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 > 正文

大学女讲师制造30公斤毒品 因分娩获轻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0:05 人民网-华东新闻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防范机制的缺失,权钱交易或术钱交易现象已在科研队伍中出现,一些意志薄弱、价值观异化的科研人员更可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变为犯罪工具。近年来屡有发生的科研人员制毒案,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

  丈夫负责贩卖毒品,自己则利用“专长”在实验室研究制毒技术,南昌某大学讲师胡薇和丈夫刘军制贩毒品案9月6日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由于仅研发、制造毒品K
粉(氯胺酮)就达30.86公斤,法院以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刘军死刑。鉴于胡薇在审查起诉阶段自然分娩,不适用死刑,法院以制造毒品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至此,轰动南昌的大学女讲师实验室制毒案终于画上句号,但胡薇由一名高校科研人员一步步走向制毒不归路的过程,带给人们的反思却并未停止。

  制毒案牵出实验室里的秘密

  今年2月,江西禁毒史上设备最全、工艺最精、规模最大的一起制贩毒案件告破。令人震惊的是,主犯胡薇竟是南昌某大学检测中心获得药化专业硕士学位的试验师,具有讲师职称,而原本用于科研的实验室竟成为研制毒品的场所。

  经法院审理查明,2000年3月,胡薇的丈夫刘军受毒贩陈嘉杰和李志君所托,帮助他们研究摇头丸制造技术。同年6月,胡薇夫妇在南昌将此技术传授给陈嘉杰,并收取了50万元的“转让费”。根据这一技术,陈嘉杰随后在缅甸建立制毒工厂大批量制造摇头丸。制造过程中,刘军还两次到陈嘉杰的制毒工厂进行技术指导。

  2004年10月,刘军、胡薇二人租用江西洪康添加剂有限公司的实验室,研发出制造毒品K粉的技术,后雇人制造K粉。2005年9月,胡薇夫妇改租南昌市某企业厂房继续制毒,形成“研产销”齐全的地下毒品加工厂。案发时,警方从胡薇夫妇家中和制毒加工厂查获K粉共计6993余克。

  好奇心让她与K粉结下孽缘

  “我也知道‘氯胺酮’不是什么好东西,普通人可能会对它产生恐惧,但是像我们学这个东西的人,不但不会恐惧,最后还到了痴狂的地步。”谈到自己的制毒经历,胡薇说,“刚开始是新奇感,没想到越做越起劲,然后就着了迷,事态的发展最终超出了自己控制。”

  胡薇制毒让所有认识她的人感到震惊。“真是没想到!”胡薇所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一位副主任说,胡薇是2004年在成都取得研究生学历后进入测试中心工作的,一年多来,她少言寡语,但业务能力不错,中心本来还想重点培养她。

  在制毒生涯中,胡薇也曾犹豫过,但“碍于情面”使她在制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是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当初就不会做了。” 胡薇说,当初丈夫叫人来制毒品的时候,她曾劝阻过,还为此吵过架,但由于意志不坚定,事情还是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办案人员表示,自行研制、生产、销售毒品及转让制毒工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犯罪集团在全国也属罕见,而掌握了药化专业知识的胡薇对于制毒工艺则起到关键作用。

  科研人员制毒带来的警示

  “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自己完了。”随着案件的宣判,等待胡薇的将是漫漫铁窗生涯。胡薇说:“要是能从头再来,我绝不会走这条路。”

  胡薇的悔过为时已晚,但近年来屡有发生的科研人员制毒案一次次向人们敲响着警钟。2000年,中科院在读博士生邱芳龙配制“美沙酮”;2001年,中央驻郑州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致梅研制“美沙酮”胶囊;2002年,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张成功在毒品走私犯罪中担任技术顾问;2003年,中科院博士生黄小庭指导犯罪分子研发可卡因;2005年,成都某研究所姚福润担任“技术指导”,并和他人共同出资生产K粉。

  缉毒专家分析指出,个别高校科研人员走上制毒贩毒之路,与他们的技术专长、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防范机制的缺失,权钱交易或术钱交易现象已在科研队伍中出现。尤其是,一些意志薄弱、价值观异化的科研人员更可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变为犯罪工具,滑向罪恶的深渊。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胡锦武 冯丽 王俊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