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央视《共同关注》:沉默的背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7:03 央视《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沉默的背后(组图)

魏青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共同关注》:沉默的背后(组图)

魏青刚在工作现场


  央视《共同关注》9月13日播出节目“沉默的背后”,以下是节目内容:

  今年夏天的台风是变着法的折腾,先是海棠,后是麦莎,再到最近的泰利,光是名称就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在今天的节目中,我要给大家讲一个与8月份的麦莎台风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这场台风中顶着10米高的大浪,三次下海救一位轻生的女子,勇气可嘉。但是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却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为什么要躲避,这里面又有着怎样
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麦莎台风登陆期间,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边防派出所承担着辖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从8月6日深夜到8月8日,派出所的所有干警严阵以待,一直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8月8日下午5时,随着麦莎渐渐北上,海面风力逐步减弱,沙子口边防派出所解除了一级戒备警报。不过,海面上仍然不时地涌出十几米高的巨浪。就在干警们刚刚解除一级戒备警报不一会儿,派出所的报警电话突然间响了起来。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边防派出所副所长 杨雪锋:下午五点半左右,我们所里接到一个群众报警电话,说有人不幸落入海中。

  接到报警电话后,派出所干警立即赶到出事现场,并取出救生设施进行施救。

  民警 李庆玺:当时看到那个女的,当时已经像昏了似的,不知道是不是被浪打晕了,也没敢扔救生设备,因为距离挺远。

  民警 钱程:像那个浪卷上去以后,接着就把那个人(落水者)推出去20、30米了。当时那个麦莎风潮过来,浪打到这儿碰到这儿十米多高,十米多高一点不夸张。

  落水者已经昏迷,没有办法抛撒救生设施,再加上海面风急浪高,救援快艇也无法接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死神也一步步逼近落水者。

  民警 李庆玺:这时有一个男青年,当时过来浑身都湿了,他说他已经下去过一次,救过一次了,他说当时因为一个浪把他打开,抓住她没有把她救上来,他要求就是说他继续再下去救。

  要求下海救人的小伙子身材不高,才1米6多一点的个头,自称水性很好,要不是旁边群众眼见为实,说亲眼看到他在警察到来之前刚刚下海救过那位落水女子,民警们是绝对不会相信他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的。人命关天,容不得迟疑,民警们给这个小伙子穿上了救生衣、救生圈,并在他的身上拴上了绳索,同意他下海参与营救。家在海边的段老先生站在自家窗口,用数码摄像机把这个过程全程记录了下来。

  镜头里穿戴救生设施的青年就是我们今天节目中的主人公,拍摄这段录像的就是段老先生,尽管他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以前还做过渔民,但对于这次台风他还是十分畏惧。

  浪那么大,就是说对人,你一下去救人的话,没有很好的水性,你下去很可能连人救不来,自己也上不来。

  但是,穿上救生衣的小伙子似乎根本没有考虑他自己的安危,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海边准备下海了。

  民警:那个女的落水的地方杂物很多,分不清哪个是落水者,而且视野也很不清晰。

  在确定了落水者的位置后,小伙子纵身跳进了大海。

  段老先生:当时这个小伙,看这个小伙跳下去,这个浪水一下砸没人了,我心里就为他捏了一把汗,我感觉这太危险了,这个一个大浪下去了,人要是上不来是有可能的。

  民警:而且像这么大的浪底下,这种礁石你是都看不见,底下礁石如果是一个浪下来的话,一个是碰到这个礁石,轻者就是身上破了,被海水一侵就非常疼,重的就是粉身碎骨,一点不夸张,因为它的浪非常大,你打过来把整个人打在礁石上,这个情况你可以想象到,非常地危险。

  被小伙子的勇敢精神所打动的人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每一次大浪袭来,周围的人们都担心地大声喊叫。

