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舍维奇庭审旁听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8日12:59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比利时记者 徐军 马骞 2001年6月29日,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设在荷兰海牙的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海牙国际法庭)。从他当年7月3日第一次出庭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由于米洛舍维奇的健康原因,审判时断时续。今年8月25日,海牙国际法庭在经过夏季休庭之后,继续开庭审理米洛舍维奇案。8月28日,我们决定前往海牙,旁听对米洛舍维奇的审 墙内开花 墙外红 海牙人对法庭不知晓 28日,我们一早就从布鲁塞尔出发,由于是第一次开车去海牙,我们特意打出了一些提前量,留出一些时间来找地方。我们原以为海牙国际法庭的名气大,在当地应当是家喻户晓,问路应该很方便。可是,没有想到许多海牙人并不知道这个法庭设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联合国法庭。我们只好打听法庭所在的丘吉尔广场。可是当我们按照一位海牙人的指引找到一个丘吉尔广场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联合国法庭,跑到路旁一家公司里询问,结果真让我们哭笑不得。原来,这个地方确实是丘吉尔广场,但不是海牙的丘吉尔广场,而是距离海牙有二三十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的丘吉尔广场。谁能想到那位热心给我们指路的老兄竟然知道小镇上的丘吉尔广场而不知道海牙的丘吉尔广场。我们又急急忙忙掉头往海牙赶。就这样,我们在海牙附近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海牙国际法庭。 安检严密防恐怖 海牙国际法庭是一栋三、四层楼高的建筑,门前的旗杆上飘扬着蓝色的联合国旗,一道长长的铁栅栏后面可以看到穿着蓝色制服的联合国警察的身影。法庭的第一道关就是大门铁栅栏左侧的警卫室。这里是所有记者和其他旁听者办理旁听证和安检的地方。由于头一天已打好电话,我们的身份证明也带得很齐全,办理临时旁听证没有费什么时间。在为我们进行安检之后,安检员让我们把相机、手机等不允许带入法庭的物品都交给他一一登记。然后锁入靠墙的铁柜子里,这有点像国内超市入口的存包处。进入大门之后是联合国法庭的大堂。在大堂通往二楼法庭的楼梯前,我们遇到了第二道安检。第一道安检没有搜包,而这一道安检则把我们的包都翻了一遍。没想到还真的查出了问题:记者马骞的包里有一把他平时使用的瑞士军刀。这在平时可能并不算什么,但这是在联合国法庭,又是在世界各地反恐的弦绷得很紧的时期,人家要是上纲上线那也没办法。好在联合国警察没有难为我们,只是让我们把刀送到门口的警卫室存起来。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二楼,领取了无线同声传译器,进入了媒体旁听席。由于法庭和旁听席灯光亮度的反差较大,我们只觉得眼前一亮,隔着一道玻璃墙,联合国法庭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 庭审时间漫长 米氏自我辩护 面对旁听席的是三位联合国法官。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三位法官一位来自牙买加、一位来自英国、一位来自韩国,正好是一位黑人、一位白人和一位黄种人,显得很有国际色彩。法庭右侧是检察官席,证人面对法官,背对旁听席。 法庭的左侧坐着一个人,身穿深色西服,带条纹的浅色衬衣,系红色领带,他就是我们已经在电视画面上已经熟悉的米洛舍维奇。他的身旁则坐着一位联合国警察。 我们注意到,米洛舍维奇在法庭上并不是正襟危坐,而是侧着身子、跷着二郎腿以舒适的姿势坐在转椅上。 今年8月刚刚度过62岁生日的米洛舍维奇自被引渡到海牙法庭之后,健康状况一直很不好,医生检查出他患有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脏病。由于健康的原因,在法庭夏季休庭之前,米洛舍维奇的审判已几次被推迟。但是当天我们看到的米洛舍维奇气色还不错。 海牙国际法庭的开庭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1点45分。尽管中间有几次休息,但近5个小时的庭审的确是一件很费精神和体力的事。我们看到米洛舍维奇身边的联合国警察大约每半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法庭上的工作人员,包括法官,有时也流露出疲态。 米洛舍维奇面临海牙国际法庭提出的60多项起诉,整个审判过程将涉及300多位证人。当天的庭审内容是对米洛舍维奇与一位来自前南地区的证人进行盘问。由于米洛舍维奇否认海牙国际法庭的合法性,拒绝雇用律师,他要自己为自己辩护。米洛舍维奇的面前摆放着厚厚的证人材料,他要根据证人提供的材料以及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词提出自己的问题。米洛舍维奇时不时地戴上眼镜查找手里的材料,时不时拿起笔来记下一些文字。 当天的审判没有出现什么戏剧性的场面,证人与被告之间谈及的都是一些细节问题,审判进行得比较顺利。在大约下午1时45分的时候,主审法官宣布当天的审判结束,第二天继续开庭。这时,包括米洛舍维奇在内的法庭内的所有人员,以及旁听席的所有人员都起立目送法官退庭。然后,米洛舍维奇身边的联合国警察按了一下按钮,一道蓝色的卷帘随即顺着玻璃墙徐徐降下,米洛舍维奇消失在卷帘后面。 声明:《世界新闻报》独家提供新浪网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