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07日00:55 新文化报

分享

  原标题:吉大教授在所带研究生课堂上实施“独门”规定———上课玩手机者被视作缺课

  在遍地都是手机控的当下,为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认真听课,学校采取各种“管制”手机的办法已经屡见不鲜!目前,吉林大学一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实施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独门”规定———上课玩手机者视为这堂课缺课。

  教授:影响互动

  12月6日,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了这位教授,他是吉大法学院的孙良国教授。他是名70后,带研究生,也教本科生。“独门”规定是他从这学期开始之后,在研究生课堂上实施的。

  “现在的人都离不开手机,一会儿不看手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也会这样。”孙良国说,这几年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是研究生,本科生更严重,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基本都在玩。”这让孙良国感到困惑,“我经常纠结,到底是我讲课有问题,还是他们玩心太重?”

  为了把同学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孙良国精心准备,更用心地讲课,但仍有同学把课堂时间浪费在了玩手机上面,他有时候会提醒,但效果并不明显。他观察到, 学生们玩手机,基本都是在聊天、看新闻、看小说、玩游戏,没有用在学习上的。“课堂时间本身就有限,大家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学习价值,还十分影响师生课 堂互动。”

  于是,从这学期开学,孙良国对他的研究生们宣布,在他的课堂上玩手机将被视为这堂课缺课,“我并不是反对他们使用手机,但课堂上不行,希望大家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精力听讲。”

  学生:理解老师

  孙良国的规定目前仅在他带的研究生课堂实施。他给研一、研二的学生上的是合同法讨论课,一学期就快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因为违反这个规定而被算作缺课的。

  孙良国的一位学生说,自从有了这个规定,手机控们真的把认真听课当回事儿了,“知道注意自己的行为了,开始也挺难忍受的,既然不能玩手机就只能认真听课 了,渐渐发现这课其实还挺有意思的,一学期过去习惯养成了,课堂也就渐渐远离手机了。”她说,其实孙老师课堂上也没有要求得十分严苛,在查资料时是可以使 用的,“能理解老师,其实是鼓励我们投入课堂,上课时就做上课时该做的事儿。”

  孙良国也带本科生的课,有时候一堂课二三百人听讲,课堂不太好控制,但他还是打算下学期在本科生课堂实施这个规定,但需要查资料时也会允许使用手机,“希望能逐渐培养大家的自律性,作为老师,也会不断提高讲课的吸引力。”

  新文化记者 赵实

相关阅读

改善官场生态需要超常规用人

在有些领域,买官卖官较为普遍,甚至成为风气和“规则”。盖其原因,是用人决断者早就蜕化变质,长期把持一方,致整个系统生态恶化,甚至异化。如同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生长出来的粮食已经无法食用。怎么办?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土壤,并且要以超常规的方式进行。

抓鸟坐牢与贪官刑期比合理吗

从大环境说,“掏鸟窝”这类涉及动物保护的案子,属于“法定犯”,犯罪构成依赖于专业的知识,往往超出普通人的“常识”范畴,普通人很难将“掏鸟窝”“逮蛤蟆”与刑事犯罪挂钩。这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科普、普法,甚至追问刑法量刑的合理性。板子不应全打在媒体身上。

取消一二三本划分应大胆前行

融合批次,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下,学校能不能吸引优质生源,就要靠自身的办学实力了。那些投入精力认真办学的学校会受到欢迎,反之,就是“传统一本”校,办学缺乏新的追求,也会持续下滑。

中国教育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读过《知识分子》文章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我们在努力倡导——人生不仅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还应该有第四种生活:智识生活。今天我想从智识生活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

  • 刘洪:学学普京如何死磕土耳其
  • 不能让999游离于急救规范之外
  • 叶永烈:南非为什么会有三个首都?
  • 海德格尔为什么要选择与纳粹合作呢?
  • 《大秧歌》跟以往红色经典有啥不同
  • 解析:第四次“单身潮”意味着什么?
  • 走进外婆的澎湖湾:海洋牧场的流淌时光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