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绘画走向绝对落伍 凡高死于200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18:01 国际先驱导报 | ||||
费邦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辉煌,表现主义绘画铅华洗尽,风光不再。这个最接近人类本能的表现方式在今天是绝对落伍的遗产。表现主义者不同意在程序中寻找激情,也不赞赏文明的战争游戏,所以,21世纪不是表现主义的时代 近日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的名为“凯尔西纳:表现主义与城市”的艺术展,让人们得以重温凯尔西纳这位德国绘画大师的艺术成就和表现主义当年的风光,但在将近百年后今天,它也许已经辉煌不再。 表现主义始于20世纪的欧洲,波及文学、电影、音乐和戏剧,而在美术中则有鲜明的反映。1911年德国《狂飙》杂志的编辑瓦尔登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前卫艺术家,不久被广泛使用。其实,美术史中最早的表现主义社团从1905年就已经开始活动了。 表现主义从印象主义演变而来,这是凡高往往被称为“表现主义之父”的原因。表现主义在德国成为主流有其必然的原因,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着重情感、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 表现主义画家往往会成为具有大众潜力的偶像人物。在这个流派诞生之日起,涉猎表现主义风格的最具号召力的画家就有凡高、蒙克。 他们的名字通过像《读者文摘》一类杂志在广泛的领域流传。欧文?斯通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之多。凡高的故事被这位二流的小说家演绎得有声有色,反复纠缠于他的贫穷、疯狂。 他的知名度的提升还有暴富的日本人的功劳,他们掀起了抢购凡高作品的狂潮,拍卖价节节攀升,直到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凡高就这样被捧为尽人皆知的明星,但这一切与孤独而死的画家已经完全没有关系。 直接对表现主义这个概念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蒙克。蒙克幼年丧母,姐姐妹妹罹患精神病,这对他一生的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早年蒙克赴法学习绘画,受到凡高和高更的影响,开始在画面上探讨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以表达焦虑、恐惧、爱与恨等心灵状态。他的一生都围绕着“死亡”和“爱情”这两个主题。1892年德国柏林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蒙克画展,对当时的德国青年画家刺激很大,推动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发展。 凡高、蒙克乃至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克希卡、贝克曼、凯尔西纳等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和生活充斥着自杀、性感、颓废、无政府和精神崩溃等疯狂的因素。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和他们的艺术相关,甚至是表现主义的根本所在。但现在看来,一个表现主义画家凸现在纷繁而冷静的当代艺术背景前,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当代艺术摒弃了表现主义的一元论思想,国际大展的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低级自由主义的泛滥。艺术不再是原来高高在上的姿态,庸俗的、瞬间的、真实的、放弃意义的作品占据国际艺术市场的主流。表现主义画家痛苦的信仰和炼狱的生活是今天不值一提的旧事。在国际交流为前提的艺术舞台,一个人痛苦而隐秘的个人经验只是无人喝彩的独幕剧。 表现主义这个无限荣光的词语日益演变成贬义的流行语:“那只是有点爱好的商人和家庭主妇打发时间的货色。” 表现主义缘何如此堕落?表现主义画家只能在他幽暗的画室里惊呼:“这个世界怎么了,我要用我的画笔诅咒它!”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