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和平机制”的50年流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17:06 国际先驱导报 | ||||
解读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历史与现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朱锋 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的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东亚所发生的第一场区域性战争,也是40年代末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大阵营全球性战略对抗背景下产生的第一场标志性战争。朝鲜半岛的和平机制不仅同冷战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半个世纪以前这场战争的结果。 1953年7月27日有关各方签署《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了。虽然重新恢复的和平在很长时期内是脆弱的,但围绕着《停战协定》建立起了朝鲜半岛和平的基本架构。这一架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继续以“三八线”为朝鲜北、南双方的主权分界线。同时,沿“三八线”设立非军事区,朝鲜和韩国的军队在非军事区内不得驻扎部队、或者构筑军事设施,其目的是为了让双方军队在一定距离内脱离接触。 其次,美、苏两大阵营各自为朝鲜北南双方提供军事和安全义务,朝鲜半岛彻底演变成了东亚冷战的前哨。 第三,建立有关北南双方停战的国际监督机制。在1953年的《停战协定》签署之后,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成立了朝鲜停战中立国监督委员会、中立国战俘遣返委员会以及朝鲜停战国际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负责协定的监督和执行。 简单来说,从朝鲜战争到冷战结束,朝鲜半岛的和平机制是美苏两大阵营全球对峙的产物。当时主导国际事务的“两极体系”一方面深化了北南双方的敌视和独立,另一方面,朝鲜问题必须服从整个美苏战略稳定的需要,因此,只有冷战而没有再度发生“热战”。朝鲜半岛的和平由于背后都存在着大国战略竞争的背景,掺杂了非常复杂意识形态因素,演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冷和平”。就是说,虽然从1953年到1990年的37年间没有发生新的大规模战争,但边境地区的零星冲突和彼此的敌对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双方的军事力量建设以及美国在韩国的驻军地位都在不断增强。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和平机制开始出现了新的调整和变化。苏联的解体、“两极”体系的崩溃以及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东亚冷战格局的结束,为朝鲜半岛的和平机制注入了新的因素。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全方位睦邻友好政策的落实,也进一步推动了朝鲜半岛新的和平进程的发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接触、和解与对话进程,成为了更新和发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新动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冷战结束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朝鲜与韩国缓和进程的发展丰富和推进了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但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并没有彻底打破。相反,冷战体制的残余依然是今天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基础之一。 这些冷战残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军事对立并没有真正瓦解,在非军事区的军事紧张状态仍然十分危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视察“三八线”之后,曾称“非军事区”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其次,朝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还远远没有正常化,相反,在目前的核危机状态下,朝美、朝日之间的安全对峙在进一步恶化。朝核危机甚至诱发的军事冲突可能超越半岛范围,成为东亚地区安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朝核危机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目前的朝核危机难以尽快平息以及边界交火事件等一系列事实充分说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脆弱性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1993-1994年的第一次朝鲜核危机与2002年10月迄今的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说到底,是朝鲜半岛冷战残余作祟的结果,是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始终未能健全、甚至是始终未能出现真正健康发展的结果。未来朝鲜核危机的任何外交解决方案,都必须同健全和发展半岛和平机制联系起来,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突破冷战残余的束缚。否则,即便朝核危机解决了,但其他安全性议题的困境将仍然继续存在,朝鲜半岛局势仍然难以避免地威胁到东亚地区安全。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