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海外文化推广的“质”与“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16:58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布加勒斯特记者/林惠芬

  驻东京记者/陈曦

  驻内罗毕记者/宋盈

  “这是一部得满分的连续剧,所有情节处理得合情合理,几近完美……”“我叹服连续剧里的一切,包括韩国人的礼 仪、严谨、公正,还有音乐、布景、文化。”“这已不仅仅是一部连续剧,而是反映韩国形象的影剧。韩国人给我们上了一堂 生动的道德修养课……”刚登陆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的韩剧《大长今》使韩国文化在罗马尼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大长今》的成功不禁使人联想到不久前发生在罗马尼亚的中国佛教字符事件。今年8月,一款“中国制造”小玩具 被罗马尼亚当局勒令下架,原因是该玩具上被误认为印有纳粹标志性符号。其实,这款售价2列伊(不到半个欧元)的玩具上 印的是象征吉祥和美好的佛教字符“”,但由于它与纳粹党卫军的“”标志十分相似,便遭到了严厉排斥。对佛教字符这一中 国文化元素缺乏宣传被认为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其实,罗中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不论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的中国文化推广也从未间断过。在罗马尼亚, 既有民间性质的“罗中文化中心”,也有孔子学院。今年10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罗马尼亚期间,两国政府还签署了互设文 化中心意向书,希望由此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的交往。但中国的文化推广为什么收不到类似《大长今》那样的功效呢?《环球 》杂志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中国海外文化中心,看看中国的海外文化推广到底功效如何。

  布加勒斯特的反差

  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文化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75年,即清朝鼎盛时期,一位名叫斯帕达鲁·米列斯库的 罗马尼亚人作为俄国沙皇的外交使臣到中国考察,并撰写了《中国漫记》一书,成为史料记载中第一位与中国交往的罗马尼亚 人。书中对中华民族博大和丰富文化的描述,吸引了众多罗马尼亚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

  2004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罗马尼亚前夕,为纪念两国建交55周年,在罗马尼亚文化部和布加勒斯特市政 府倡导下,民间性质的“罗中文化中心”在布加勒斯特揭牌。随后,两家孔子学院也于2007年底和2009年在罗马尼亚 落户,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座谈会、报告会、电影、演出、美术展览、教授汉语等 。

  尽管如此,传播效果却并不理想。家住西南地区的弗洛雷亚娜说:“我女儿很有语言天赋,她非常希望学汉语,想更 多地了解中国,但是我不可能长途跋涉带女儿去听课。”她为此建议,孔子学院应开设网络课程或电视课程,为更多人学习汉 语、了解中国提供便利。

  2009年8月的佛教字符事件给中国文化推广敲响了警钟。这款带着“”符号的玩具是在罗马尼亚北部博托沙尼市 的一家商店被发现的,当地消费者协会接到举报后随即查封了货物,商店还被课以5000列伊的罚款(约1200欧元)。 一名妇女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我怎么能让孩子接触具有暴力象征的玩具?!这太可怕了!”

  在罗马尼亚经营多年的华商金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公司一款木门也曾因为上面有这个符号而全部积压在仓库 。罗马尼亚法律明文规定,传播、销售和制作法西斯标志属于犯罪行为,涉案者可被判处6个月到5年监禁。“尽管这明明是 佛教符号,跟纳粹标志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没法解释清楚,为了少惹麻烦,只好不卖,息事宁人。”

  一位当地同行在听了记者的解释后说,包括他自己在内,许多罗马尼亚人对这个佛教符号闻所未闻,看到它自然会与 希特勒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介绍中国文化应该点面结合,针对不同受众有所侧重。“如果说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中国的武术、 针灸、太极、剪纸……的话,那么,有必要让小部分人了解类似佛教的图释寓意,这不仅是知识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减少华商 的经济损失,并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记者了解到,在罗马尼亚主要城市,到处都有欧美国家图书馆和文化中心,但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几乎没 有。但这并不影响亚洲国家在这里用恰当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文化,韩国《大长今》的成功便是最好的验证。

  “韩国太遥远了,不能身临其境,饱饱眼福也好。”退休多年的卢奇卡太太说,她每天傍晚等着收看《大长今》,“ 大长今勾起我对韩餐的食欲。如果有机会去韩国,我一定要尝一尝地道的韩国料理。”而她的孙女安娜则觉得韩国的传统服饰 很漂亮、针灸很神奇。“没有想到韩国的传统医术也这么高明,看了这部连续剧,全家更加相信针灸了,”卢奇卡说。

  一些罗马尼亚朋友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中国的文化在罗马尼亚没有得到充分的介绍,能够去中国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罗马尼亚人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也有这样一部连续剧,让我们轻轻松松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就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看重“水泥箱子”

  电影《非诚勿扰》让中国人看到了或旖旎或壮美的北海道风光,这部电影给日本带来了大批的中国游客,让北海道从 一个很少在中国旅行团日程表中出现的地名,一跃成为仅次于东京的中国游客的必游之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今年4月底访 问中国时,特意约见了该片导演冯小刚。日本首相见一个中国电影导演会选择什么地方呢?这个地方就是位于北京的“日本文 化中心”。

