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4月16日09:37 重庆晨报

分享

  原标题:重庆6岁男孩吃了炒胡豆全身变黄 差点丧命

  正二三月吃胡豆,眼下正是胡豆端上餐桌的时候,南岸区的周女士没有想到,一盘炒胡豆,竟险些要了6岁儿子的命。

  究竟发生了什么?

  “胡豆黄”险些要了孩子性命

  12日晚上,周女士一家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坐在餐桌旁吃晚饭。

  下班买菜的时候,见农贸市场的嫩胡豆正新鲜,周女士特意买了一些。俗话说,正二三月吃胡豆,眼下正是胡豆端上餐桌的时候,说起来,4岁的儿子还没有尝过豆滋味呢!

  周女士做了一盘炒胡豆,撒上葱花,又香又嫩。儿子小夕也吃得很高兴,一边吃还一边说,“妈妈做的菜真好吃!”听得周女士心里美滋滋的,还吵着要帮妈妈一起洗碗。

  可当天晚上,周女士发现儿子脸色发黄。第二天一起床,周女士发现儿子全身都发黄了,连眼睛也发黄,最主要的是儿子精神也不好,不想起床、不想穿衣服,连说话也有气无力的。

  这究竟是怎么了?周女士赶紧将儿子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生的检查更是让周女士大吃一惊!

  “医生说,孩子得了胡豆黄,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要了孩子的命!”周女士被吓得瘫坐在椅子上,她的孩子怎么就得了这样的“怪病”,从来没听说的“胡豆黄”,又是怎么回事?

  还好,经过医生及时抢救,小夕慢慢从头昏、无力等酸中毒状态中缓和了过来。目前,小夕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死亡率高,不吃胡豆就能避免

  什么是“胡豆黄”,为何会如此“吓人”? 

  重医儿童医院血液科苏庸春教授介绍,小夕的病,叫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也就是俗称的“胡豆黄”、“蚕豆病”,是一种基因突变的遗传病。

  为什么叫“胡豆黄”呢?这种病是因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食用胡豆及胡豆制品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胡豆黄”患者一般食用胡豆及其制品后2小时至7天(一般1~2天)容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需要注意的是,溶血程度与胡豆的食量无关。轻者头昏、无力,严重者会出现昏迷、休克、重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苏庸春教授说,听起来很可怕,但只要胡豆黄患者不吃蚕豆、或者蚕豆制品如豆瓣、酱油、麻辣胡豆等,不吃氧化类的药物,就可以避免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取4滴血就能进行筛查

  根据相关数据,在胡豆大量上市的3-5月,同时也是“胡豆黄”的高发季节。仅重医儿童医院,从3月以来,平均一个月就会收治15-20例患者。而“胡豆黄”在西南地区高发,发病率为1/3000左右,男性多发病,女性多为携带者。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主任邹琳介绍,就目前而言,“胡豆黄”尚无特殊治疗,仅对症处理,通过提早发现,来避免因为食用了胡豆等食物诱使疾病发生。

  但只需要4滴新生儿足底血,就能筛查包括“胡豆黄”在内的四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性疾病。

  邹琳表示,由于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筛查不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通过了外观筛查没有明显缺陷,就不太愿意做进一步的筛查:“其实很多的疾病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才体现出来,而最佳的治疗效果已经错过了。”

  (上游新闻记者 顾晓娟)

责任编辑:赵家明 SN146

相关阅读

台湾,你太对不起年轻人!

早起,看到《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的头条文章,标题就是:台湾年轻人也买不起房。很有点黑色幽默,怎么个买不起呢?

中国需要避免通货紧缩吗?

段子反映的经济事实,是今年春节以来中国菜价和猪肉价格的疯涨。于是人们关心,中国会面临通胀吗?我告诉你,中国就没有过通缩。事实上,自告别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世界上就再也没有通缩这回事。

五十年前袁隆平论文的意义

袁隆平关于水稻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于文化大革命前夕,这篇论文后来受到了国家科委的重视,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及时挽救了他的科研生涯。文革中被批斗的袁隆平突然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得以在政治挂帅的艰难环境中展开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并最终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如何治理割韭菜式的教师流动

“现在好教师流动就像‘割韭菜’,村里面的好老师到了乡镇,乡镇的到了县城,县城的好老师到了市里,中西部的到了东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城里的好学校聚集了大量的好教师。”

  • 日本熊本县的强地震有点蹊跷(图)
  • 台湾电信诈骗嫌犯遣返大陆怎么就不行
  • 秦始皇的祖陵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 太上老君的法宝金刚琢到底是什么?
  • 郑爽和爽爸的招黑体质为啥不用治
  • 成功的婚姻取决于哪三件事情
  • 探寻日本北海道的秘境天鹅湖(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