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脏乱差”印度耍赖快50年 西方大药企愤怒却无奈

“脏乱差”印度耍赖快50年 西方大药企愤怒却无奈
2018年07月06日 17:06 新浪新闻综合

  原标题:“脏乱差”的印度耍赖快50年,让西方大药企愤怒却无奈,终成穷人的世界大药房!

  来源:瞭望智库

  最近,库叔的朋友圈被《我不是药神》刷了屏。

  这部电影可谓“口碑炸裂”——点映票房过亿,评分全线破9!

  看过的朋友纷纷表示笑中带泪,专业人士评价:这个段位应该是十年来国产电影之最!

《我不是药神》海报《我不是药神》海报

  我们一直羡慕韩国、印度可以拍出“改变国家的作品”,如今,中国也拍出了这样的作品!

  一部电影就能“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文 | 库叔

  本文由瞭望智库综合。

  1

  只是为了活着

  《我不是药神》讲的是:

  白血病人吕受益,

  身子一天比一天弱,

  只能靠一种叫“格列宁”的药续命。

  但是,他买不起,

  准确地说,在国内买不起,

  因为市价40000一瓶。

  而印度产药效相同的药,

  一瓶只要2000,

  1/20,价格相差太悬殊!

  于是,吕受益就去找卖壮阳药的程勇,

  让他去印度,

  购买治疗白血病的仿制药,

  到国内来倒卖。

  这里面风险相当大,

  因为这种药物

  并没有得到国内药监部门的批准,

  依照法律,

  要当作假药来处理。

  但是,巨大的差价意味着巨大的利润。

  生活入不敷出的程勇犹豫了数日,

  接受了这个“商机”,

  带着吕受益的全部家底去了印度,

  正式开始了印度药品代购。

  程勇的初衷是赚钱,

  但是,在重获生机的病患眼里,

  他就是“救世主”。

  500元的进价,

  他卖5000一瓶,

  虽然已是暴利,

  可相对正版药40000一瓶的价格,

  简直算是半卖半送。

  随着业务扩大,

  程勇和吕受益还拉来了另外3个人“入伙”,

  随着他们在各大医院、论坛中展开宣传攻势,

  越来越多的患者找到了程勇,

  并给他冠以“药神”的称号。

  钱,赚了很多,

  但是,树大招风,

  程勇团队惹恼了拥有合法版权的国际医药公司。

  医药公司派人向警察局举报。

  程勇只能金盆洗手,

  解散了自己的代购团队。

  没了程勇的廉价药,

  很多患者只能从药贩子那里买,

  没想到,价格涨到了20000一瓶!

  吕受益自己也因为吃不起药而撒手人寰。

  好朋友的死触怒了程勇,

  他决定重出江湖。

  让人惊讶的是,

  他把药品价格降到了500!

  这可是赔本的买卖!

  他这样搞,

  患者们自然很感激,

  同时,引起了警察的重视。

  被抓的病友们用沉默来保护程勇。

  一位老奶奶恳求警察:

  “四万块钱一瓶的药,

  我吃了3年,

  房子吃没了,

  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那一瞬间,警察探长眼泛热泪:

  “这个案子,我不查了!”

