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失宠与招考程序失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3:50 云网 | |||||||||
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日前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职,刚接触时这所高校很有兴趣,但一查原始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学历还要查“三代”,气得这位博士毕业生连称“荒唐”。(3月16日《新京报》) 如此彻查求职者的“三代”学历,“始作俑者”并非这所高校,而是一些企业。当初企业这么做,有人抨击它们不惟能力而惟文凭是举,如今高校也这么做,还能这样批评吗
按照通常的逻辑,一个学生本科读的不是名校,可他最终却与享受优质本科教育的名校学生殊途同归,一同考上名校的博士,这个学生应该说是相当的勤奋,非常的聪明,应该比本科就读名校的博士生更具潜质,应当优先聘用才对,可事实上并非这样。 关于毕业生质量,在不少名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学士,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这并非名校“土著”学生自以为是的排外言论,而是深刻反映了时下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个中原因在于,录取本科生是通过高考,这相对公平;录取硕士生是通过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以及面试,这比较公平;可博士生由高校自主录取,录取与否基本是“导师说了算”,这不太公平,以至于很多人考博笔试第一却最终落选,相反,不少人成绩平平却最终入围。 一种制度要服人,必须具有程序正义,只有制度的程序公正,它所产生的结果才会让人信服。一所大学里的本科生不会在乎他的同学是否来自重点中学,因为高考这一相对公正的程序,已经将他们以前的种种差别抹平了,可硕士生尤其是博士生招考程序就不具有这种功能。吉林这所高校之所以要彻查“三代”学历,与其说是不信任应聘者的自身素质,不如说是不信任研究生的招考程序。 时下施行的研究生招考程序,不但在考试过程中会扼杀很多人才,而且让他们在毕业之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信任―――这显然是相当危险的―――很多普通高校的有志青年正在积极拼搏,为了能考上名校的硕士、博士,为了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当他们得知即使考上了用人单位也不承认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动力将从何而来,也许,他们能且只能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了”…… (雷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