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在老乡的帮助下,郑发燕回到了家乡 回家 在老乡的帮助下,郑发燕回到了家乡
团聚 见到阔别18年的母亲,郑发燕喜极而泣。 团聚 见到阔别18年的母亲,郑发燕喜极而泣。

  10月19日,行走在故乡的乡村小道,郑发燕的脚步有些踉跄。被拐18年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回到巫溪县峰灵镇的家。

  当初16岁的少女,如今变成饱经沧桑的村妇。近乡情怯,曾经亲切的乡音也变得陌生。阔别18年后,她终于见到了母亲和哥哥,但她再也见不到父亲了。2009年,因思女成疾,父亲最终带着遗憾去世了。

  外出打工

  她被拐到山里给人当老婆

  10月19日,巫溪峰灵镇大树村,太阳火辣。

  “这不是侄女子燕子吗?”村头赶过来的乡亲喊着郑发燕的乳名,“都十几年了,以为你已经不在了……”

  村支书郑发登说,郑发燕回来时,好多乡亲都赶过来迎接,大家都哭了。“真可怜,好多人哭得不能停,当初还是小姑娘,现在看起来老了很多。”郑发登感慨不已,“好好的一个家啊,如果没发生意外,这一家人也应该很幸福。”

  时间倒转到1996年。因家里条件不好,16岁的郑发燕和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随着千万“川军”远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打工。

  “1997年农历七月初七,我记得特别清楚!”郑发燕说,那一天,工厂里的一个姐姐说带她去潮州亲戚那里玩。年少懵懂的郑发燕不知道,这次出行,将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在潮州玩了几天后,这个“姐姐”将郑发燕带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卖给40岁左右的陈某当老婆。在郑发燕之前,陈某买过两个老婆都跑了。这一次,害怕买来的老婆再跑掉,陈某对她的看管特别严。

  “前几个月都是用链子把我锁在大门上。”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郑发燕数度哽咽。在举目无亲的偏僻农村,16岁的她就这样慢慢煎熬着。

  写信寻亲

  无奈家乡易址屡屡被退回

  1998年,郑发燕在广东生下了大女儿,但陈某对她的看管并没有因此放松。之后,郑发燕又陆续为陈某生下了4个孩子。

  十分想念家人,郑发燕曾试着写信寄回家。“当时还记得家的地址,希望爸妈看见我的信能来广东把自己接回去。”

  郑发燕满怀期待地等待家人的回信,然而却等到了退信。

  原来,在郑发燕的记忆里,她家住在四川省上磺镇大树村。她不知道,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她居住的大树村也规划到了峰灵镇。“我不记得自己写了多少封信回去,但每一封信都被退了回来。”慢慢地,郑发燕不再写信回家了。

  举债寻女

  郑家人十多年来从未放弃

  1997年,远在广东的郑发燕突然几个月没有消息,家里人开始着急。同在惠州打工的老乡告诉他们,已好久没见过郑发燕了。

  目不识丁的父母连巫溪县城都没去过,更别说去广东找孩子,只能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并拜托那边的老乡帮忙留意。

  “我当时也在外面打工,听到消息马上跟工友借了钱去惠州找她。”哥哥郑发远说,害怕妹妹出意外,父亲还借了1000元的高利贷让他拿着钱找妹妹。

  可是,苦苦寻找几个月后,身上的钱用完了,郑发远不得不先找工作安顿自己。十多年来,为了找到郑发燕,郑家人从未放弃搜寻。

  偶遇老乡

  她被拐18年后踏上回乡路

  今年,59岁的陈某没能力再外出打工了。为了养活家里的5个孩子,正月初九,陈某让郑发燕到东莞石碣同乡开的塑料厂里上班。

  然而陈某仍不放心郑发燕,每月的工资他都交代老乡把钱直接带回去给他。直到10月份,陈某的同乡去了湖南,郑发燕才第一次领到了工资。

  望着拿到手的钱,郑发燕又对回家燃起了希望。但回家的路太长,她甚至不知道该到哪里买车票。

  一天,郑发燕碰到奉节人张大军,无意中说起了她寻亲的经历,张大军听说她是巫溪的,决定帮一把这个重庆老乡。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军把郑发燕送到了石碣汽车客运站,还一路叮嘱她坐客车到了奉节后该怎么回去。此时,离她被拐已过去了18年。

  终于回家

  但她再也无法见到父亲了

  10月19日,被拐18年的郑发燕,终于回到了巫溪县峰灵镇的家。

  18年的分离,郑发燕对母亲的印象已颇为模糊,但那份血浓于水的母女情,让郑发燕很快认出了满头白发的母亲,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

  “18年来,我无数次地幻想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的场景,今天我终于见到了妈妈和哥哥了,我回家了。”郑发燕说。

  虽见到了母亲和哥哥,但她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原来,父亲郑代芝思女成疾,2009年带着遗憾去世了。郑发燕不禁放声大哭:“爸爸,我回来了……”

  目前,对于这起拐卖案件,巫溪警方已立案侦查。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别错愕月住宿费2万养老成本

钱理群入住高档养老社区的个案揭橥了一点,即养老院并非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那是生命的最后驿站,只能静候死神的到来,不是的,老人们完全可以像钱理群那样,将养老院当作自己的新家。

拯救中国经济要小放水真减税

还稳健吗?显然不大像了。从连续的降息、降准,再到信贷质押再贷款,央行政策宽松已是呼之欲出。只是稳健是一面旗帜,宽松有诸多弊端。于是,情况就变得很具有中国特色:表面上,稳健的大旗必须要高举;实际上,宽松的动作,决不能少做。

双降消息未泄,金融反腐见效

总结今天的四则新闻,它们共同构画了当下中国的一副图景——经济为了保持较高速度,正在试图成功驾驭高难度杂技,收割利益的人也有被收割到无路可逃的时候,而围观者们,总不嫌事儿大,觉得每一个人的倒下都不值得同情……

民主党派为何被当成修水管的

一说参政议政,圈内人士就知道你是民主党派,但社会上许多人只知道中国共产党,并不知道有民主党派,你得费一番口舌去解释,解释完了,他们还要惋惜地反问一句,“你条件不错,怎么不加入中共啊?”言外之意,我误入了歧途。

  • 侯虹斌:“低收入者合娶老婆”太雷人
  • 刘思敏:全部网络售票不可操之过急
  • 古代的那些名人是如何玩转自媒体的
  • "连译带改"的翻译为什么不可提倡?
  • 看过那么多烂片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晚睡姐姐:离婚后恨过才能真正解脱
  • 去青岛旅游你不知的另一面(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