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缘何疏远国际空间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16:18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伦敦记者 曹丽君 英国政府每年用于民用空间技术研究开发的预算大约在1.8亿英镑左右。而上一财政年度的空间工业总收入达到了29亿英镑,下游产业收入为25亿英镑。之所以创造出如此高的利润,无疑是英国政府在该行业推行“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政策奏效了。 自强是为了“借鸡生蛋” 英国是首批进行航天和空间科学探索的国家之一。1957年,英国成功发射了它的首枚“云雀”式亚轨道卫星;1974年,英国发射了第一枚地球同步轨道军用卫星SKY-SB,这是继美国和苏联之后制造的第一枚通信卫星。 可以说,英国从开始发展空间事业以来,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自1975年与法国、德国等一批欧洲国家发起成立了欧洲航天局以后,英国已不再独立进行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发射,更多的是参与欧洲航天局的各种发展计划。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在那些最能激发公众想像力的项目中,例如欧洲载人航天计划和国际空间站计划中,都没有英国直接参与的身影——因为这耗时费力、不经济。这虽然招致了一些批评,但英国政府在空间战略上的“务实”做法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它上一财政年度收入的43%来自欧洲。显然,英国政府这种依赖欧洲科技实力和巨大市场,“借鸡生蛋”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尽管英国航天业依赖外界市场,但英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通信卫星、新颖小型卫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放松,且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萨瑞卫星技术公司是成功将研究成果商业化的一个范例。该公司是1985年由萨瑞大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将该大学小型卫星工程研究的成果推向市场。目前,凭借雄厚的科研能力,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小型卫星供应商。英国政府为了鼓励类似萨瑞公司的企业参与国际卫星通信市场的竞争,设立了名为S@TCOM的应用研究计划,为期3年,每年投资300万英镑,用于开发新的卫星通信应用项目。 市场在人间,而非空间 除了欧洲和本国,英国政府在发展空间事业时没有忘记欧盟以外“更大的蛋糕”。点击英国国家空间中心的网站,就能看到英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目标:“帮助英国航天业认识海外市场,争夺市场份额,获得丰厚利润。”该中心每年都会订立目标市场,通过政府行为企业提供与目标市场交流的平台。2001年的目标市场是印度和日本,2002年的目标市场是巴西、中国、韩国和美国。 只要点击该网站,英国企业就能得到有关这些国家航天业发展的资料。以中国为例,资料概括了中国航天业发展历史、现状,涉及的组织机构,国内参与该行业的大企业,重点发展项目等信息。上年度,英国航天业27%的收入都来自欧盟以外的地区。 今年初,英国科学大臣盛伯理宣布了《英国空间战略草案》,表示在未来十几年内将进一步把经济利益作为航天事业的重点目标,今后英国航天业的投资将向这一目标倾斜。看来,最近一段时间,英国不会同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国际空间站上“凑热闹”,将放弃耗资巨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的空间领域——而就目前英国获得的经济效益来看,其航天政策无疑是成功的。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