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凶八年的七旬老夫妻

  特约记者/冯钢

  提要:2008年11月17日,内蒙古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8年前的杀人案,58岁的被告人吕斌蓄意 谋杀罪成立,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把吕斌送上法庭的正是他自己的哥嫂,一对年近7旬的老夫妻。对于这个判决,吕斌的哥哥 吕明表示接受,但大嫂王亚娟却不同意,执意要申诉。

  就因为这个不同的意见,这对结婚20余年的老夫妻的感情竟然走上了破裂的边缘。

  庄严的法庭,严肃的法官。一声敲响,法槌落下。旁听席上,一对老夫妻的表情凝重,细看之下,表情又截然不同。

  老夫妻中男的叫吕明,女的叫王亚娟,他们是杀人凶手吕斌的哥嫂,又是这起案件的受害者家属。被吕斌杀死的年轻 人名叫吕小龙,是吕明和王亚娟的亲生儿子!为了将杀害自己亲侄子的吕斌缉拿归案,他们踏上了8年的漫漫追凶路,历尽艰 辛。然而,听到判决的一瞬间,这对老夫妻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

  “无期徒刑?”判决结果出来后,吕明表示能够接受。然而,妻子王亚娟却不同意,“我儿子一条命,只换来他(吕 斌)无期徒刑?无法接受,我一定要他偿命”,王亚娟神色漠然,然而无比坚定。

  口角引发的命案

  2000年11月28日,23岁的内蒙古小伙子吕小龙在姑姑家和亲戚朋友们打扑克。

  吕小龙在大连打工,工作干得不错,再有几天就要结婚了,前途一片光明。想到以后自己就要成家立业了,吕小龙心 情很好,和亲戚们说说笑笑地打着扑克,却不太上心输赢。

  大家玩得又热闹又认真。这一局牌两帮对手拆解得很厉害,到了末尾,还难分胜负。关键时刻,吕小龙出错了一张牌 ,害得他和叔叔吕斌输掉了这一局,送出去不少钱。

  “你他妈……”吕斌一时没有忍住自己的情绪,满口污言秽语。

  吕小龙也懊恼自己没有看清牌面,尽管叔叔一直在责怪他,但他开始并没有吭声。吕斌对侄子的责骂持续了几分钟, 年轻气盛的吕小龙终于忍不住了,和叔叔对骂起来。

  牌局被搅黄了,吕小龙也郁闷地回到自己租住的房子。

  过了一会儿,吕小龙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作为一个晚辈,他不应该如此对待自己的长辈。他决定去吕斌家找叔叔道歉 。

  吕小龙走到半路上,恰好遇见了迎面而来的叔叔吕斌。他还没来得及向吕斌开口道歉,就感到自己的大腿根部一热, 鲜血喷涌而出。

  带着疑惑的表情,吕小龙倒在血泊之中,吕小龙只看到叔叔吕斌铁青的脸和那把滴血的刀刃。

  即便是现在,都没人知道吕斌的内心想法。仅仅是打牌之中的口角,吕斌就将利刃刺进了亲侄子的大腿,割破了他的 股动脉。

  吕小龙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因为失血过多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吕斌在伤人后,连夜逃走,再也没和亲人联系过, 仿佛人间蒸发一样。

  老夫妻誓死寻仇

  王亚娟的天塌了。

  还在憧憬着参加儿子婚礼的她,怎么也没料到,一个来自子夜的电话,使自己的生活面目全非,天翻地覆。

  在大连打工的吕小龙的老乡打电话给王亚娟,告诉她吕小龙被自己的叔叔杀死了。

  带着万分惊恐和怀疑的心情,王亚娟和吕明连夜赶到大连。直到他们亲眼看到儿子冰冷的尸体,才痛苦地相信,自己 年轻懂事的儿子再也醒不来了。

  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仅仅是因为打扑克输了,弟弟就把自己的亲侄子捅死了!

  儿子死不瞑目,凶手逃之夭夭。没更多时间悲痛了,王亚娟和吕明做出了决定,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抓捕凶手,为儿 子报仇!

  为了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58岁的王亚娟夫妇开始了自费寻仇之路,“就算你逃到天边,我们也要把你抓回来”!

  王亚娟和丈夫开始托老乡打听吕斌的下落,他们认为,无论吕斌逃到哪里,都会和老乡取得联系。

  王亚娟爆发了一个悲痛母亲最大的潜能,她动用了所有能用得上的人脉关系,在全国各地寻找可以联系上的老乡,平 均每隔三天,就挨个打一遍电话,询问吕斌的下落。

  只要探听到一点风声,王亚娟就扔掉手中的一切,奔赴当地去寻找线索,不管离家乡有多远,不管要花多长时间都会 赶过去。沈阳、秦皇岛、长春、吉林、哈尔滨……10多个城市的奔波劳累,换来的却只是一切虽然真实,但毫无用处的信息 。

  想到仇人逍遥法外,王亚娟夜不成寐。不把凶手追拿归案,誓不为人!一夜之间失去儿子,足以使一个母亲把自己变 成不顾一切的复仇机器。然而,王亚娟夫妇不知道的是,他们自费寻仇的时间是整整8年。

  艰辛的自费寻仇路

  王亚娟夫妇是普通的农民,对于这对从前几十年的生命经历仅靠种地维持生活的老两口来说,自费寻仇的过程充满了 艰辛。

  他们第一次得到吕斌的消息是他在吉林省,兴奋的王亚娟和丈夫揣上家中仅有的500元钱匆忙上路。

  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面对滚滚人流,王亚娟夫妇并不慌张。想到凶手就在这里,他们心中涌起了为儿子报仇的 希望。