  然而,程勇还是难逃法律的审判,

  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

  他在法庭上说:“看着这些病人,

  我心里难过,

  他们吃不起天价药,

  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

  不少人说,看完《我不是药神》,

  不由自主地想起《辛德勒的名单》。

  从一个老奸巨猾的商人,

  到能救人于水火的勇士,

  辛德勒的善良在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中被唤醒。

  无视,是一种习惯,

  拯救,也是一种习惯。

  2

  “药神”确有其人

  这部电影的灵感,

  来自2014年轰动一时的“陆勇案”,

  陆勇,正是这部电影主角的原型。

  与影片中的程勇不同,

  陆勇本身就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他曾吃了两年正版格列卫,

  花费56.4万元。

  后来,他偶然得知,

  印度有仿制版“格列卫”抗癌药,

  经过检验,药效相似99.9%,

  于是,开始服用仿制“格列卫”,

  一盒仅需3000元,

  不仅如此,这药此后还持续降价,

  2014年以后,一盒只要200元。

  陆勇不仅把这些药推荐给其他病友,

  还帮忙代购,

  一度被称为“药侠”。

  一般来说,

  在国内,没有批文、

  未经合法渠道的药,

  就会被药监部门定性为假药。

  2014年7月21日,

  陆勇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

  和“销售假药罪”被捕。

  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

  检察机关在研讨后认为,

  陆勇的行为不是帮助“销售”行为,

  而是帮助“购买”行为。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产生利润。

  最终,检察院撤回起诉,

  “自救与救人者”陆勇重获自由。

  3

  印度为何能成“世界药房”?

  《我不是药神》展现了印度作为

  “世界药房”的一面。

  电影中的台词说:

  “人们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

  所以全世界都在这里买药。”

  现实中,

  很多患者一直在吃印度的仿制药。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专利药:

  在全球最先提出申请并获得专利保护的药品,

  一般有20年的保护期,

  其他企业不得仿制。

  一般情况下,研发一种专利药,

  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时间、

  投入数亿美元,

  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层层筛选、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之后,才得以获准上市。

  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专利药。

  原研药:

  过了专利期的、由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

  仿制药:

  过了保护期,

  其他企业均可仿制的药品。

  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及适应症上,

  仿制药与专利药完全相同,

  但是,仿制药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到40%!

  个别品种甚至能达到10%。 

  印度就是世界仿制药生产的佼佼者,

  印度廉价的仿制药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吸引力,

  并且,有60%以上出口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

  美国市场上近40%的仿制药来自印度。

  一般来说,

  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的印度药厂,

  其生产成本比美国低65%,

  比欧洲低50%。 

  凭借低成本、雄厚的技术、

  大量懂英语的合格技术人员和高质量产品,

  印度制药厂商总是能够获得大量外包生产合约。

  当然,印度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求索。

  独立之初,

  跨国公司控制了80%以上的印度医药市场,

  99%的专利药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

  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印度药价高得离谱。

  这时,印度政府果断出手!

  1970年,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

  主导了对《专利法》的修订,

  真正让印度制药企业受益。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

  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

  不授予产品专利。

  说白了,印度使用的是“耍赖大法”

  ——我就是不承认你的药有专利。

  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制度上为仿制药的生产“放行”。

  同时,印度政府还颁布了药品价格管制法案,

  严格控制本国绝大多数药品的价格,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居于垄断地位的跨国制药企业,

  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野蛮生长的空间。

印度街头的药店印度街头的药店

  不过,只是“耍赖”,走不长远,

  WTO成立以后,

  印度仿制药面临着跨国诉讼和经济制裁。

  怎么办?

  一个字:拖!

  1995年,WTO成立,

  取代此前的GATT(关贸总协定),

  印度从GATT的发起国跻身于WTO主要成员国,

  要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

  对于TRIPS的执行具有10年的过渡期,

  也就是说,自2005年1月1日起,

  印度需要正式开始执行相关规定。

  到了2004年,

  印度实在拖不下去了。

  怎么办?

  印度人又想出了新办法:

  专利强制许可和对一些化合物专利授权限制。

  专利强制许可:

  WTO允许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专利药品,

  前提是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情况下:

  第一,专利权人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

  第二,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强制许可。

  第三,救济垄断行为的强制许可。

  第四,依赖性专利的交叉强制许可。

  印度利用了这一点,

  声称自己存在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在医药方面实施了专利强制许可。 

  化合物专利授权限制:

