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的战略性特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17:11 光明日报 | ||
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是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一体化攻城略地侵占一个国家的战争。较近年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战略性特征。 谋求绝对化的军事目的 这是美国继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后,再一次以更迭政权为直接目的的一场战争,表明美国对外动武不再局限于有限打击,而是通过彻底推翻“异己”国家的政权来实现政治目标。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在“9·11”事件后,认为其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的所谓威胁,主要来自于包括恐怖行动的“多重形式的多种威胁”,而恐怖行动有着“异己”国家支持和推波助澜的政治背景。更迭这些国家的政权,将大大挤压恐怖组织的活动空间,动摇恐怖组织依托的根基,达到外除恐怖威胁、内保安全的目的,同时也能逐步实现全球军事布控。 检验信息化战争力量 美国以包括“空、地、海、天、电、特”的多维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装甲化的地面机动平台和空中直升机平台为主要的兵力推进手段,以远程精确化的联合火力为打击手段,出动“星座”号、“小鹰”号等6艘航母,集结各类舰只100余艘,动用各类卫星近90颗,出动作战飞机500余架,动用AH-1眼镜蛇等直升机1000余架、M1—A1等各类坦克装甲车2000余辆,实现了信息、火力与机动一体联动,创制了一夜之间奔袭推进160公里的地面作战纪录,实现了10分钟内召唤空中火力实施打击的实时性空袭。美国的无人机由传统的侦察、监视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作战指挥网络化、实时化程度进一步发展;精确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占整个投弹量的80%,精度达85%-90%。使用了GBU—37、风暴之影、第四代战斧巡航导弹、电磁脉冲炸弹等一大批新型弹药,也使用了“影子”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爱国者3型地对空导弹、“温压”炸弹、风力修正子母弹等高技术武器。 实践新战争理论 这场战争是美军“震慑:达成快速主宰”新战争理论的实践。该理论强调“不局限于决定性力量摧毁和消耗敌军事力量,而是致力于影响和控制对手的判断和意志”的新战争观,提出以具有相当的力量性、骇人性、恫吓性和威胁性的手段,诱导、强迫或恫吓对手接受美国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标。美军在战争中将“心战施压”提升至战略高度,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多,可谓空前。4月7日的第二次斩首行动后,在美英高强度的、以领导层目标和军事目标为主要打击目标的精确化持续空袭下,伊拉克领导指挥体系陷入了瘫痪,领导层很快失去了控制和组织防御和抵抗的能力,伊拉克战局急转直下,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也都随后出现了不攻自破的境况,这实质上也是伊军抵抗意志崩溃的反映。 创制的非对称战争局势 美英联军充分发挥其高技术力量优势,将非对称作战的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战争呈现出一边倒的非对称局势。一是以精确化的深侵彻打击压制和摧毁伊军地下工事防御。由于美军大规模地使用GBU-37、GBU-28和JDAM联合攻击2型钻地武器,使伊军的地下化防御体系遭受致命的打击,这是伊军丧失抵抗能力的关键环节。二是以高强度的非接触火力瘫痪战支撑地面快速的接触推进。这是一场非接触作战与接触作战结合运用的战争,其结合的突出特点是:地面接触战是以非接触战达成摧毁敌地面防御能力达到70%-80%,甚至更高程度为基础的。非接触作战仍是战争的主轴和影响战争走向的根本方式。比如,强大的空袭火力不仅是美国地面推进的支撑,也是美军第三机步师敢于孤军深入的保护伞。三是谋求以“斩首”空袭直接达成动摇伊拉克政权的战争目的。此次战争出现一边倒的非对称局面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集中打击领导层和军事目标,导致伊拉克主力溃散,使战局按美国的计划迅速发展。 发掘战法手段的综合效能 此次伊拉克战争的总体战特征更加突出。从非军事行动看,美国虽然面临“主查派”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战、外交战、媒体战,采用诱压结合,争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战争开始后,美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强调实施政治、外交、经济、媒体各条战线紧密配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全方位对伊拉克实施封杀。从军事行动看,美英联军广泛地运用了特种战、空降战、心理战等多种战法手段。注重内外结合,由中央情报局和美英特种部队组成的数千人的特种部队,进行渗透作战,发挥小兵种打大仗的作用,特别是在指示“斩首”目标、破坏伊军防御体系、控制石油油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注重攻城与攻心结合,采用了边轰炸、边向老百姓发放粮食等措施。注重空地结合,采用武装直升机开道,攻城拔点、夺控要地,掩护和保障地面军队推进的战法。 (王永臣)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