  但是,王亚娟夫妇根本没有做好寻凶生活的准备,就匆匆来到这里,他们低估了大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庞大繁杂。

  老乡给王亚娟夫妇提供的消息是:吕斌在长春市市中心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出工的时间在凌晨5点左右。

  因为没多少钱,王亚娟夫妇只能在城郊住店,去吕斌所在的建筑工地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王亚娟夫妇天不亮就走 ,一直蹲守到天黑才回旅店。回旅店的路况很差,舍不得打车的王亚娟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坐“蹦蹦车”。三个轮子的“蹦蹦车 ”像甲壳虫一样颠簸在土路上,几乎把老夫妇颠散了架。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持着。在长春待了一周,他们没有找到吕斌。为了省钱,他们每天只买4个馒头,两人早上和 下午各吃一个。即使这样,500元钱也很快花光了。王亚娟夫妇失望地回了家。

  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后,王亚娟夫妇在去往秦皇岛追缉吕斌的过程中选择了另外一种模式。在当地,他们没有在第一 时间就去寻找吕斌的下落,而是两个人都先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用来赚取缉凶的费用。

  2002年的夏天,王亚娟去饭店应聘做洗碗的临时工,这是她唯一能找到的适合她的工作,但是招聘方要求应聘者 50岁以下。为了生存下去,生平没有说过谎的王亚娟告诉招聘方自己49岁。

  在背井离乡的奔波中,王亚娟夫妇经历了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焦灼和忧郁。没钱不要紧,到处走也可以忍受,可是 过了这么几年,为什么杀人凶手还是逍遥自在地生活在人间?

  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来了,王亚娟依旧和丈夫奔波在寻找吕斌的道路上,为此,几次在火车站被警察隔 离。此时,离他们的儿子吕小龙死去,已经过去了3年。

  “我恨他,我不希望他得病死去。我想亲手抓住他,为儿子报仇。”在王亚娟的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抓住吕 斌这件事了。

  她只为此而活。

  凶手落网后的解脱?

  2006年年末,一切即将结束。也许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存在?王亚娟夫妇得到一个老乡传来的线索:吕斌出现在 沈阳市大东区的一个废品收购站。

  两位老人立即赶了过去,一连蹲守了两个月,发现了吕斌女儿家的住址。随即,他们在周围展开了挨家挨户的调查: “有没有这么一个外地人,身高一米七左右,内蒙口音……”

  同时,老夫妇在线索所反映的那家收购站蹲守。

  一周后,吕斌终于出现在那里。这时离那个血腥的夜晚,过去了近8年。

  辗转十多个城市,放弃了一切正常生活,扔掉了所有理想和打算,只为了使儿子永远地合上双眼,王亚娟夫妇用去了 整整8年时间。看到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身影,丝毫没有迟疑,老两口第一个动作是掏出手机报警。

  王亚娟激动得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眼泪刷刷地往下掉,手抖得厉害。她告诉记者,当时“110”这三个号码都按不 准。她只能把电话塞给丈夫,让他拨打。

  接到报警的派出所民警,迅速给吕斌带上了手铐。核实他的身份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身份证用的还是本来的名字。 就是他!

  8年,凶手终于落入法网。

  王亚娟发疯一般地冲了过去,想咬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两口,被警察拦住。吕斌只说了三个字:“对不起”,就 再也不出声了。

  在王亚娟情绪激动地试图用亲身行动为儿子报仇时,亲哥哥吕明却心情复杂地看着弟弟。看着他疲惫的神情,灰暗的 眼睛,以及最后被捕时难以察觉的一丝解脱的神情……

  也许,在他和王亚娟寻仇的这8年,吕斌也度过了同样的不眠之夜,辗转难眠……

  被害者家庭的后遗症

  尽管凶手已经抓到了,但这场磨难过后,这个家庭往日的笑声早已不在。

  面对每一个前来采访的记者,王亚娟都絮絮叨叨地重复一套话:关于死去儿子的童年。

  “这孩子属虎,脑子特别聪明,他三四岁时,我们家盖房子,小龙暂时寄居在别人家里,他自己玩游戏,用沙土修小 水沟,用纸做小船划,邻居家老头都夸这个孩子能玩出道道。人家逗他,问他长大干啥,他一嗓子就是‘开飞机’或者‘当科 学家’……这孩子原来学习起来,接受很快,别的小孩上学前班得上两年,我们家孩子学得快,他只呆了一年,老师就建议他 上小学……”

  吕小龙的死,改变的不止是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妹妹吕小兰,今年只有19岁的一个女孩。由于家庭条件拮据,学习 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的吕小龙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考大学深造,而是出来打工,“他说,他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妹 妹上大学,给家里盖楼房”。

  哥哥出事后,吕小兰的父母外出缉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要自己一个人睡在家里,自己做饭吃、自己洗衣服 、自己干家务,8年了也没怎么看过父母。8年独自生活的压力和委屈,让吕小兰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高考落榜,只能 外出打工。

  吕明承认,在这8年当中,自己和妻子唯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追凶,为此,他们放弃了一切,甚至影响了女儿的人生前 途。“在她这一辈子最重要的8年时间里,我们为了报仇,没尽到父母的责任,把孩子耽误了。我,我会把她找回来,一家人 好好过日子。”

  而王亚娟老太太则离开大连回到内蒙古,准备孜孜不倦地提起上诉,为死去的儿子讨回她认为应得的公道。“我要离 婚,然后以死者母亲的身份提起上诉。”8年过去了,各地奔波,王亚娟老太太的口音都有些变了,带着些许的“海蛎子”味 。(文中人物为化名)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