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从调解到官司:虚伪捐助引发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21:08 民主与法制时报

  从调解到官司

  新邵工行虚假宣传事件发生后,何平开始带着胡新智四处奔走,希望能找到相关方面“讨个说法”。而随着事件的一步步升级,“讨说法”的方式也逐渐由调解升级为官司。

  7月4日,看到了7月3日新邵县第一中学的错误喜报后,胡新智找到校领导进行交涉。
新邵一中马上承认错误,并和报社联系,希望刊登更正。但不知何故,至今仍没有得以更正。

  之后,“其中由县工商银行扶助的特困生胡新智同学以642的考分获全县文科第一名。”这句没有得到及时更正的句子被进一步利用,并衍生出了7月18日邵阳某报的第一篇《新邵工行帮出文科状元》。

  此文刊登的次日,胡新智和何平一起找到了新邵工行。工行的一位副行长接待了他们,但是表示这件事不归他管。

  此后,何平将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事件发展进入了调解阶段。

  “新邵县委宣传部和司法局先后组织过两次调解,但每次都不欢而散。”何平说。

  调解过程中,何平曾提出,第一,新邵工行在报纸的相同位置刊登更正,消除不良影响;第二,支付胡新智高中的读书费用;第三,由于新邵工行的虚假宣传,导致原本准备资助胡新智上大学的人不愿意再资助,新邵工行还应该赔偿她一定的费用。但这三项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就在何平带胡新智找新邵县工行交涉之后的7月24日,相同标题、内容相似的第二篇《新邵工行帮出文科状元》出现在了另外一家报纸上。

  第二篇报道的出现让本来就艰难的调解变得更加希望渺茫。

  8月中旬,新邵县妇联的一位负责调解工作的副主席拿着几张打印出来的报道找到何平说,你看,不是已经更正了吗?

  何平接过报道一看,原来又是一篇关于胡新智接受资助的报道。只是文中将资助者的真正身份“归还”给了新邵农行以及何平夫妇,只字未提新邵工行。

  “这叫什么更正?”何平气愤地说,“我们要的是新邵工行承认错误,为小胡消除不良影响,而不是宣传我,我不需要宣传。”

  此后,毫无结果的调解最终走向了诉讼。9月11日,赶在开学之前,胡新智向新邵县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诉状,将邵阳两家报社、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以及相关报道的两名作者告上法庭,并提出包括“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5万元”在内的四项诉讼请求。

  “我还在等待法院的结果。”身在武汉的胡新智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不过一般不好的消息何叔叔都不会告诉我,他怕我有心理压力。”

  10月19日,何平作为胡新智的代理人,参加了开庭审理。目前,此案仍在审理中。

  虚伪捐助引发质疑

  刘威是新邵工行的办公室主任、两篇《新邵工行帮出文科状元》作者之一。在一系列调解过程中,刘威和主管办公室工作的新邵工行工会主席石晨(化名)先后承认过报道的错误。

  但新邵工行同时强调,错误报道产生的关键是新邵一中先前的错误喜报,他们是在新邵一中喜报的基础上撰写报道的。

  “7月3日,看到报上刊登的新邵一中的‘喜报’,上面写明今年的文科状元胡新智是工商银行资助的,我们当然高兴。”刘威说。

  刘威介绍,新邵工行每学期向新邵一中资助1000元。但银行跟学生没有直接见面,到底资助给谁,“我们也不知道”。

  看到喜报之后,刘威当即向行长进行了汇报,要求到胡新智家里实地了解情况后,拟定下一步的资助计划。7月12日,在得到行长的首肯后,刘威与石晨以及新邵一中办公室主任李文生一起,驱车数十公里来到胡新智的家中。

  回到单位后,刘威开始撰写稿件,并投到市分行办公室,由市分行办公室统一盖章后再投递到报社。

  而在胡新智的记忆中,新邵工行与她在家中的这第一次见面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当时学校老师带着几个人来到我家中,我还以为是老师帮我联系解决大学期间学费问题的。”胡新智回忆,“结果他们只是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就走了,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第二天,胡新智打电话给何平才知道,新邵工行是因为报纸登错了才到她家里来的。

  “他们确实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既没有提资助的事,也只字未提登错了的事情。”胡新智说。

  10月19日,事件进入了法庭辩论阶段。新邵工行依然拒绝在正式场合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天法庭辩论的时候,工行辩解时意思说,胡新智曾经领过800块钱的特困生补助,而他们曾经向新邵一中捐助了1000元,说不定你的800元里面就有我们的钱,所以你就是我们资助的。”何平回忆当时的情景,显然新邵工行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

  据了解,新邵工行确实每学期向新邵一中提供1000元的资助。

  “新邵一中的贫困生确实接受过包括新邵工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提供的特困生补助。”知情人告诉记者,“但是胡新智与新邵工行没有任何关系。新邵工行的1000元钱是给了另外一个贫困生。”

  而在新邵坊间,对此事件也多有议论。

  “一个银行一学期捐1000元钱实在不多。”县城大坪的一位30多岁的女店主告诉记者,“再把别人的成绩往自己脸上贴就更不对了。”

  “有些商业捐助行为,就好比如果他在你的地里滴了一滴水,那么这块地以后收获的所有成绩都是他的。”一位观察人士评价说,“新邵事件折射出的是我国某些商业慈善捐助的伪善本质和整个慈善事业的不完善。”

  而经历了事件之后的胡新智也有自己的思考。

  “接受别人的资助,人家要求宣传也没有办法。不过至少要基本符合事实。那些把自己打扮得像上帝一样,过分夸张的宣传会让人感到很过分。”胡新智说,“太过分的话,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慈善事业都不好。”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