对新生活的追求。

  2.给上海市民的“10条告诫”

  1934年,作家郭建英跑去闹市街头,观察上海市民在街道上的行为是否符合世界大都市人民的身份,然后写下了 《摩登生活学讲座》:

  1.切勿争先恐后地上电车或者公共汽车,得了第一名也没有奖品给你。

  2.在街上握手时,用不着脱去手套。即使指上戴着金银钻戒,也只好请你忍耐些。

  3.公车上切忌偷阅他人的书报。这个权力还是让给以吝啬驰名全球的苏格兰人独享吧。

  4.十字街头点上红灯时,切勿奋勇闯过横路。要自杀的话,还是跳入海中比较富于诗意。

  5.点上绿灯时,切勿拼命往前奔跑。即使跑到第一,你的爱人也不会称赞你。

  6.请勿呆张着你的嘴,人家不会给你吃的东西。

  7.行路时,男子不可把两手放进胯袋里,听说膀胱病的人老是这样的。

  8.切勿在人家面前挖鼻屎。那虽是最有趣味的事,但请你暂时压制吧。

  9.路上遇雨时,请勿夹着帽子奔跑。古今中外,帽子这东西总是戴在头上的。

  10.切勿单穿睡衣跑到人家的面前。人家非但不会觉得你肉感,倒要觉到恶感。

  ……

  如一块冰终究要化为一汪水,“摩登”这个词落到实处,就是如此的物质主义。这些告诫虽然刻薄小气,但那里面的 物质主义者立场,仍带有令人解颐的体贴。它的油滑,是上海人熟悉的;它的调侃,更是上海人对自己发达的基本立场。细细 想开去,这条路的渐渐筑成,也都是为了买卖,从这条路的兴旺看到的上海,一切都是因为买卖才得以兴旺,得以现代。所以 ,它的摩登,是一座伟大的消费城市的摩登,并不唱民族大义的高调。

  不过,南京西路上培植起来的物质主义到底是崭新的,甚至不比美国来得久,所以它还有些稚气,有些新奇,像个兴 奋不已,心中又暗暗有些抵触的新演员,不像伦敦那样严正坚决。兴致勃勃的物质主义,将这里变成了一条饶富趣味的马路。 上海新兴的中产阶级,最喜欢到这里来散步,看橱窗,谈恋爱。以至于《摩登生活学讲座》里,专门有一条针对那些追求女朋 友的年轻男职员的告诫:“不要装出关心时髦的样子,更不要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多看橱窗,否则要受意外的损失。”

  3.从物质主义到实用主义

  今天在南京西路上走一走,不由得想起张爱玲来。想起她写过的,一双水红色的绣花鞋,兀自微微内八字地走在路上 的情形。那双绣花鞋,如今倒好像是被张爱玲本人的幽灵穿着,在人行道上一路沙沙地轻响,一路伴随着。

  当年她写公寓生活时,正是战争时期,房间里的热水汀不好用了,圣诞树的墨绿色身影,也被晒褪色的旧平绒窗帘和 幽暗的灯光所代替。那些凋敝的窗口成为这个城市沧海桑田的故事。那里的老人也许会对你说,他家这套房子,是从举家去美 国的犹太人手里买来的。这样的老人,想来那时手头还是宽裕的,但现在同样会为了节省自来水,特地去后楼梯的拐角,用从 前给各家佣人公用的洗手间。

  凯司令咖啡馆早已不像她当时描写的那样阴沉。现在它是一爿大店,有一大片玻璃墙的3层楼房。店面堂皇了许多, 栗子蛋糕依然是招牌,但口碑却大大地差了。到底隔了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人们对蛋糕和咖啡的口味都变得更快餐化 ,自认为见多识广,再没有对食物郑重其事的爱慕。

  当年她提到的平安电影院,现在早已关门大吉。电影院气派的大门,成了一家外国女装店的入口处。不过,这里仍保 留着她形容过的那条宽阔的香蕉般弧线,那正是装饰艺术式建筑大门的典型风格。从前的商店与电影院,还有舞场,大都名字 还在,但门牌号码却是改动过了的,成为曾天翻地覆的佐证。

  一路看着那些老店标出现在不同的底楼,顶着个老名字,但面目已非,就像立志来沾光的远房亲戚。如果说上个时代 是物质主义的,这个时代就是实用主义的。来不及讲究体面,急煎煎先一把拿来,利用起来再说。

  4.“摩登”已被“时尚”取代

  兜兜转转,上海如今又以成为世界大都市为己任。“摩登”这个词也被“时尚”所代替。那不是modern的新译 ,而是另一个词fashion。摩登事关一种价值观和姿态,而时尚与其说是一种入时的装束,不如说是一种产业的名称, 比价值观务实得多。

  从平安电影院到凯司令咖啡馆的途中,现在有了3幢笔直的摩天楼。它们虽然又新又突兀,却是非常地道的上海风格 。这3幢楼里,有着与当年绿屋夫人时装店同样时髦的女装店,也可以买到6克拉的钻石和西伯利亚甚至芬兰的皮草,当然还 有各种餐馆,从鱼翅捞饭到星巴克咖啡,可提供全世界各种口味。在那些奢侈品橱窗前,谈恋爱的青年仍旧像1934年那样 流连着,女孩子向往地瞻仰着小职员一年的薪水才买得起的皮包,男青年只有满面羞愧的份。物质与消费卷土重来之时,成了 一种深深的饥饿,摧毁人的自尊心。狂热地追逐现代性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人们只有能力去追逐时兴的款式。

  如今,人们要争先恐后地上公共汽车,在车上也会偷阅他人的书报,当别人只是你的小提琴谱架而已。这似乎不再是 吝啬的问题,而是乐于偷懒。凑巧看下别人的报纸又算什么呢;不乐意被揩油的人,那才叫吝啬。路上张着嘴和挖着鼻屎的人 ,还保持原样,仿佛已是人之常情,责备他们的人倒有矫情之嫌。至于单穿睡衣出现在街头,现在已渐渐集中在中年男女们身 上,成为他们的专有形象。

  说到帽子的问题,虽然因为现在戴呢帽已过时而得到自然的解决,但身上的时髦衣饰至高无上的地位,已成为市井生 活的重要传统。更有人实在买不起陈列在眼前昂贵的意大利皮衣,便偷偷带了剪刀进去,将那些衣服剪碎。总之,现在的人较 之从前,更为生猛与焦急,争抢成为本能,妒恨无法克制。1934年的油滑和稚气的无耻,倒显出了它的古董气。

  (::节选自《永不拓宽的街道》,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第一版,连载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