  但是,由于风急浪高,无论是在摄像机的镜头还是在现场人们的视线中,都看不到落水者的踪影。此时,下海救人的小伙子在水中的时间已经超过十分钟了,岸上的人们开始担心小伙子的体力能否跟得上。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水中的小伙子开始向岸边人群挥手。大家振奋起来,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开始奋力向上拉手中的绳子。

  因为看不清落水者的位置,小伙子的第二次下海又是无功而返。

  民警:我们就负责一方面给他维持现场的秩序,再一个给他找那个人,寻找目标,大家都在找,当时那个海浪一个接一个,一些浮杂物,那个女的又穿着深色衣服,分不清哪个是她。

  几次寻找,干警们终于在海面上锁定了目标,而就在此时,这位小伙子又主动提出要第三次下海。

  民警:大家紧紧盯着那个目标,他本来是想从这个地方下,但是考虑这个地方礁石非常多,非常危险,后来他选择在那个位置,就是往前30米左右那个位置。

  段老先生:那个大浪情况下,第二次他又敢下去,这个片段对我来说,感觉到他这个人,他这种难能可贵的思想就表现在这个地方。

  这一次,小伙子很顺利地游到了落水者身边,但是人们又开始担心:个头那么小的小伙子,究竟有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落水者从大浪中救上来呢?除了这一点,大家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在小伙子和落水者往岸边游时,会不会被巨大的海浪推到石头上。

  民警:如果浪大的话,容易把人击到这个岸边,我们用斜掉角组织我们的干警和联防队员在这个位置,也就是这个平台,同样没有任何保障措施。

  民警:这个绳子就是大家唯一的依靠,大家有时候脚一滑,互相挤住互相扶住,当时大家就非常团结,就靠这一根绳子牵扯着自己。

  不幸的是,因为在海里的时间过长,被救上来的落水女青年在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最终死亡,这让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遗憾。不过在遗憾的同时,人们也被那位不知名的小伙子勇敢救人的行为所深深地打动。段老先生还将他拍摄到的小伙子多次下海救人的画面送到了青岛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的《生活在线》节目决定播放这段感人的镜头,但是由于段老先生并不知道这位小伙子的名字和住址,而这位小伙子也在救人后静静地离开了,《生活在线》栏目决定去寻找这位无名英雄。

  熊唯是寻找救人英雄这期节目的编导,因为现场目击者段老先生是站在自己家窗口拍摄的录像,连小伙子的近景都没拍到,熊唯决定到沙子口边防派出所去寻找线索。派出所的民警告诉熊唯,当时这位救人的小伙子只说了句他是来青岛打工的,是一个

装修工,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一位民警在帮他整理湿衣服时看到了他的身份证,才知道小伙子名叫魏青刚,是河南人。

  根据这条仅有的线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熊唯走遍了沙子口附近的所有工地,最终终于打听到了魏青刚这个名字,但是工友们说,没听魏青刚说自己救过人。

  熊唯:大概等了几个小时候,就来了一个人,就这个大概就一米六左右,我当时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弄错了,重名重姓了。

  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熊唯和这位小伙子聊了起来,经过很长时间的交谈,这位小伙子最终才承认,他就是那个冒着十米巨浪三次下海救人的青年。

  熊唯:后来我就说那你为什么?你做了这么一档子事,在我来说是一件大事以后,你都不告诉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同事,他很平静地跟我说,他说这就是一个小事,很平常,搁谁身上都会做。

  魏青刚的平静大大出乎熊唯的预料,也深深地感染了他,熊唯决定进一步走进魏青刚的日常生活,向青岛市民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的英雄。与此同时,青岛市崂山区也授予了魏青刚见义勇为的光荣称号,并颁发给他2000元的奖金,魏青刚所在的工地也奖励给他2000多元钱——默默无闻的打工青年魏青刚一下子成了山东省内甚至省外媒体纷纷关注的焦点。但就在此时,魏青刚却在青岛突然消失了,就连最早采访他的青岛电视台记者熊唯此时也联系不上他了。

