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重遭单边主义困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12:59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陈威华 世贸组织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以失败告终。记者就本次会议的相关内容、事态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可能面对的形势等焦点问题采访了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国际投资协定室主任詹晓宁。 多边受挫,大国会重操单边 《国际先驱导报》:在这次坎昆会议上,围绕农业改革和出口补贴等焦点问题,世贸组织中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歧严重导致会议失败。作为投资协定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詹晓宁:对于坎昆会议失败的原因,媒体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这次会议的失败,固然令人担忧世贸组织的作用,但是也有它可喜的方面。从这次会议的过程来看,发展中成员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一些小国和弱国在双边谈判中也许没有太大分量,但是在多边谈判中,它们共同努力,依靠集体的力量与发达成员对话,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力量,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但是谈判失败毕竟说明,在世贸组织内部形成了更强烈的对抗,结果却使多边主义受挫。从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来看,一旦大国感觉到在多边框架内受挫,它就会感觉无法控制多边体制,这时可能会考虑两条路:其一是更换国际谈判机制和场所,这方面的事例从哈瓦那回合以来不胜枚举;其二是可能会寻求单边主义的手段。就投资而言,欧美大国和日本都有在多边框架内不能达成一致时,寻求在双边和区域内达成类似协议的可能性。以美国为例,美国一直对世贸组织能否达成多边投资体制而抱怀疑态度,它对投资保护协定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小国和弱国来说,与美国这样的发达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谈判,吃亏更大。 《国际先驱导报》:就多边体制和双边协议来说,对于发展中成员,尤其是中国来说,利弊又在何处? 詹晓宁:目前看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在双边谈判中尚有一定实力,与小国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是如果区域和双边谈判的速度加快,对于中国的发展却有不利的地方:因为区域发展存在排他性,只有在区域成员内部才有优惠,区域外国家无法享受,而由于地域的关系,中国无法加入某些区域组织,这样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就会带来一定障碍。 中国要提出自己的规制 《国际先驱导报》:坎昆会议上,发展中成员成为对话中的一极。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虽然代表性有所扩大,但从本质上说,还是以发达成员的意见为主,发展中成员将如何在世贸组织内部进一步捍卫自己的权利呢? 詹晓宁:国际关系的基础就是国家利益。在坎昆会议上,发展中成员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但在涉及各自的利益时,各成员的立场也有分别。以新加坡议题为例,发展中国家反对新加坡议题,但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拉美国家之所以反对,是为了能够在农业问题的谈判中增加筹码,而印度和马来西亚则是完全反对,没有丝毫余地。就非洲来说,法语非洲的立场与整个非洲也略有区别。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次谈判其实并没有进入技术性谈判的阶段,各成员所做的只是阐述各自的原则立场,各方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妥协的准备。从历史记录来看,世贸的时间表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双方对彼此的期望值都很高,发达成员对农业问题没有妥协的诚意,让步不够,这一点各方都承认,发展中成员感觉很失望,并因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国际先驱导报》:对于这次会议的失败,中国国内相关机构和专家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詹晓宁: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投资体制的制定是不会停滞的,国内学者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国内出了三四千本关于世贸的书,但绝大多数都是谈中国企业和制度如何应对世贸规则和国际机制的,很少有人提出该如何创造和提出新规制。 国际竞争分成四个层次,从企业、产业、国家再到国际体制。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企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挑战,而对中国有利的规则和体制就能为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提供良好平台。坦白地说,现在中国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只能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摆在中国政府和学界面前的挑战,就是要创造性地提出规则和体制,为中国企业的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