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遭父亲遗弃生活在敬老院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9:14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
男童遭父亲遗弃生活在敬老院中(组图)
俊俊上学

男童遭父亲遗弃生活在敬老院中(组图)
孩子生活在养老院里

男童遭父亲遗弃生活在敬老院中(组图)
孩子的户口还没办成

  来看今天的广角关注。大约一个月前,年过半百的戴阿姨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反映他10岁的侄子,在养老院里生活得非常凄凉,不仅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一日三餐也无法保障。那么,10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生活在养老院里?他为什么不能和父母亲人住在一起呢?广角记者在调查后发现,这其中还有着很多隐情。

  打电话来的戴阿姨一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2月下旬的一天,她和另外三个姊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采访:大姑姑戴恩芬:我小妹妹打电话告诉我,我侄子已经几天饭没有吃了,我说为什么没有吃,他说没有人关心他。)

  戴阿姨的侄子名叫俊俊,今年只有10岁,是他家六弟在1997年生养的孩子。2006年9月,因为被父亲遗弃,小俊俊被送进了一家当地镇政府开办的敬老院里生活。

  (采访:小姑姑戴琴芬:床也没有,就和里面的一个小青年,姓金的睡在一起,挤的话,就把他挤到凳子上,一条被子裹着,睡在凳子上,我想你这样睡觉怎么能行。)

  (采访:叔叔 戴恩志:小孩晚上不能睡觉,白天读书的时候大概就打瞌睡了,给老师说了一下,他当时眼泪都下来了。后来我听到这个,当时我很难受的。)

  (采访:二姑姑戴慧芬:和他们(敬老院)说,他们说我们这个地方400块是房费,其他地方还要倒贴的。)

  三位姑妈和叔叔,都对俊俊在敬老院的生活现状非常不满。可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生活在敬老院里?情况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黑转]

  放学时间,记者来到俊俊就读的吴泾镇中心小学。不到一个小时,放学的孩子,都被校门口等待的家长陆续接走。而俊俊却被老师留下来补做功课。据班主任介绍,他已经三天没有做回家作业了。

  (采访:俊俊:[喜欢在学校里做作业,还是在养老院里?]学校里,[为什么喜欢在学校里做作业]学校里还有人可以教我,无聊的时候还可以找小伙伴们玩一会。)

  俊俊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这在学校里早已不是秘密。只要一谈起爸爸和妈妈,他天真的眼神中,会流露出和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采访:俊俊:妈妈生下来不要我的,她是第一个坏的,第二个是我爸爸,他也不好,如果他不吸毒的话,妈妈可能现在还在我身边,所以最坏的还是爸爸。)

  补完功课,俊俊背着书包和老师告别,孤单地走出教室,幼小的他,背负着和他年纪不相适应的沉重。

  [长镜头垫采访声音,画面淡入淡出]

  (采访:俊俊:[回到养老院快乐吗]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那里面都没有人陪我玩。024953前两天刚有一个老爷爷去世了,而且就送在一楼的平安屋里面,很吓人。025029[那怎么办呢]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把溜溜球拿出来,把那个灯开着就不怕了。)

  在敬老院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我们看到了俊俊生活的小空间。

  (动态实况:俊俊:[你睡在哪里]这边。[这个床是什么时候过来的]一年级第二学期临近考试的时候,[谁帮你买的]小姑姑买的。[一开始睡在哪里]跟他睡。[这张床你们俩睡得下吗]睡得下。[怎么睡啊]挤扁了。[刚来的时候在这里写作业方便吗]还可以。[怎么写的]刚来的时候这个是竖着的,只有这个是横着的,所以我是拿个小板凳坐在这个上面写的。[今天放学晚了食堂还有饭吃吗]超过4点半左右就没有了。[如果平时老师留你在学校做作业或者补课,回来没饭吃了怎么办]那我只有把饭盒送过去,早上必须先预测好会不会留。[万一预测不准怎么办]那就吃点东西填填饥就可以了。)

  俊俊告诉我们,他在这个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已经生活了半年。床,被褥,台灯和小闹钟都是姑姑和叔叔买的。和他同住的,还有一个18岁的小哥哥,据说也是一位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这里的护工称他们是“难兄难弟”。

  (实况:敬老院护工:这个地方不太适合他这样的小孩,他这个小孩太可怜。我们做阿姨不可能像妈妈一样爱他,要教他的。031804[如果有个合适地方,这个孩子应该去哪里]这个孩子最好归父母。这么小的小孩当然要和父母在一起。)

  那么,俊俊的父母究竟在哪里?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会生活在敬老院里呢?

  --[过场]--

  俊俊的父亲戴先生,在家中排行老六,今年已经52岁了。他和原来的妻子生有一个女儿,10几年前,因为

婚外恋,他和妻子离了婚,女儿跟着母亲生活,戴先生开始一个人游荡在社会上。

  (采访:大姑姑戴恩芬:

离婚以后就更加胡来,女人不知道找了几个,我们也搞不清楚。后来就找了这个小孩的母亲。)

  (采访:二姑姑戴慧芬:没结婚,就

同居在一起,生了这个小孩。)

  在俊俊生下来不到6个月的时候,戴先生因贩卖毒品,被法院判处1年零3个月的有期徒刑。

  (采访:叔叔 戴恩志:(我哥)吸毒抓进去后,那个女的,也不是她老婆,也是(把孩子)东甩西甩,没钱就到我们家来拿。)

  (采访:二姑姑戴慧芬:小孩没得吃了,没奶粉了,我现在没生活来源了。敲竹杠。开始我弟弟,我们都给他的,到七宝来的。后来没办法,我们不给她,她就没办法了,把小孩子往派出所一扔,丢在我这里,就走掉了。)

