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归,很多人的反应是“高大上”。但在近日海曙区刚刚结束的社工招聘中,却有2名“海归”希望“扎根基层”。洋气的女海归与“社区居委会大妈”摆在一起,不禁让人担心,她们能适应吗? 通讯员 毛一波 记者 潘慧敏 摄影 张培坚
海归宋倩一连考了三年社工
“大爷大妈,你们注意台阶,要走好。”在前天海曙区举办的“防灾减灾”活动现场,就职于清风社区的社工王昱汀正照顾老人上下车。王昱汀1992年出生,从澳大利亚毕业后回到家乡宁波。当她看到海曙区招聘社工的通告后,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考试。“我很喜欢和人打交道,跟人聊天,家里也没给我压力,我就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王昱汀说。“上岗”一星期以来,王昱汀每天忙着做策划,比如联系社区老年居民、幼儿园老师参与地震演习等。颇具亲和力的王昱汀很快与很多居民打成了一片,不过她坦言自己还是有压力。
另一名海归宋倩则是因为她心中一直有一个“社工梦”。2012年,她参加了政府举办的为期两周的养老护理培训,让她对养老工作有了向往,她希望可以为老龄化社会做点事。宋倩告诉记者,在加拿大读书时,常遇到一些热心公益的社工。“我认为从事社工是一件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工作。从加拿大回来以后,我就开始考社工,江北的海曙的都考过,但因为自己没能适应考试内容,一直没考上。”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宋倩高兴了很久,她计划6月1日正式去南门街道上岗。
一海归社工工作三月后离职
采访中,记者获悉,在社工队伍中,并不是头一次出现海归。去年9月份,海曙鼓楼街道就招了一名研究生女海归。
她本科是在宁波念的,研究生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入职后,分配到鼓楼街道社保站。但去年12月,因为考取了事业单位离职了。在社工岗位只有短短3个月。
昨天,虽然没有联系上本人,但这位海归的同事社保站负责人魏建红,还是非常认同她的工作能力。
“七八年前,我们招聘社工时一般会委婉地拒绝‘海归’,主要是担心他们不了解社区工作,眼高手低;也担心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不会安心社区工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希望加入社区工作,于是,在海曙区社工队伍中也出现了‘海归’的身影。这说明现在社工工作已为更多的人了解,社工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海曙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徐科静这样分析“海归”积极投身社工的现象。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