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8月25日17:35 正义网-检察日报

分享

  这个案件,笔者在昨天本报五版“新闻快评”说了下,篇幅所限,事实交代和观点表达都不充分。鉴于其中涉及公平、正义等重大法律问题,就再饶舌几句。

  先交代下案情,来自8月23日《新京报》报道:31岁的程某是北京人,博士研究生,女。2014年9月1日,程某因琐事与35岁的张某发生口角。程某用 绳索勒住张某颈部致其机械性窒息死亡,后将张某的尸体肢解,并伙同母亲何某将尸块抛弃于本市门头沟区。案件审理期间,程某与被害人亲属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 调解协议,一次性赔偿350万元,被害人亲属对程某表示谅解。法院审理认为,程某所犯罪行特别严重,依法应予惩处。鉴于程某能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的经济损 失,并得到被害人亲属谅解等情节,依法对其判处死刑,可不予立即执行,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庭审中,程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害人对于案件的发生具有严重过错。如果法院以此为由免程某一死,法律上自无问题。但从报道看,法院对此未予认定,免其一死的根据是“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的经济损失,并得到被害人亲属谅解”。

  笔者并非重刑主义者,赞成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但根据什么减少适用,则涉及公平、正义等问题,不由人不关注。将积极赔偿、得到被害人亲属谅解作为免 死依据,给人留下这样的悬念:如果犯下罪行的不是程某,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赔不起钱,也得不到被害人亲属谅解,他的命运会有所不同吗?如果答案是肯定 的,那么,“同罪不同罚”的正当性何在?公平又如何体现?

  刑事案件中,有的被害人亲属宽容,给些钱甚至不给钱,都能谅解被告人;有些则 坚决不要赔偿,只求严惩被告人。对被告人来说,遇到哪种纯属偶然。如果被害人亲属意见作为量刑依据没有问题,那么,将这种偶然作为被告人承受犯罪后果的决 定因素之一,也就问题不大。关键在于,这方面的“决定力”该有多大。

  犯罪侵害被害人,也侵害社会。虽然多数案件以公诉形式由国家追诉犯 罪,但对于如何惩治被告人,被害一方也该有一定的发言权。司法实践中,轻伤、交通肇事等相对轻缓的犯罪,被害人的意见多得到尊重。需要注意的是,被害人亲 属并非犯罪的直接受害人。作为间接受害者,在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他们的意见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但他们毕竟不是被害人,其意见的“决定力”应小于被 害人本人。

  毙了程某,张某家人一分钱也拿不到,和这种“两败俱伤”相比,目前的结果似乎皆大欢喜。作为犯罪后的表现,积极赔偿得到被害 人谅解成为量刑考量因素,没有问题,但决定刑罚轻重的,是也只能是被告人所犯罪行。被告人积极赔偿应予肯定,而公众对“花钱买刑”甚至“花钱买命”的担 心,也并非杞人忧天。一旦“因为我有钱,所以我杀人可以不偿命”的逻辑成为现实,法律的公平、正义基础将被动摇。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立法、司法机关认真研究。个人以为,将被告人赔偿、被害人亲属谅解作为依据,命案应格外审慎。也许这样,被害人亲属不能从被告人那里拿到钱,但其权益仍可以通过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等途径实现。而法律背离了正义、公平,则无从弥补。

责任编辑:孙爱林 SN146

相关阅读

奥巴马向伊朗付“赎金”了吗

保守派以“向伊朗支付4亿美元赎金”对奥巴马进行攻击。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是,绝不会为被绑架的公民支付赎金,否则后患无穷。

在定军山读诸葛亮

我从定军山体会到,在中国要得到人心,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对事业足够忠诚和专注;品德好,并且够穷;足够的智慧。

袁世凯的权术

袁世凯运用权术的故事,留给后世的最大启迪,我以为不在为权术正名,而在呈现了权术的局限性。

到底爱不爱我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冯唐

  • 环球时报:希拉里何以丑闻多却还吃香
  • 中国作家连获雨果奖的喜与忧
  • 进藏史实:跋涉在死亡线上的千名女兵
  • 纪念老舍: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
  • 国产特供3D《谍影重重5》变《叠影》
  • 卢悦:谁说物质女不能好好爱了?
  • 中世纪布拉格:深深迷恋布拉格之恋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