  还在襁褓中的俊俊,被派出所的民警送到姑姑家,从此孩子的母亲,就再也没有露过面,小俊俊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采访:大姑姑戴恩芬:自从她6个月把他甩下来以后,这个母亲就失踪了,我和小孩的外婆交涉了几次,甚至于我到他们家里去,她不开门。)

  俊俊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记者走访了女方父母所在的居委会,寻找线索。

  (实况:居委会工作人员:[那个女的现在是什么情况]她现在和另外一个男的已经结婚了呀。人家也有孩子了,也有家庭了。你这样一弄去追究她,那户人家一想,又吵。吵了以后那户人家又破裂。)

  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向记者透露,俊俊的母亲现在何处。作为母亲,为什么要逃避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呢?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找到了这位整整10年不见儿子的母亲。

  (实况:瞿女士:我和你说,这个事你去问他姑姑,他姑姑当时怎么说的。她让我不要去看孩子,不要让我管孩子,她说我是他们家的扫帚星。)

  瞿女士不愿接受我们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只有20多岁,原本以为比他年长17岁的俊俊的爸爸能够照顾她一辈子,但她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了。

  (实况:瞿女士:我已经过去十年,我已经不想再见到他们家的人。这孩子让我想起一段过去很不开心很不开心的事情。[你去看过他吗]我不知道他在养老院里面。[你想去看他吗]我现在不想,因为我也要照顾到我先生的想法。)

  瞿女士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生活,她不愿重提过去的一切。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姑姑们开始担心小俊俊的未来。因为母亲的原因,孩子的户口一直没有报上,万般无奈下,他们通过派出所,通过居委会,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采访:居委会书记李葛英:他母亲也签字了,也承诺了,这些工作都做好了,而且我们的民警也把所有工作全部都做好了。)

  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孩子的户口先落到女方家中,再迁到男方家里。但是,孩子的户口最终还是没有办成,居委会李主任告诉记者,因为几个姑姑都不愿让孩子的户口落到自己家。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记者到派出所进一步了解情况。

  (采访:社区民警陈新民:本身我想给他解决就算了,后来一听他姑姑说又不要了,那就讨厌了,我给他进来以后,我这里做违法程序了。)

  那么,俊俊的几个姑姑为什么会临时变卦?这背后是否还有着其他隐情呢?

  在居委会主任李阿姨看来,俊俊这个孩子的不幸,都源自他的父亲。她告诉记者,出狱以后,戴先生也没能改恶从善,毒瘾也没有根除。几个姑姑证实了李阿姨的说法。她们告诉记者,原本以为六弟出狱后,能和孩子一起开始新的生活,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深陷毒瘾的戴先生,已经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采访:二姑姑戴慧芬:抽屉给他挖掉,存折拿掉,钱拿掉。我母亲都被他气得没办法)

  (采访:小舅舅 戴恩志:到你这边来看到东西,只要是有价值的,他就会拿,防不胜防了。)

  而在俊俊的记忆中,从懂事开始,他就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采访:俊俊:[都和哪些人一起生活过]二姑姑,小姑姑,大姑姑,爷爷那边,爸爸这边,叔叔那边)

  时间长了,几个姑姑也无奈地表示,她们对这个孩子已经尽了全力。

  (采访:小姑姑戴琴芬:我老公总归和我意见很大,说你这个弟弟把家里要弄穷了。)

  (采访:二姑姑戴慧芬:我老头当时是这样想,你家里姊妹那么多,为什么你要承担。)

  2006年9月的一天,俊俊的父亲,把儿子送到居委会,自己转身离去,从此再无消息。

  (采访:居委会主任李葛英:我说那你爸呢,我爸走了。我说你爸到哪儿去了,我也不知道。)

  (采访:俊俊:送到那边是最后一次看见爸爸。我爸爸撒谎嘛,他说把我送到浦东是因为要报户口。[他其实是想干嘛]可能是真的在骗我的。[他骗你什么呢]可能是想把我甩掉。)

  在被母亲抛弃后,俊俊又被父亲抛弃了,几个姑姑的家,也似乎不再欢迎他。俊俊幼小的心灵,过早地经历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人情冷暖。

  (采访:俊俊:[如果可以实现一个愿望的话,你希望可以实现什么愿望]要离开敬老院,住到其他地方去。[可以选一个地方的话,住到什么地方去呢]……)

  [落泪慢动作]

  当地政府了解了俊俊的情况后,安排俊俊住进了敬老院,地点在就在他读书的小学附近。而巧合的是,和俊俊有着类似遭遇的另一个孩子小金,也生活在这里。

  (采访:吴泾镇人民政府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张杰:原先我们像这种情况也发生过,那个孩子现在已经基本上成人了。)

  (采访:吴泾敬老院 院长 火昂:已经成长四年了,也是父母分离后,双方都不负责任,政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送到我们敬老院。)

  院长告诉记者,其实敬老院并不是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但是,目前对类似情况的收容管理,确实没有更好的出路。

  (采访:吴泾镇人民政府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张杰:你想政府要这样搞一个机构,像类似于敬老院,收养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正积极寻找一种纠正他行为的方式。使他能够健康成长,作为社会有用之人。)

  在敬老院生活的孩子,缺少了父母亲人的关爱,缺少了同龄伙伴的陪伴,缺少了应有的家庭教育,也缺少了应有的行为约束。谁该对这样的孩子负责?恐怕首要的责任还在父母。记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了解到,目前俊俊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父母没能尽到抚养义务的责任。但接下来面临的实际困难,还需要他的8个姑姑叔叔舅舅来共同伸出援手,在政府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帮助以外,为俊俊的未来尽到一份应有的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