  魏青刚显然不愿意把自己的救人举动当成沽名钓誉的资本,比之他下海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不求名利的高尚让人们对这位普通民工的人格更加佩服。青岛台记者熊唯从魏青刚的工友那里,隐约了解到魏青刚想回家静一静。为了进一步了解魏青刚,我们的记者决定赶赴河南——也就是魏青刚的家乡,去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来到了魏青刚的家乡河南信阳固始县。此前通过河南的报纸和电视,村民们已经知道了魏青刚在青岛救人的壮举。大多数村民对于这个新闻似乎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在魏青刚家门口,热心的村民们告诉记者,魏青刚从小水性就好,十几岁时就在水塘里救过邻村的小孩,前些年在信阳打工时他也救起过落水青年。

  信阳市委常委 固始县委书记 郭永昌:他这30岁的年龄,将近三次跳水救人,前两次都是不为人知,也没有宣传他自己,也没有说过这个事,默默就离开了,这次是被媒体捕捉到了,要不是的话他也回去干活去了,第二个就说他这一次救人,三次下海,对于他来讲,因为也不是在大海边长大的,对这个海也不是太了解,第一次跳海救人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个海对生命的危险有多大,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第二次、第三次下海跳海救人。

  河南固始县委县政府得知魏青刚的事迹后授予他“见义勇为民工英雄”称号,在此期间,当地政府还得知魏青刚不到一岁的女儿今年六月因病夭折,女儿的医药费花去了4万多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热心村民帮忙凑的。为了缓解魏青刚全家的经济状况,固始县相关部门奖励给他5万元钱。我们的记者赶到河南固始县魏青刚家时,魏青刚不在家,他父亲告诉我们,儿子在郑州找了一份工作,还是在工地上搞装修。由于老人家仍沉浸在孙女夭折的悲痛中,我们没有过多打扰他们一家。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终于在郑州市区的一家建筑工地上见到了刚刚上班几天的魏青刚。对于救人后离开青岛的做法,魏青刚承认确实是有意回避人们的关注。

  魏青刚: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好象有人问这有的问那我感觉到我自己实在说不上来,当时我什么也没想,也没什么感受,

  对于家乡政府奖励的5万元钱,魏青刚认为这份钱来得太容易了,他说,女儿治病花了4万多元钱,他要用这笔钱先还债,其余的他想捐给村里的学校和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但他现在还没开始做这件事。

  魏青刚:我怕在这个时间的话,我把那个钱一拿出去,等一下又有媒体来追踪报道,但是我不想为了这一点点,我不想再往外说了。

  一个人其实做了这么一点事情,就是给这么高的荣誉,但是像我做这种事,还有好多人比我做得还要大,他们连姓名都不知道,好像觉得对不起他们。

  魏青刚告诉记者,有时候他很想逃避人们的关注,象以前那样平静地生活,但是又往往被人们的热情所感动。这次到郑州打工,就是郑州龙网装饰公司的老总、同是固始籍的老板张总亲自找上门来的,而最开始魏青刚并不想去。

  魏青刚:因为那个张总最后亲自找我谈了,我感觉到张总这个人心肠也不错,因为什么?他说他也是农民出身的,也知道在外面打工,就是说好象还是我想张总说的对人为人那也相当善良,不然的话,一个善良的人他不会说这种话,你劝我来帮助我家庭条件,或者说随便来接受一个不认识,不熟悉的人,见都没见过,他不会来接受的。

  他来帮助我,就是这个事情感动我,所以最后我还是想,行不行就是先去试试,不行的话再说吧,

  魏青刚说,自己一直活在感动中:女儿虽然夭折了,但女儿生病期间村民们热情的接济让他一直觉得涌泉难报;救人之后,政府、社会给了自己无比的关爱和巨大的荣誉,而他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会把这份感激埋在心底。

  魏青刚认为:不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有人知道的,没有必要说出来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