  这个中心成立于2008年10月10日。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被称为“暖春之旅”的访 问。访问期间,在胡锦涛主席和日本时任首相福田康夫的见证下,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尽管日本已经在 美国、法国、韩国等很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文化中心,但政府间正式缔结协议成立文化中心,对日本政府来说尚属首次。

  日本在中国的这个文化中心前身是1994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日本国际基金会北京事务所。该基金会以政府出资作 为财政基础,以运用政府资金所获得的收入,从政府处得到的运营补助金和民间的捐赠作为财政补充。它提倡的是“文化交流 以人而开始,以人而结束”,最近的一次活动是12月2日在中国隆重推出日本著名爵士演奏家渡边香津美。

  在东京,经过紧张的筹备,设在日本东京虎之门的“中国文化中心”也将于12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并正式对外开 放,这可以说是最新的中国海外文化中心了。与北京的日本文化中心不同,在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传统文 化推广上。它最近的一次活动是为了庆祝该中心挂牌成立举办的《山高水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参赞张爱萍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很多日本人认为,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母国”。所以,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非常关注和向往。不管是在日本的孔子学院,还是早在1988年日中两国共同在东京成立的“日中友好会 馆”,都把中国文化推广的重点放在了传统文化上,比如中国所有出土文物展览基本上都在日本展出过;所有地方剧种,包括 京剧、昆曲、川剧、徽剧、秦腔、粤剧、越剧、二人转等等都在日本多次演出过。

  在筹办中心开幕的间隙,今年9月,中国文化部和大使馆还在日本举行了盛大的“2009中国文化节”。这次文化 节品类繁多,包括11个展览、1个电影展、8个门类的表演艺术、1个日本卡拉OK大赛;《建国大业》在海外的首次公映 ……重头戏还是在传统文化,其中《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在东京的参观人数超过10万,而中国国家四大京剧院的200多位 艺术家在日连续演出16场。

  中国在日本的文化推广偏重于传统文化,针对现代年轻人的活动却是少而又少。11月24日,日本网站Recor dChina做了一篇名为《租房不会幸福吗?八成中国人以为幸福=有房》的报道,后来被日文雅虎网站全文转载,引起了 日本网友的广泛讨论,他们对中国人如此看重一个并不真正属于自己的“水泥箱子”十分困惑。有识人士认为,不管是孔子学 院还是文化中心,如果能对类似问题所涉及到的中国当代文化背景加以介绍,对两国人民相互之间的了解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张爱萍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目前由于场地的限制,中心只能举办一些展览。今后中心会慢慢扩大规模,会有剧 场、展厅、图书馆、中文教室、民族乐器教室、烹调教室等等,成为一个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地方。在问到文化中心与孔子学 院在文化推广上是否有重复建设,在推广内容上是否雷同时,张爱萍没有进行正面回答。

  平衡传统与现代当为长久之策

  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是由文化部主办的,它主打的是“文化牌”。按照文化部的解释,它的任务是持久地把优秀的中华 文化展现给当地民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争取当地民众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肩负着把驻在国的优秀文化和现代 化发展经验介绍到中国,增进国家之间合作和友谊的使命。

  在水清沙白的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贝尔村,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红色牌坊式大门,将当地人引入了展现中国迷人文化 的场所——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从1988年落成之日起,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就在千里之遥的非洲扬起了一面旗帜, 成为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

  线条简洁的小楼内,火红的中国结和象征中国民乐温婉风格的乐器琵琶、阮悬挂在墙壁上,装饰着天坛、长城彩色图 片的走廊通向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教室。

  这里有教授汉语的专用语音教室。对汉语和中国充满憧憬的当地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训练 班学习中文,还可以品味中华诗韵。2009年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就在这里聆听了学员用标准 的普通话高声朗诵苏轼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文化中心的舞蹈教室,学员们有机会接触到苗族、彝族、藏族、蒙古族等多种中国民族舞教程,在练习舞姿的同时 了解学习中国文化。更富有文化感染力,也是最吸引当地人的是武术教室。在这里,无论年长的还是年少的学员,都可以找到 适合自己的强身健体的拳法。

  不过,以传统文化特色为主打已经无法满足当地人对中国文化的渴求。作为最先开设的两个文化中心,毛里求斯和贝 宁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正在不断推陈出新,试图寻找新的吸引民众的方法。

  最近,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艺术展览、电影晚会等活动。在贝宁的科托努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故宫博物院的 专家则受邀为当地民众和文化艺术届人士举办有关故宫的专题讲座。针对当地民众和文化人士的不同知识需求,专家们以宫廷 生活和中国画欣赏为题,面对面的讲述故宫的故事。

  今年距离中国在毛里求斯设立第一个海外文化中心已经有21年,而即将启用的位于新加坡和东京的两个中心将使中 国在海外的文化中心数量增加到9所。根据文化部的规划,未来10年,中国计划在世界20到25个国家建立中国文化中心 ,这些国家既包括周边的印度、蒙古,也包括远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和巴西。不过,文化推广不能只落实在数字上,像张爱萍 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需要拥有相匹配的文化中心。这个中心不光要从规模上,更要从内容上进行充实。”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