  不允许现有化合物通过新的制剂处方获得专利保护。

  举个例子,

  2006年,印度拒绝向诺华公司授予格列卫的专利,

  称其是对现有物质伊马替尼的不可申请专利的修正。

  诺华公司觉得这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但是也拿它毫无办法。

  不过,印度明白,不能太嚣张,

  在药品的专利期内,

  其仿制药是不允许出口的

  ——私人购买可以,

  大批量出口不行。

  2009年,印度新《专利法》正式生效。

  按照新规,

  印度本地公司不能再沿用30多年来的习惯做法,

  忽视跨国公司的专利而自行生产医药产品的仿制品。

  该法案生效后,

  印度侧重与国际巨头合作,占领市场。

  这看起来是为了吸引外资,

  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收紧”。

  但是,实际上,

  在外界看来,这个政策还是“非常宽松”的。

  按照规定,

  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

  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实验;

  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与美国市面上同样的药品,

  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后,

  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这加快了印度药厂的仿制速度,

  一种新药在美国上市9个月后,

  印度就能生产出同类仿制药,

  并将其投入市场。

  而且,同一种药可能会有多家印度制药厂生产。

  不过,“松绑”也带来了副作用:

  印度人逐渐沦为西方医药企业的“小白鼠”。   

  据《印度时报》报道,

  2005年到2012年,

  在475项试药项目中,

  只有17项新药通过检查。

  7年来,约有57万印度人参加了临床药物试验,

  因试药而死亡的达2644人;

  由新药副作用引发的事故超过12万例!

  涉及药物试验的厂家

  包括阿斯特利康、辉瑞和默克等欧美公司。

  印度病人排队报名临床试验

  4

  让中国人吃得起“救命药”

  由印度的案例可见,

  仿制药确实能给患者带来实惠,

  甚至获得新生。

  为啥我们不能学印度?

  对比一下印度的环境污染和卫生糟糕状况,

  我国国内健康和安全状况

  还没到申请专利强制许可的地步。

  另外,印度这么干虽然赖皮,

  但欧美是承认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

  如果像印度那样打开仿制药限制,

  就无法避免“假药”涌入,

  不利于药品市场安全稳定,

  印度仿制药副作用引发的事故数不胜数。

  更何况,

  过于宽松的专利条款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更不利于药品的研究和发展。

  药企研发一种新药,

  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是巨大的,

  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如果药企的投入没有回报,

  谁还愿意投入巨资研发新药?

  这样,最终反而不利于攻克疾病。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429万,

  癌症死亡281万例,

  相当于平均每天1.2万人新患癌症、

  7700人死于癌症。

  “谁家没个病人,

  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不只是电影中的主人公,

  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

  都可能会被卷入这样的困境。

  但是,我国的仿制药“物不美、价不廉”,

  不少仿制药药效远不如“印度制造”,

  价格还贵出不少。

  许多家庭依旧用不起。

  电影中江湖大骗子张长林的一句话,

  道尽了中国一些病人的辛酸和痛苦: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问题到底出在哪?

  仿制看似容易,其实不然。

  除了把“正版”研究透以外,

  从寻找合适替代物到临床试验,

  整个流程对研发能力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然而,中国药企的现状是多而不强,

  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上不去,

  再加上临床试验等环节的重重梗阻,

  生产仿制药的成本很高,

  定价也就低不到哪里去。

  值得欣慰的是,

  很多进展正在悄然发生。

  5月1日起,

  28类进口药关税降至零,

  其中包含了治疗癌症的常用药;

  对进口抗癌药品,

  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这些举措正是降低进口抗癌药价格的开始。

  此外,

  我国药物标准和审批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政府常出面进行药品价格谈判,尽量压低售价;

  越来越多的大病和用药在纳入医保范围……

  电影主人公原型陆勇曾表示,

  “2004年我成立了一个QQ群,

  里面100位患者,

  只有两个人吃得起正版药。

  吃正版药是什么概念?

  等于每天睁眼就需要800元,

  如果我不小心掉了一粒药,

  我都会去把它找回来。

  但现在,找我的患者越来越少,

  因为大家负担的起,

  也吃得起药了。”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慢慢铺开,

  我们相信,一切都将会如电影中程勇所说: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

  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确实,在越来越微弱的生命面前,

  有时候,是一刻也拖延不得的,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余鹏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